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
主乎温散 有卒中天地之寒气者,有口得寒物者。 从补中益气汤中加发散药,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其法,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用前汤中,从所见之证,出入加减。必先用参耆托住正气。气虚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参耆之剂,如果气虚者,方可用此法。胃气大虚,必当温散,理中汤相宜,甚者加附子。仓卒感受大寒之气,其病即发,非若伤寒之邪,循经以渐而深也。以上治法,宜用于南,不宜北。 戴云∶此伤寒,谓身受肃杀之气,口伤生冷物之类。因胃气大虚,肤腠疏豁,病者脉必沉细,手足厥冷,息微身倦,虽身热亦不渴,倦言动者是也,宜急温之,迟则不救矣。与热症若相似而实不同,凡脉数者,或饮水者,烦燥动摇者,皆热病。寒热二证,若水火然,不可得而同治,误即杀人。 〔附录〕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皆杂证也,其详出《内经·热论》,自长沙以下,诸家推明甚至,千世之下,能得其粹者,东垣也。其曰∶内伤极多,外伤间而有之。此发前人之所未发,后人俗,不能真切,雷同指为外伤,极谬。其或可者,盖亦因其不敢放肆,而多用和解及平和之药散之尔,若粗率者,则必杀人。初有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西北二方,极寒肃杀之地,故外感甚多;东南二方,温和之地,外伤极少,杂病亦有六经所见之证,故世俗混而难别。 正治温散,宜桂枝汤、四逆汤辈,甚者三建汤、霹雳散。从治用热药加凉剂引之,或热药须俟冷冻饮料最妙。经曰∶从而逆之,此之谓也。反攻用煎乌头之类。 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戴云∶新咳嗽鼻塞声重者是也。 附方∶ 补中益气汤 见内伤类。 理中汤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等分)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桂枝汤 桂枝赤芍(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大枣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四逆汤 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半两)上锉。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三建汤 大川乌附子天雄(并炮,等分)上锉。每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服。 霹雳散 附子(一枚,及半两者,炮熟取出,用冷灰焙之)细研,入真腊茶一大钱同和。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六分,临熟,入蜜半匙,放温服 姜附汤 治中寒身体强直,口噤不语,逆冷。 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一斤)上锉。每服三钱,水煎服。挟气攻刺,加木香半钱;挟气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者,加白术;筋脉牵急,加木瓜;肢节痛,加桂二钱 消风百解散 荆芥白芷陈皮麻黄苍术甘草(等分)上锉。用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服。 神术散 治伤风头痛,鼻塞声重。方见痢类。 |
[卷一] 中暑三 |
(附暑风、注夏)暑证,用黄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黄。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着暑气是痰,用吐。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服,又或用生脉汤。暑风挟痰挟火,实者可用吐法。 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 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燥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分内也,当以解毒汤、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救,成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混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为妙。戴云∶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碍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 吐即发散也。量其虚实而吐之,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之。 〔入方〕 暑渴 生地黄麦冬牛膝炒柏知母葛根甘草上锉。水煎服。 〔附录〕中是阳证,中暑是阴证。脉沉弱者,切不可用寒凉药。清热宜天水散、五苓、白虎汤皆可。热闷恍惚,辰砂五苓散。脉弦实,黄连香薷汤。热甚,自汗而渴,便涩者,五苓分利之,或桂苓甘露饮。吐泻,脉沉微甚者,可用附子大顺散。伏热伤冷,缩脾饮、冷香饮子皆可浸冷服之。或剥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解灌之,盖蒜气臭烈,能通诸窍故也。 〔附方〕 生脉汤 人参麦冬五味子上锉。水煎服。 黄龙丸 治一切暑毒。 赤亮雄黄(五钱)硫黄硝石(各一两)滑石明矾(各半两)好面(四两)上为末,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却暑散 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痢,烦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草(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各一斤)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香薷饮 治伤暑,脏腑不和调,霍乱吐利,烦渴引饮。 白扁豆(炒)川朴(姜制,八两)香薷(一斤)上水煎,入酒少许,沉冷服。 黄连香薷饮 香薷(一斤)川朴(制,半斤)黄连上咀。每二三钱,水煎服。 大顺散 甘草(断寸长,三两)干姜杏仁桂(四两)上将甘草用白沙炒黄,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不作声为度。筛去沙,入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温服,如烦燥,井花水调服,以沸汤点服亦得。 十味香薷饮 香薷(一两)人参陈皮白术茯苓黄木瓜川朴(姜炒)扁豆甘草(炙,各半上为末。每二钱,热汤或冷水调服,咀煎亦得。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支节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闭,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 黄苍术(锉)升麻(各一钱)人参白术神曲陈皮(各半钱)甘草(炙)酒柏麦冬当归(各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个)泽泻(五分)青皮(二分半)上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 补中益气汤 见内伤类。 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炙,一两)上为极细末。水调服。 五苓散 白术猪苓茯苓(各一两半)桂(一两)泽泻(二两半)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人参白虎汤 治暑热,发渴,脉虚。 人参(一钱半)知母(二钱)石膏(半两)甘草(一钱)上咀。入粳米一合,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 (《宣明方》)茯苓泽泻(各一两)石膏寒水石(各二两)滑石(四两)白术桂猪苓(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霍乱。 砂仁草果乌梅肉甘草(炙,各四两)扁豆(炒)葛根(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冷香饮子 治伤暑渴,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草果仁(三两)附子陈皮(各一两)甘草(半两)上咀。每服一两,入姜煎,水旋冷服。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分)上咀。水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