[卷之五\产后诸症] 脉云
    诀曰。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紧死来侵。若得浮弱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
    

[卷之五\产后诸症] 立方
    
    逐瘀汤
    治产后瘀血凝滞。头疼发热。胸膈不宽。肚腹绞痛。
    当归红花生地(各二钱)官桂乌药桃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水各一钟煎服。
    
    清魂散
    治产后血晕。
    泽兰叶当归荆芥(各一两)川芎五灵脂(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二钱。酒灌下。外以醋炭熏之即醒。
    
    匙金
    治产后血入心经。错语乱言。心神恍惚。
    真血竭(二两)没药(一两五钱)上为末。每服一钱。童便调下。
    
    芎归饮
    治产后恶血冲心。发狂跳跃。
    当归(二两)川芎(一两)水煎临服加童便一杯。
    
    安平饮
    治产后一二日。肚腹绞痛。瘀血凝滞。
    桃仁红花山楂归尾益母草(各二钱)酒水各半煎服。
    
    匀气饮
    治产后腰痛。不能转侧。恶血不甚下者。
    乌药当归梢桃仁(各一钱五分)杜仲牛膝官桂(各一钱)川芎(五分)水煎。
    临服加酒一杯。
    
    斩龙散
    治产后下血不止。
    蒲黄(炒黑)棕皮(灰各五钱)鹿角乌梅(各一两)当归赤芍川芎生地地榆(各一两五钱)上为末。每二钱空心滚水。加童便调下。
    
    橘半饮
    治产后疟疾。
    当归柴胡生地(各八分)白芷半夏橘红山楂川芎(各一钱)生姜三片。不
    羌苏饮
    治产后伤寒。忌汗吐下三法。以和解取微汗。
    羌活香附紫苏(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白芍柴胡陈皮(各一钱二分)葱白三茎。不拘时服。
    
    加减续命汤
    治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手足颤摇。
    杏仁官桂胆星橘红(各八分)川芎防风人参黄芩附子(各一钱)甘草()生姜五片煎服。
    
    祛风豁痰汤
    治产后血虚。风痰壅塞。似中非中。
    陈皮栝蒌仁半夏紫苏子(各八分)乌药川贝母防风当归(各一钱)生姜三片。临服加竹沥一小钟服。
    
    调荣汤
    治产后痢疾。
    白茯苓当归生地山楂(各一钱)赤芍木通香附丹皮(各六分)川芎甘草(各五分)乌梅五个。煎服。
    
    清热饮
    治产后身热不止。
    当归人参生地白芍(各一钱二分)地骨皮丹皮香附(各一钱)红花沙参续断(各八分)大枣五枚临卧煎服。
    
    调卫饮
    治产后发寒。皆缘乳汁不行。以致多寒。
    广木香木通枳壳(各八分)当归穿山甲漏芦柴胡(各一钱)甘草(三分)水酒各一钟。食后煎服。
    
    琥珀调经散
    治产后浮肿。
    琥珀(五钱)白芍当归(各三两)没药肉桂细辛(各四钱)甘草麝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分。食远酒调下。
    
    七珍散
    治产后血闭心窍。疼痛闷绝。不省人事。
    防风人参五灵脂(各五钱)细辛生地石菖蒲(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滚汤调下。
    
    愈痛丸
    治产后遍身疼痛。
    当归白芍羌活川芎香附(各二两艾煮)肉桂(五钱)玄胡索桃仁(各八钱)乳香没药(各三钱箬炙去油)上为末。以酒为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润肠汤
    治产后大肠枯燥。大便不通。
    当归桃仁枣仁生地杏仁(各一钱二分)青皮水煎临服加生蜜五钱调服。
    
