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王左尺独大,肾液不充,肾阳不安其位,尺脉以大为虚,经所谓阴衰于下者是也。右手三部俱弦,食入则痛,经所谓阳结于上者是也。有阴衰而累及阳结者,有阳结而累及阴衰者。
    此证形体长大,五官俱露,木火通明之象。凡木火太旺者,其阴必素虚,古所谓瘦人多火,又所谓瘦人之病,虑虚其阴。凡噎症治法,必究阴衰阳结,何者为先,何者为后,何者为轻,何者为重?此症既系阴虚为本,阳结为标,何得妄投大黄十剂之多?虽一时暂通阳结,其如阴虚而愈虚,何业医者岂不知数下亡阴乎?且云歧子九法,大半皆攻,喻嘉言痛论其非,医者岂未之见耶?愚谓因怒停食,名之食膈,或可一时暂用,亦不得恃行数用,今议五汁饮果实之甘寒,牛乳血肉之变化,降胃阴以和阳结治其标,大用专翕膏峻补肝肾之阴,以救阴衰治其本,再能痛戒恼怒,善保太和,犹可望愈。
    真大生地(四斤)人参(四斤)杭白芍(四斤)清提麦冬(四斤)阿胶(四斤)蔡龟胶(四斤)山萸肉(二斤)鳖甲(四斤)芡实(二斤)沙苑蒺藜(四斤)海参(四斤)鲍鱼(四斤)猪脊髓(一斤)羊腰子(三十二对)鸡子黄(六十四个)云苓块(四斤)乌骨鸡(一对)牡蛎(四斤)莲子(四斤)桂圆肉(二斤)白蜜(四斤)取尽汁久火煎炼成膏。
    李五十四岁大凡噎症由于半百之年,阴衰阳结,古来纷纷议论,各疏所长,俱未定宗。大抵偏于阳结而阴衰者,宜通阳气,如旋复代赭汤,进退黄连汤之类。偏于阴衰而阳结者,重在阴衰,断不可见一毫香燥,如丹溪之论是也。又有食膈宜下,痰膈宜导,血膈宜通,络气膈宜宣。肝呕吐太过而伤胃液者,宜牛转草复其液。老僧寡妇,强制太过,精气结而成骨,横处幽门,宜鹅血以化之。厨役受秽浊之气伤肺,酒肉胜食而伤胃,宜化清气,不可胜数。
    按∶此症脉沉数有力而渴,面色苍而兼红,甫过五旬,须发皆白,其为平日用心太过,重伤其阴,而又伏火无疑。用玉女煎法。
    真大熟地(六钱)石膏(八钱)牛膝(三钱)炙甘草(三钱)麦冬(六钱)白粳米(一撮)知母(二钱)旋复花(三钱,新绛纱包)每早服牛乳一茶碗。
    张六十三岁老年阳结,又因久饮怒郁,肝旺克土,气上阻咽,致成噎食。按∶阳气不虚不结,断非破气可疗,议一面通补胃阳,一面镇守肝阴法。
    洋参(二钱)茯苓块(四钱)桂枝(六钱)代赭石(一两二钱,)半夏(一两)旋复花(五钱,包)生姜(六钱)七帖。
    二十日阳脉已起,恐过涸其液,议进阴药,退阳药。
    洋参(四钱)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炒)旋复花(六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三钱)代赭石(一两,)半夏(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二十五日前日脉数,因退阳进阴,今日脉缓而痰多,仍须进阳,俾中焦得运,以复其健顺之体。
    洋参(二钱)桂枝(六钱)焦白芍(三钱)半夏(一两二钱)茯苓(八钱)代赭石(一两六钱)旋复花(六钱,包)生姜(五大片)二帖。
    傅五十五岁先因酒楼中饮酒,食烧小猪响皮,甫下咽,即有家人报知朋友凶信,随即下楼寻车,车夫不知去向,因步行四五里,寻至其友救难未遇。又步行四里,又未遇。渴急饮冰冻乌梅汤三碗,然后买车返家,心下隐隐微痛,一月后痛有加,延医调治,一年不效。次年五月饮水一口,胃中痛如刀割,干饭不下咽,已月余矣。闰五月初八,计一粒不下已十日,骨瘦如柴,面赤如赭,脉沉洪有力,胃中痛处,高起如桃大,按之更痛。余曰∶此食膈也,当下之。因用大承气汤,加牵牛,作三碗,一碗痛至少腹,三碗痛至肛门,大痛不可忍,又不得下。于是又作半剂,服一碗,外加蜜导法,始下如鸭蛋,黑而有毛,坚不可破。次日先吃烂面半碗,又次日饮粥汤,三日食粥,五日吃干饭矣。下后所用者,五汁饮也。
    杨四十六岁先因微有痰饮咳嗽,误补于前,误下于后,津液受伤,又因肝郁性急,致成噎食,不食而大便燥,六脉弦数,治在阴衰。
    炙甘草(三钱)大生地(六钱)生阿胶(三钱化)丹皮(三钱)麦冬(三钱)麻仁(三钱)郁金(八分)服七帖而效,又于前方加∶鳖甲(四钱)杞子(三钱)服十七八帖而大效,进食如常。惟余痰饮,后以外台茯苓饮散,减广皮、枳实,收全功。
    

