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麻木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也。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
    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在痛痒。内经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
    故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着痹。河间曰。留着不去。四肢麻木拘挛也。经又曰。痛者。
    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荣。故为不仁。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虽然亦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并作者。古方谓之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补。
    医者亦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一论麻木。遍身手足俱麻者。此属气血两虚。宜
    加味八仙汤
    当归(酒洗)川芎熟地黄(各六分)白芍(酒炒八分)人参(六分)白术(去芦二钱)陈皮(八分)半夏曲(七分)白茯苓(去皮一钱)桂枝(三分)柴胡(四分)羌活(五分)防风(五分)秦艽(六分)牛膝(六分)甘草(炙三分)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食远服。气虚。加黄蜜炒八分。
    一论麻是浑身气虚也。
    
    加减益气汤
    黄(蜜炒)人参白术(去芦)陈皮当归(各一钱)升麻柴胡木香(各五分)香附青皮(去穣)川芎(各七分)桂枝甘草(各三分)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
    一论十指尽麻。并面目皆麻。此亦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根据前方去青皮、川芎、桂枝加麦冬、羌活、防风、乌药。共十四味。一论木是湿痰死血也。
    
    双合汤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陈皮半夏(姜炒各一钱)桃仁(去皮尖八分)白茯苓(去皮一钱)红花(三分)白芥子(一钱)甘草(三分)上锉一剂。姜十片。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
    一论手足麻痹。因湿所致也。香苏散。(方见感冒)根据本方加苍术、麻黄、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一论感风湿。手膊或痛或木。或遍身麻木。五积散。(方见中寒)一论妇人七情六郁。气滞经络。手足麻痹。宜
    开结舒经汤
    紫苏陈皮香附台乌川芎苍术(米泔浸)羌活南星半夏当归(各八分)桂枝(四分)甘草(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入姜汁、竹沥服。
    一论口舌麻木。延及嘴角头面亦麻。或呕吐痰涎。或头晕眼花。恶心。遍身麻木。宜
    止麻消痰饮
    黄连半夏栝蒌仁黄芩白茯苓桔梗枳壳(麸炒)陈皮天麻细辛南星甘草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亦有十指麻木。胃中有湿痰死血加苍术、白术。少佐熟附子。行经中死血者。四物汤加红花、桃仁、韭叶。忌生冷鱼腥。发风发热之物。
    一论十指酸痛。麻木不仁。
    大附子木香各等分。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碗。煎七分服。
    一论妇人遍身麻痹。谓之不仁。皆因血分受风湿所致。用祛风散。送下五补丸。
    
    祛风散
    生川乌白术(去芦)白芷(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调。吞下五补丸。
    
    五补丸
    黄(蜜炒一两)人参(五钱)附子(一个)当归(三钱)白芍(酒炒五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祛风散送下。
    一论不仁者。谓不凝和也。痛痒不知。针灸不知是也。经曰。诸乘虚寒。而郁冒不仁。
    盖其血气虚弱。不能周流于一身。于是正气为邪气所伏。故肢体顽麻。不知痛痒。遇寒。厥如死尸。而郁且冒也。用麻桂各半汤。不愈者。补中益气汤入姜汁。设或汗如油。喘不休。喘而直视水浆不入者。皆为绝症也。
    一论风热血燥。皮肤瘙痒。头面手足麻木。
    
    清凉润燥汤
    当归(酒洗)生地黄(各一钱半)黄连黄芩白芍(煨)川芎(各一钱)天麻防风羌活荆芥(各八分)细辛(六分)甘草(五分)上锉。水煎。食远服。麻甚。加川乌炮三分。
    一论面上木处。可用桂枝为末。用牛皮胶。和少水化开。调敷之。浓一二分。若脚底硬木处。可将牛皮胶熔化。
    入姜汁调和。仍入南星末五钱和匀。用浓纸摊贴二三分。乘半热。裹贴脚底。用温火烘之。
    此外治也。
    一治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乃热伤元气也。
    黄(八钱)人参(五钱)白芍(三钱)柴胡(二钱五分)升麻(二钱)五味子(百四十粒)生甘草(五钱)炙甘草(二钱)上锉。水煎。稍热。空心服。
    一治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语声不出。右寸脉洪大黄(三钱)当归(二钱)苍术(四钱)陈皮(五钱)本(三钱)黄柏(酒炒一钱)柴胡(三钱)升麻(一钱)知母(酒炒一钱)五味子(一钱)生甘草(二钱五分)上每锉一钱。水煎。空心服。少待以早饭压之。
    一治皮肤间有麻木。乃肝气不行故也。
    黄(一两)白芍(一两半)橘皮(一两半不去白)泽泻(五钱)炙甘草(一两)上锉。水煎。温服。
    

