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夫恒之为道。谓胃气五脏。各得其所。上顺天时。内调营卫。故神转不回。转、流动也。回、逆曲也。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于是脏腑曲逆。 克制凌犯。神机之运用失矣。失则不循恒道。有非恒道所可得而揆度也。于是岐伯又设奇恒一门。以度奇病。其文本六十首。书阙简脱。今可论者十之二耳。如五脏别论。奇病论。大奇论。脉解篇。气厥论。腹中论。逆调论。病能论诸篇。 俱从运气脏腑经络而外。拈其病之厥逆错杂。所谓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者也。此开后世内伤杂证之大经大法也。乃为纲领。其说曰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夫手太阴为元气之主。足太阴为六经之主。奇病之作。必变于元气神机之失。不失必占于元气。故虽奇病之千变万化。而一以太阴为准。此又治奇恒之大宗也。乃内经又有拈脏腑本来之奇恒者。此原其所以奇之故也。经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又曰魄门。为五脏使。与前为七。而唯胆属少阳。特曰中精之府。此七者之有病。其受病不与脏腑之主时者同。是脏腑之一异也。有出于脏腑体要之奇恒者。如腹中论。诸病外不涉于形身。内不关于脏腑。病在宫城空廓之中。或气或血。 或风或热。以至女子妊娠。皆在空腹之中。虽胆中三焦督任五脏之散络悉在。而其病止属肝脾。以肝脾为腹中之主故也。 此体要之一异也。有脏腑交加之奇恒者。如气厥论。寒热之相移。不论顺传逆传。而以气之所之相并为病。逆调论。寒热阴阳之所相胜而为病。调经论。表里上下阴阳气血之相并。互相胜负而为病。夫阴阳气血寒热之相并相胜。不系四时。 不缘感召。要皆积渐之所致。迨病至而相胜相并。此实内伤不足之所由。所以异于恒者也。是病源之一异也。又有脏腑颇僻之奇恒者。如大奇论。脏腑脉各见颇僻以成病。有肿满偏枯痫螈。风水肠之证。而皆非脏腑主时之恒病。则厥逆之由来既久。必须揆度脉气病由。而治之有别。是又疾病之一异也。又有六气错出。互为体用之奇恒者。如脉解篇。太阳主寅。少阳主戌。厥阴主辰。太阴主子。又云四月五月。人气在头。八月九月。人气在心。原其然者。人身恒常之气。 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故正月人气在肝。而三阳初出于寅。故太阳主寅。厥阴木火主气。故厥阴为辰。九月人气在心者。 以气由肺而下始。次至心少阳。为心表为相火。故亦次心而主九月戌。太阴为阴中之至阴。十一月阴尽而纯坤见。故太阴主子。此又与本经三月四月人气在脾者不同。凡阴阳乘除。每各一道。并行不悖。俱非恒道。而要不可背之为道。是又阴阳之一异也。又有八奇经见病之奇恒者。如刺腰篇。十二经皆有腰。盖以带脉之为诸经钤束故也。若阴阳两跷。出阳入阴。出阴入阳。而机关于目。阴阳二维。别为部于阴阳之会。而主指之内外。冲督任脉一源而三歧。而各统阴阳之海。所得之病。既非十二经之恒常。而十二经每与之俱病。又奇道之一异也。是故人之一身。其为阴阳脏腑五行恒转。 而神机攸序。乃既有前七者。脏腑之孤阴。不伦于恒等。有部位之关要。不涉于众流。又有病源之乘。痼疾之积。阴阳错出之异。奇经为病之别。苟非揆度执之恒理。而不求其所由然。安能使神机之转而不回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