[卷四] 呕吐
    金六十八岁癸酉三月二十日旧有痰饮,或发呕吐,仍系痰饮见证,医者不识,乃用苦寒坚阴,无怪乎无可存之物矣。议食入则吐,是无火例。
    淡吴萸(五钱)生苡仁(六钱)干姜(五钱)姜汁(每次冲三匙)半夏(八钱)广皮(三钱)五水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一帖。
    二十三日前方业已见效,但脉迟紧,与通养胃阳。
    淡吴萸(三钱)生姜(五片)苡仁(三钱)人参(钱半)茯苓(二钱)半夏(三钱)不拘帖。
    恒氏二十七岁初因大惊,肝气厥逆,呕吐频仍。复因误补,大呕不止,呕急避人以剪刀自刎。渐即米粒不下,体瘦如柴,奄奄一息。仍不时干呕,四肢如冰,脉弦如丝而劲,与乌梅丸法。
    川椒炭(四钱)黄芩炭(一钱)姜汁(三匙,冲)半夏(四钱)雅连(二钱,姜汁炒)乌梅肉(五钱)辽参(三钱)吴萸(三钱)云苓块(五钱)服二帖而进米饮,四帖而食粥,七帖全愈,后以两和肝胃到底而大安。
    

[卷四] 反胃
    周六十五岁甲子十月二十五日老年阳微浊聚,以致胸痹反胃,三焦之阳齐闭,难望有成,议先通胸上清阳。
    栝蒌(二钱)薤白(三钱)半夏(五钱)白蜜(半酒杯)桂枝尖(五钱)小枳实(八分)川朴(一钱)茯苓(二钱)姜汁(三小匙)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三十日老年阳微浊聚,反胃胸痹,用开清阳法,业已见效,但呕痰仍多,议食入则吐为无火例,用茱萸汤合大半夏汤。
    淡吴萸(八钱,自泡)洋参(三钱,姜汁炒)生白蜜(一酒杯)半夏(一两二钱)生姜(二两)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半碗服。
    初三日即于前方内加∶茯苓块(五钱)初十日即于前方去吴萸,加∶薤白(三钱)

[卷四] 
    王三十岁癸亥六月十五日六脉俱濡,右寸独大,湿淫于中,肺气贲郁,因而作哕,与伤寒阳明足太阴之寒哕有间,以宣肺气之痹为主。
    广皮(二钱)生苡仁(三钱)杏泥(二钱)通草(二钱)柿蒂(三钱)竹茹(三钱)飞滑石(三钱)姜汁(二小匙,冲入)十七日泄泻胸闷,于前方加∶茯苓(三钱)藿梗(二钱)十九日脉之濡者已解,寸之大者已平。惟胃中有饮,隔拒上焦之气,不得下通,故于其旺时而哕甚,今从阳明主治。
    半夏(六钱)飞滑石(三钱)茯苓(五钱)生苡仁广皮柿蒂二十二日哕虽止而六脉俱数,右手更大,泄泻色黑,舌黄,气分湿热可知。
    茯苓皮(五钱)白通草(二钱)黄芩炭(一钱)泽泻(二钱)滑石(三钱)生苡仁(三钱)白扁豆皮(三钱)川朴(一钱)连翘(二钱)


前一页 ◇ 痘症
后一页 ◇ 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