[卷五] 癫狂
    癫脉搏大滑者生。沉小紧急不治。狂脉实大生。沉小死。癫脉虚可治。实则死。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脚不能行。发为仆。(摇其目而暴仆也)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苏。此痫之类也。又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热。妄见妄言。又曰。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
    是盖得之于阳气太盛。胃与大肠实热。燥火郁结于中而为之耳。此则癫狂之候也。曰癫曰狂分而言之。亦有异乎。难经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素问注云。多喜为癫。多怒为狂。然则喜伤于心。而怒伤于肝。乃二脏相火有余之症。难经阴阳之说。恐非理也。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痫病独主乎痰。因火动之所作也。治法。痫病宜吐。狂宜下。癫则宜安神养血。兼降痰火。虽然。此三症者。若神脱而目瞪如愚痴者。纵有千金我酬。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癫者。喜笑不常。颠倒错乱之谓也。狂者。
    大开目。与人语所未尝见之事为狂也。又云狂者。狂乱而无主定也。谵语者。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为谵也。又蓄血症。则重复语矣。郑声者。声颤无力。不相接续。造字出于喉中。
    为郑声也。阴附阳则狂。阳附阴则癫。脱阴者目盲。脱阳者妄见。
    一论癫者。心血不足也。此方主癫狂喜笑不常。
    
    养血清心汤
    人参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酸枣仁(炒)川芎(各一钱)生地黄(一钱)石菖蒲(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甘草(五分)麦门冬(去心一钱五分)上锉一剂。水煎服。
    一论狂者。痰火实盛也。宜后清心滚痰丸主之。若风热实盛者。宜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根据本方加生地黄、桃仁、丹皮主之。治一切大风癫狂之疾。
    一论喜笑不休者。心火之盛也。以海盐二两。火烧令红。研细。以河水一大碗。煎三五沸。
    待温。三次啜之。以钗探吐热痰。次服黄连解毒汤。(方见感冒)根据本方加半夏、竹叶、竹沥、姜汁少许。
    一论妇人癫疾。歌唱无时。逾垣上屋者。乃营血迷于心包所致也。
    
    加味逍遥散
    当归白芍(炒)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生地黄柴胡远志(去心)桃仁(去皮尖)苏木红花甘草上锉一剂。煨姜一片。水煎服。有热。加小柴胡汤、生地、辰砂。水煎服。
    一论发狂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古人治狂。谓之失心。苦参主心腹结气。故足以治时热狂言。
    
    苦参丸
    苦参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薄荷汤送下。
    一论一切癫痫疯狂。或因惊恐畏怖所致。及妇人产后。血虚惊气入心。并室女经脉通行惊邪蕴结。须服此丸立效。
    
    抱胆丸
    水银(二两一钱)朱砂(一两)铅(一两半)乳香(一两研)上将铅入铫内。水银结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乘热用柳木棍研匀。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空心。井花水送下。
    病者得睡。切莫惊动。觉来即安。再服一丸。除根。一方。薄荷汤送下亦可。
    一论癫狂失心不寐。此方用朱砂能镇心安神。酸可使收引。故枣仁能敛神归心。香可使利窍。故乳香能豁达心志。许学士加人参。亦谓人参能宁心耳。
    
    宁志膏
    辰砂(一两)酸枣仁(炒五钱)乳香(五钱)人参(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一论癫狂失心。此病因忧郁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开郁痰。
    
