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弦数滑实者顺。沉细虚微为逆。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疟症皆因先伤于暑。后感于风。客于营卫之间。腠理不密。复遇风寒。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荣卫并行。昼行于阳。夜地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按本经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短者伤食。弦滑者多痰。弦而紧者宜下。浮大者宜吐。弦迟者宜温。 此治疟之大法。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者属心。名曰温疟。用柴芩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二陈汤。 先寒而后大热咳嗽者属肺。名曰瘅疟。用参苏饮。热长寒短。筋脉拘缩者属肝。名曰风疟。 用小柴胡汤。加乌药、香附。寒热相停。呕吐痰沫者属脾。名曰食疟。用清脾饮。疟愈之后阴阳两虚。梦遗咳嗽。不善保养。遂成劳瘵。若能清心养体。节食避风。如此调治。无不愈矣。 一论疟疾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大凡疟疾初起。宜服此发散。出汗立愈。用此方。 散邪方 川芎白芷麻黄白芍防风荆芥紫苏羌活甘草上锉。生姜三片。葱白三根。水煎露一宿。次早温服。有痰。加陈皮。有湿。加苍术。 夹食。加香附。 一论疟疾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宜用 正气汤 柴胡(八分)前胡(二钱)川芎(一钱五分)白芷(一钱五分)半夏(二钱)麦门冬(二钱)槟榔(一钱)草果(一钱)青皮(二钱)茯苓(三钱)桂枝(六分)甘草(八分)上锉。姜、枣煎。预先热服。 一论疟疾。不论先寒后热。先热后寒。诸疟通用。 清脾饮 青皮(去穣二钱)浓朴(姜炒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半夏(二钱姜炒)柴胡(八分)黄芩(二钱)茯苓(三钱)草果(一钱)甘草(八分)上锉。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一论诸疟。寒热交作。阴阳不分。口干发渴。小便赤涩。或作吐泻。用 加减柴芩汤 柴胡(八分)黄芩(三钱)半夏(姜制二钱)猪苓(二钱)苍术(一钱五分)青皮(二钱)浓朴(姜炒八分)槟榔(一钱)草果(一钱)乌梅(二钱)甘草(八分)泽泻(二钱)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五脏气虚。喜怒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并治诸疟 四兽饮 人参(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白茯苓(去皮三钱)橘红(一钱)半夏(姜制二钱)草果仁(三钱)乌梅(去核二钱)甘草(八分)生姜(二片)枣子(四个)上锉。以盐少许食顷。用皮纸包裹甚浓。以水湿之。慢火炮令香熟焙干。每服一两。 水一碗。煎半碗。温服。未发前。连进数服。神效。 一论人平素不足。兼以劳役内伤。挟感寒暑。以致疟疾。寒热交作。肢体倦怠。乏力少气。或疟发经年不愈。则气血皆虚。疟邪深入。名曰疟。此方主之。 加味补中益气汤 黄(蜜炒二钱)人参(八分)白术(去芦八分)陈皮(六分)当归(八分)柴胡(一钱)升麻(三分)白芍(八分)黄芩(一钱)半夏(制八分)甘草(五分)上锉。姜、枣煎。空心服。有汗。加桂枝五分。倍黄。热甚。倍柴、芩。渴。加麦门冬、天花粉。 一治伤暑发疟。宜服 香薷散 香薷(四钱)浓朴(姜汁炒)扁豆(各一钱)乌梅(一钱)上水煎。临熟。入姜汁一匙。温服。 一论热药火盛。舌卷焦黑。鼻如烟色。六脉弦洪而紧。此乃阳毒内深。先以青布折叠数重。 新汲水浸之。搭于胸上。须臾更易。如此三次。热势稍退。即服此药。 龙虎汤 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七分)半夏(七分)石膏(二钱五分)知母(一钱)黄连(一钱五分)黄柏(八分)栀子(八分)粳米(五十粒)上锉。姜、枣煎服。 一治瘴疟。大热烦躁。宜用 地龙饮子 生地龙三条研。入生姜汁、薄荷汁、生蜜各少许。新汲水调和服。如热。加龙脑少许。 一治虚弱之人。患疟初起感寒者。宜五积散。