    利便饮
    治产后小便不通。
    木通当归车前子生地(各一钱)白芍川芎白术泽泻(各八分)甘草(三分)灯心三十茎。空心煎服。
    
    补元汤
    治产后。产门不闭。
    人参(三钱)川芎熟地白术紫河车白芍(各一钱二分)五味子升麻(各三分)大枣十枚。不拘时服。
    
    补中益气汤
    治产后阴户。及子宫脱下不收。先以五倍子。煎汤浸洗。再以五倍子。白矾为末掺上。再服此剂。(方见脾胃门)
    和血理气散
    治产后。忽然下血成片。相似崩漏。
    当归白鸡冠(花子)白芍(各一两)木香(三钱)熟地香附人参阿胶(各五钱)侧柏叶(炒黑)蒲黄(炒黑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飞步饮
    治产后虚极。足软不能行步。
    人参白术(土炒)当归牛膝莲子(各一钱五分去心)大枣五枚。不拘时煎服。
    产后不治之症有三。痢疾不食。口鼻黑色。鼻衄喘急。犯此三者。凶多吉少。
    

[卷之六] 小儿科
    男子妇人之病。可以问而知。可以切而得。断死生。辨难易。审差剧。犹有所根据。而不至于大误。若小儿者。怀抱之时。虽有所苦。而不能言。及能学语。又不能指其苦之处。欲诊其脉。则骸骨短小。气血未足。寸关尺将何以分。浮中沉将何以定。虽有一指滚取二部之说。而终未得其部位。况至数急促。岂能以悉审之。大约八九至为平。五六至为迟。十一二至为数。依稀仿佛之间而已。故哑科治疗之难。每十倍于大人。而尤不可以不慎者也。惟虎口之脉稍为可验。其脉在食指外侧。每一部一关。三节为三关。男视在左。女视在右。有筋脉如系。于肉内。仔细观之。紫则为风。红则伤寒青则为惊。白则为疳。黄则为脾困。青黑则为慢惊。入掌则为内吊。若三关通度为沉之候。惟此可以少知之耳。虽然幼科之治病。当多方求之。岂可执虎口之脉法。而尽小儿之诸病哉。必于病之未形。而用意察之。庶可以为预消之地。如小儿呵欠连绵。乃小儿脏腑受邪。病之渐也。若面赤则知其风热。而泻肝之剂可以先服。面青则知其惊风。而治惊之剂可以先服。面黄则知其为脾虚。而补脾之剂可以先服。多睡则知其为内热。而清热之剂可以先服。口中气热则知其为伤风。而疏风之剂可以先服。皆当随症形而先治之。勿俟其发而后用药也。其有不治之症者。尤不可以不知。小儿眼上有赤脉。囟肿及陷者。一不治也。鱼口气粗。啮齿咬人者。二不治也。冷汗如雨。痰热不退者。三不治也。脐风撮口。锁肚吊肠者。四不治也。风攻颐颔。唇项肿硬者。五不治也。鼻有黑色者。六不治也。咳喘心痛者。七不治也。四肢浮肿者。八不治也。胸高而突起者。九不治也。五软五硬者。十不治也。凡见此等之症。即当去矣苟不如几。而复药之。则病者之死。虽不由于我。我亦何辞于彼哉。大凡小儿之病有常。多者不得所欲则易怒而啼。故肝病常多。饮食不知节。虽饱而犹求食。故脾病常多。心神未定。闻响易动。故惊病常多。性喜吮乳。甘食停积。而易感风热。故痰病常多。治儿之病。审其所常多者。酌而施之。以己之意。参病之情。亦庶乎用药之无误也。然此数种。虽或常有。而肝脾之病尤多。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得心应手。不可以言求也。
    

[卷之六] 初诞法
    小儿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脏腑百骸。藉胎液以滋养。受气既足。自然生育。出世之时。口含血块。啼声一出。随即咽下。而毒伏于命门。遇天行时气。或饮食停滞。或外感风寒。惊风发热等因。发为疮疹。须急于未啼时。用软帛裹指。挖出其血。用黄连朱砂甘草解之。后出痘亦轻。有咽入。实时肚胀。呕吐气短。不乳者。用茯苓丸治之。但黄连性寒。
    若母禀气膏粱积热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元弱者。又不宜用。朱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镇坠。不若牛黄分许。蜜调与吮为佳。又有婴儿。因其难产。或冒风寒。而垂厄者。切不可断脐急烘绵絮包抱怀中。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烧更大纸捻于脐带上往来燎之。使暖气入腹。须臾气复自苏。犹戒洗浴。恐腠理不密。元气发泄。而外邪乘之也。
    


前一页 ◇ 产后诸症
后一页 ◇ 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