    白金丸
    白矾(二两)川郁金(七两)上为末。米糊丸。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一论癫狂五痫惊悸。一切怪症。此皆痰火实盛也。
    
    清心滚痰丸
    大黄(酒蒸四两)黄芩(四两)青礞石(五钱)沉香(二钱半)牙皂(五钱)犀角(二钱)麝香(五分)朱砂(五钱为衣)上为细末。水为丸。每服四五十丸。滚水送下。
    一论心风者何。盖君火在心。因怒发之。相火助盛。痰动于中。胁气上攻。迷其心窍。则为癫为狂。所怒之事。胶固于心。辄自言谈。失其条序。谓之心风。与风无干也。若痰不盛则有感亦轻。
    一论久患心风。癫狂健忘。怔忡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此药大能安神养血。宁心定志。以紫河车一具。长流水洗净。慢火焙干为末。炼蜜为丸。空心。酒送下一人癫狂乱打。走叫上房。用瓜蒂散。吐出其痰数升。又以承气汤下之。即愈。
    一人患心风。即痰迷心窍。发狂。用真花蕊石。黄酒淬一次。为细末。每服一钱。黄酒送下。
    一论癫狂五痫眩晕。时作时止。痰涎壅盛。心神昏愦。此属气血虚。而挟风痰郁火也。
    
    驱风化痰汤
    人参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半夏(姜炒)陈皮枳实(酒炒)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桔梗(去芦)南星远志(甘草水泡去心)栝蒌仁白附子僵蚕天麻黄连(酒炒)黄芩(酒炒)甘草怀生地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温服。
    一癫狂健忘失志。及恍惚惊怖入心。神不守舍。多言不定。一切真气虚损。用紫河车入补药内服之。大能安神养血。宁志。治健忘惊悸。怔忡不寐。以六味丸加远志。石菖蒲、人参、白茯苓、当归、酸枣仁炒。
    一治心恙狂惑。用无灰酒一碗。真麻油四两。共和匀。杨枝二十条。逐一条搅一二下。
    搅遍杨枝。直候油酒相和如膏。煎至八分。狂者强灌之。令熟睡。或吐或不吐。觉来即醒。
    一治狂言乱语。用虾蟆一个。烧为末。酒调服。
    一治癫狂诸病。
    
    将军汤
    大黄(四两酒浸一宿)上用水三升煎之。分作三服。
    癫狂病者。多怒为癫。多喜为狂。癫者。精神不守。言语错乱。妄见妄言。登高骂詈是也。
    狂之病始发。少卧少饥。自贤自贵。妄笑妄动。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是也。癫病者。贼邪之并于肝。狂病者。贼邪之并于心也。此皆实病。宜泻而不宜补。故用大黄以泻之。取其苦寒无物不降。可以泻实。又必数日后方可与食。但得宁静。便为吉兆。不可见其瘦弱减食。
    以温药补之。及以饮食饱之。病必再作。戒之戒之。缓与之食。方为得体。故曰。损其谷气则病易愈。所以然者。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也。又宜滚痰丸下之。
    一治癫狂不止。得之惊忧。极者用甜瓜蒂半两为末。每服一钱。井水调一盏投之。即大吐。
    后熟睡。勿令惊起。神效。
    一治邪狂癫痫。不欲眠。妄行不止。用白雄鸡二只。煮熟。五味调和。作羹食。
    一治因惊忧失心。或思过多。气结不散。积有痰涎。留灌心包。窒塞心窍。以致妄言妄语。叫呼奔走。
    
    雄朱丸
    朱砂(颗块者二钱半研)雄黄(明净者研一钱半)白附子(一钱)上和匀。以猪心血和为丸。如梧子大。另用朱砂为衣。每服三粒。以人参、菖蒲汤送下常服一粒。能安魂定魄。补心益智。
    一牧童小子。平日口中胡说。一片乱话。令人惊骇。予诊之脉洪大。是实热。以蚯蚓数条研烂。井水调服。立愈。
    


前一页 ◇ 眩晕
后一页 ◇ 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