根据本方用姜、葱煎服。(方见中寒)一论体虚之人。患疟寒多。久不愈者。不可用截药。宜用 分利顺元散 川乌(一两去皮半生半熟)附子(一两去皮半生半熟)南星(二两半生半熟)木香(五钱不见火)上锉。每服四钱。生姜十片。枣七枚。水一碗。煎七分。当发早晨。速进二三服。半生半熟。能分解阴阳也。 一论诸疟。不问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诸药不效者。宜服此截之。 常山饮子 常山(二钱)草果(不去皮二钱)知母(二钱)良姜(一钱五分)乌梅(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上锉。一两一剂。枣五个。未发之前。连进二服。 一论疟疾夜发者。乃阴经有邪。宜散血中之风寒也。用此 麻黄桂枝汤 麻黄(一钱去节)桂枝(二钱)黄芩(一钱)桃仁(去皮三十个)甘草(炙三钱)上锉。水煎服。桃仁散血缓肝之药。 一久疟腹中有癖。用水磨沉香。下雄黄解毒丸。打下黑血如泥。极臭。是其验也。(方见通治)一海外高僧。传于周少峰。治疟疾。不问新久虚实寒热。诸般鬼疟、邪疟、温疟、瘴疟一服立愈。其效如神。 番木鳖(即马钱子去壳荚炒至黑色一两)黄雄(一钱)朱砂(一钱)甘草(一钱)上共为细末。每服四分。其疟将发。预先吃饭一碗。将药水酒调服。盖被卧即愈。 一治疟先寒后热。热多寒少。或单热不寒者。 桂枝(五钱)石膏(一两半)知母(一两五钱)黄芩(一两)上锉。水煎服。 一治疟疾服药。转加寒热者。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也。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桂枝。水煎服。 一治久疟不能食。胸中郁郁。欲吐而不吐。以此吐之。 雄黄甜瓜蒂赤小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五分。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一论久疟积成瘕。癖在胸胁之间。诸药不愈者。宜 咳疟饮 苍术(米泔浸)草果(去皮)桔梗青皮陈皮良姜(各五钱)白芷白茯苓半夏(汤泡姜炒)枳壳(麸炒)桂心苏叶干姜(炮各三钱)川芎(二钱)甘草(炙三钱)上每服一两。水煎。入盐少许。空心服。 一治久疟腹中痞块。用 阿魏丸 鳖甲(醋炙五钱)三棱(醋浸炒)莪术(醋浸炒)香附子(米泔浸各一两)陈皮(五钱)真阿魏(五钱)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淡姜汤送下。 一论疟疾一日一发。或二日一发。或三五日一发。或经三两月。或半年一载。或误用止截太过。久不能愈者。此元气脾胃大虚。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常山、知母、槟榔、贝母。一二剂自效。已愈后。去四味。只用本方调理。多服自然正气盛。邪气自退矣。 一论患疟寒热。用止截之剂。反发热恶寒。饮食少思。神思昏倦。脉或浮洪。或微细。此阳气虚寒。 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参、、归、术各用三钱。甘草一钱五分。加炒干姜、炮附子各一钱。一剂。寒热止。数剂。元气复。 一论经年久疟。气血俱虚。而三日五日一发者。以十全大补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盖邪气在阳分。浅而易治。邪气在阴分。深而难治。宜多服为良。 一治三年久疟不瘥。用参、干生姜各五钱。酒调服。汗出立止。 一凡疟后。形体骨立。发热恶寒。食少体虚。补中益气内。参、、归、术各加二钱。甘草一钱五分。炮姜二钱。一剂而寒热止。数剂而元气复。 一妇人疟久不已。发后口干。倦甚。用七味白术散加麦门冬、五味。作大剂煎与恣饮。 再发稍可。乃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十余剂而愈。凡截疟。余常以参、术各一两。生姜四两煨熟。煎服即愈。或以大剂补中益气加煨姜尤效。生姜一味亦效。 一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 则寒热交作。或吐涎不食。战栗泄泻。手足厥冷。皆脾胃虚弱。宜补中益气。诸症悉愈。 若手足厥冷。加大附子。 一妇人久患疟。疟作则经不行。形虚脉大。头痛懒食。大便泄泻。小便林沥。口干唇裂内热腹胀。盖由久疟。正气已虚。阴火独旺。以益气汤治之即愈。惟不时头痛。加蔓荆子而止又兼六味丸而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