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心脏歌
    心藏身之精。
    内经决气篇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即此谓也。戴氏亦知乎此。而复误精字为有形之精。改为君字何哉。
    按阴阳应象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
    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
    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色赤。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小肠为弟兄。
    小肠属丙而刚。心属丁而柔。刚在先而为兄。柔在后而为弟。二俱属火。
    同气连枝。故曰弟兄。戴起宗云。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非也。何以言之夫丁与壬合。心之夫。膀胱是也。丙与辛合。小肠之妇。肺金是也。刊误谓不可以言弟兄非也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张世贤曰。离之为卦。其中空虚。心脏属火。亦犹是也。火旺于夏。所以随夏而旺相也。经云。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故曰属火。向南生也。刊误改作明字。甚无谓也。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
    张世贤曰。任物者。住亲万物也。纤。小也。巨。大也。人心之应物。随其大小。
    无不任亲也。朱子曰。人心之灵。莫不有之。所以多谋而有灵也。
    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荣。
    阴阳应象大论云。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又云在窍为舌。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
    多聪慧者。心有七窍上智英者。心有三毛。其次则不全矣。
    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张世贤曰。心属火而旺夏。反得冬脉沉濡而滑。此乃肾邪干心。水来克火。谓之贼邪。是可忧也。顺候。诊得夏脉也。惊者大而散也。其脉洪大而散。谓之顺候。张世贤之言固是。但忧字与惊字。义俱未透。愚谓心属火主夏。脉宜洪大而散阴阳应象大论云。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
    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今当夏月。反见沉细之脉。是为反四时。脉既反时。其人当忧愁不能自解之疾。洪大也。惊起。意言夏月诊得其脉洪大。
    而惊起。则谓之顺四时矣。戴起宗误认为惊恐之惊。易作平字。非也不知惊之一字。王氏脉经。已曾有其名矣。如妊娠论中云。呼则为数。吸则不惊。又如云。肝脉惊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己之类是也。戴氏可谓少所见。多所怪矣。大抵古人以一字命脉之名。在学人当会意于神情。毋凝滞于字句。只如张长沙曰。寸口卫气胜。名曰高。荣气胜。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荣气弱。名曰卑。卑相搏。名曰损。若执字义。则高章卑。是何义理。亦在学人会意于精神冥寞而已。
    岂亦将以字义之不切。而遽改之可乎。堪笑今世之人。不于指下求其神情。专于字上求其似是。其去道不亦远乎。
    按玉机真藏论云。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按人镜经曰。心脉浮大而散。心合血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也。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
    张世贤曰。肾主液。入心为汗。肺主声。入心为言。水能克火。汗通则肾水平。而皮润火不受水贼矣。火能克金。言爽则肺金平而气清金。不受火侵矣。
    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五十六难曰。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火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传心。心当传肺。肺秋适旺。旺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五脏生成篇云。赤如鸡冠者生。赤如血者死。言察病患之色赤如鸡冠。谓赤而明润。故曰生。察病患之色赤如血。谓赤而惨暗。故曰死。
    诊时须审委。细察在叮咛。
    凡医者。必须望闻问切。上文既已察其色。闻其声。切其脉。至此复须审委细察以问之。庶可万全。叔和之所以叮咛戒告者。欲以儆后人也。下四藏仿此。
    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灵枢云。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所谓心气盛者。实之谓也。所谓厥气客者。虚之谓也。张世贤曰。心脏有余。则梦或忧或惊。或怪异之事。心脏不足。则梦烟火光明。化竭而见本矣。
    秤之十二两。大小与常平。
    四十二难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卷二] 心脉见于三部歌
    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数则为热。三部俱数。则心火炽盛。而成燎原之势矣。舌者心之外应。唇者脾之外应。火炎则土燥。故舌上生疮。而唇为之破裂矣。心藏神。心热盛则神昏。而满目见鬼神也。火盛则水衰。乃欲饮水以自救。故饮百杯而终不歇也。
    

[卷二] 心脉歌
    心脉芤阳气作声。或时血痢吐交横。
    芤为阳火。火之发也有声。芤主失血。心脉见芤。则火逼血而错经妄行。
    故吐血之时。哮哮有声也。或传于府。而作血痢之证。
    溢关骨痛心烦躁。更兼头面赤。
    溢上出鱼际也。关下入关中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诊得左寸上出于鱼。而下入于关。则为心火炽盛。而成燎原之势。上出于鱼。则炎上而灼肺。下入于关。则风火交加。炎上灼肺。故面赤而烦。风火交加。则水涸而躁矣。
    按医说云。王叔和脉诀论曰。溢关骨痛心烦躁。通真子解云。心脉盛而溢。关则筋紧而骨束。是以骨痛。师曰。筋紧有筋挛之疾。岂得骨痛。所以心脉盛而骨痛者。心属火。骨属肾水。心脉溢关。则水不胜火。煎熬得骨痛。非筋紧也。
    大实由来面赤风。燥痛面色与心同。
    心属火。在色为赤。心脉而见实。则为心经实火。心之华在面。肺合皮毛。
    火盛则伤金。故皮肤燥痛而面色赤也。
    微寒虚惕心寒热。
    心不足则人惊惕。心脉见微。则为心火不足。然少阴为标寒本热。故虚惕而有寒热交作之证矣。
    急则肠中痛不通。
    心脉急为心邪干于小肠也。急为风热传于小肠。故不通而作痛矣。经云。心脉急。名曰心疝。少腹当有形。又举痛论云。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
    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按大奇篇云。心脉搏滑急为心疝。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牝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实大相坚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
    大。心脉也。滑。相火脉也。君火以宁。则相火以位。今心脉实大而滑。则君相二火交煽于上舌乃心之苗。故舌强心惊。而语言謇涩矣。
    单滑心热别无病。
    滑为水中之火。相火脉也。今见于心部。别无兼见之证。则为君臣道合。
    不过为之心热而已。
    涩无心力不多言。
    心主血脉又主言语。上文云。心脉平则声言爽气清矣。涩为血少。心部而见涩脉。则为心血不足。而懒于言语。
    沉紧心中逆冷痛。
    沉紧为太阳寒水。心部面见沉紧。则为寒水之气。厥逆于上而心中冷痛矣。所谓心中者。胃之上也。
    弦时心急又心悬。
    心主血脉。弦为寒。为收引。心脉弦。则经脉收引而急矣。经云。心脉弦。心下有水气。故曰又心悬。
    


前一页 ◇ 诊脉入式歌
后一页 ◇ 肝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