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病能部] 冲病论
    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上冲。作躁热咳吐。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腋。咽燥面翕然热如醉。下流阴股。小便难持。
    暑月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烦。寒气客脉不通。气因喘动。应手起关元。随腹直上。疝瘕遗溺胁肢满烦。女子绝孕。运气在上下左右。不可发汗与下。
    冲脉病凡数条。散见诸篇。及仲景书。合而观之。冲脉既为十二经之海。而下为血海。又与督脉为十二经之道路。
    及与任脉阳明会于气冲。则举一身督任二脉皆冲也。要其主血海。是以为先天精气之主。能上灌诸阳。下渗诸阴。以至足。故其治常在血海。唯其阴阳调和。而精气充足。则阳和之精自升。运于一身之间。若稍有不调。即本根不茂。必逆而上僭。其为上僭有二。阴不足者火逆。火逆则咳吐躁热。上抢心眩仆。四肢如火。心烦恍惚狂痴。阳不足者寒逆。
    寒逆则少腹痛。中满暴胀。瘕疝遗溺。胁支满烦。女子绝孕。而其脉之来也。若火逆则阴阳俱盛。两手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气逆则脉来中央实坚劲。至关尺寸俱牢。直上直下。证见胸中寒疝。大约皆冲之病。则见此等脉也。而仲景云。动气在左右上下。俱不可发汗与下。发汗与下。右则犯肺。于上则气躁而逆。故衄渴苦烦气喘。饮水即吐。于下则精竭而不止。故头眩咽燥。鼻干心悸。左则犯肝。于上则伤血。而引肝上逆。故头眩。筋惕肉。难治。于下则伤气。
    腹里拘急不止。动气反剧。虽有热而欲卷。上则犯心。汗之则气上冲在心端。下之则掌握热烦汗泄。欲水自灌。盖汗下则心液泄。故如是也。下则犯肾。故汗之而寒起。且无汗大烦。骨节疼头痛。目眩恶寒。吐谷。太阳虚也。下之而气竭。
    上下两隔。则腹满卒起。头运清谷。心下痞坚。亦少阴气不足且厥也。所以然者。冲治血海。治在脐之左右上下。大约冲气不足。则阴精虚。阴精虚则阳气竭。其可发汗与下乎。然其气起少阴。发于厥阴。若三阴之开阖失职。则本源之真水真火两虚。而为患种种。必犯于冲。则又不止痿厥二证为冲之致然矣。
    

[卷之二\病能部] 任病论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脉来寸口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又若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
    任脉为阴脉之海。起于会阴上中极。而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循关元历石门气海。而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历建里而会手太阳少阳之阳明于中脘。以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至目下之中央承泣而终。其脉之起真阴也。地道也。
    然地道之能通。必由天气之下降。故天癸者。天之元气降而为精气。以充于地。而后真阴生。真阴充。然后地道通。于是太冲脉盛。而月事以时下。若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而地道不通。则形坏而无子也。然阴在内。虽为阳之守。
    而真阴之充。必由谷神之满足。年岁之时至。然后天元坚定。所谓天癸至。而地道始通也。是以真阴必由于真阳。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则以阳之盛极而衰。为阴所袭。而所袭之阴。乃穷阴而非真阴矣。是虽真阴之衰。而实真阳之衰也。
    要之任脉之为病。病在阴中无阳。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此为结阴。若夫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则所谓阴气之袭也。故病动苦少腹绕脐下阴中切痛。又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拘急不得俯仰。此虽为无阴之症。实为无阳之症。盖阴中苟有真阳。则真阴充满。和顺自得。上会三阴三阳。以至于两目之间。而无病矣。
    

[卷之二\病能部] 二维病论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阳维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
    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阴维动苦颠痫僵仆。羊鸣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阳维脉浮。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若肩息洒洒如寒。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两胁下实。女子阴中痛。如有心状。
    阳维维于诸阳。其所谓维者。起于诸阳之交。发于足太阳之金门。而与手足少阳阳明。会于阳白。阴维维于诸阴。
    起于诸阴之交。发于足少阴之筑宾。上至顶前而终。是二维者。虽有经络之别。而实为阴阳之盛气所持。盖阳莫盛于太阳。是以能维持诸阳。阴莫盛于少阴。是以能维持诸阴。故二维之盛。其盛不在络而在气。二维之病虽在络。而实亦在气。盖唯本阳本阴有衰耗之气。则必至总见于诸阳诸阴。是以阳维为病。必太阳衰于下。失升腾之和气。而先见于少阳。
    故苦寒热。阴维为病。必少阴竭于里。而见穷阴之厥逆。故苦心痛。若阴阳不能相维。是谓阴阳两虚。其证心肾不交。
    水火两乖。神明无所主。故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以水散涣。无相养之道也。又阳维苦肌肉痹痒者。阳衰则卫不行而气滞。气滞则阳不能率先。而阴行迟。故痹痒。又令人身如虫行。如是则阳气不摄。而阴气独滞。故皮肤痛。阳衰于本起。故下部不仁。并汗出而寒。此阳之不固不至。而营亦不行。是以阴袭之也。他若颠仆羊鸣。手足相引者。阳去则经络凝涩。停湿在经而为痰。异时阴袭之。则经阻而筋掣。故迫而相引。又阻其气道。故声溢而不能发。若羊鸣也。至若阴维之不维。是阴不副阳。而不能为阳守。则阳离而不入于阴。重阴充塞隧道。九窍皆沉故亦病颠痫僵仆羊鸣。或失音也。若肌肉痹痒。汗出恶风。似若稍轻于前症。要亦营虚无阳而畏寒。卫亦不能为之卫。故阴维之虚为阴虚。而实亦无阳之虚。特少异于阳维云耳。
    

[卷之二\病能部] 带病论
    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螈。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
    经云、身半已上。天气主之。身半已下。地气主之。中为天枢。天枢则在气交之分。毋论一身二十七气之上下流行。
    于此关锁。而又必有气焉以坚持而整束之。以牢持于上下之间。是以能聚而为强有力。故凡人之力出于膂。膂在季胁之下。正所谓带脉也。故冲任二脉。传于气街。即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太冲之脉。所以能上养心肺者。亦赖于带脉之持之也。及带之为病。其证皆下而不上者。下之肾肝虚。而真阴不荣。上为心脾之郁。气不上下行而不运。于是停湿而为热。而下注于小肠血海之间。则病作矣。故赤白带者。上为心脾郁抑。下为肾肝阴虚。邪热留连。即为带淫之病也。腹满者中分之不运也。腰溶溶如坐水中者。阴阳两虚。中分弱而力不能镇定也。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者。阴气袭于下也。
    阳不能胜。而不能固守于天枢。是以阴得而袭之。为厥逆之事也。盖键束关锁机关。全在于带脉。苟带不能自持其气。
    其证皆陷下而不上矣。治之有标有本。其升降补泻。在求其本而治之可耳。
    


前一页 ◇ 奇恒病论
后一页 ◇ 述病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