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脾所生病] 胀病
    胀病有二。属虚者多。实者少。东垣钱氏等从虚治。内经云。太阴从湿。谓寒湿也热治者误矣。当以脉证辨之。实胀者。或因食积。或因癖块。先有物在胃肠中。而后胀形于外也。按之则坚。宜消导以去之。不可攻之。攻之愈虚。不可治矣。宜胃苓丸主之。
    虚胀者。或因吐泻疟痢之后。脾胃久伤而病。此虚气在于膜肓之外。其外虽胀。其中无。按之则濡。扣之有声。不可用攻。攻之即死。宜用温补。钱氏加减异功散。作丸服之。
    人参白术甘草(炙各一钱)陈皮青皮枳实(炒)浓朴(炒)半夏曲黄连(姜汁炒口干饮水。神识不清。无时谵妄。宜三黄丸。河间凉膈散。仍作胆导法。
    
    河间凉膈散
    连翘(一钱)黄芩(二分五厘)薄荷叶(二分)栀子仁(三分)甘草大黄朴硝(各五分)上用水一钟。竹叶五片。煎临熟入蜜一匙。去渣温服。
    因于宿食者。必恶食吞酸。腹中时痛。宜三黄枳术丸。方见后。木香槟榔丸主之。
    因于积者。腹中阵痛。丁香脾积丸主之。
    小儿腹胀。与大人不同。多因伤食得之。宜胃苓丸合丹溪保和丸主之。
    如果伤食。腹胀或痛。吞酸恶食。大便不利者。宜木香承气丸主之。
    
    木香承气丸
    枳实(炒)浓朴(姜汁炒)槟榔(酒浸各等分)木香(减半)大黄(酒浸分两同上三味)上为末。酒糊丸麻子大。白汤下。
    
    木香槟榔丸
    治伤一切热积。兼治痢疾腹痛。
    木香槟榔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莪术(煨)黄连黄柏香附子枳壳(麸炒各一为末。水杵为丸。麻子大。姜汤下。
    
    加减塌气汤
    治腹胀。
    荜茇砂仁青皮陈皮丁香全蝎(炒)莱菔子(炒各等分)上为末。神曲糊丸。
    麻子大。浓朴汤送下。
    予外甥女。有食积脾虚病。出痘后又伤食。腹胀不喜食。予用胃苓丸方。加枳实炒神曲麦青皮作丸服之。
    予孙。邦子也。先病疟。伤食成疳。又伤食。甚瘦。腹胀大而坚。见人则哭。予立一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半夏曲枳实炒浓朴黄连木香莪术砂仁使君子神曲麦芽鳖甲夜明砂当归川芎等药。
    一小儿泻后腹胀。予用加减塌气丸服之愈。
    一小儿疟久不退。腹大而坚。予用化癖丸服之愈。
    一小儿五岁。腹大善食。予见之。谓其父母曰。乳多必损胃。食壅即伤脾。令郎腹大如是。又不知节。纵其口腹。吾恐肠胃受伤,不成肠癖。必成疳也。后果成疳。肚大青筋。请予治。以集圣丸调理而愈。
    一儿善食腹大。予用保和丸胃苓丸二方。相间调理而愈。
    一儿因伤食腹痛胀。医用药下之愈。又伤食腹胀。医再下之。予闻之曰。非其治也。误杀此脾虚不能消食。食饱则胀者。此宜补脾。以助其传化可也。岂可下乎。此儿初胀。食饱伤脾也。不行消导。乃下之。误矣。后又腹胀。则脾虚之病也。再三下之。不大误乎。屡下屡胀。故令腹大无纹。脐突背平而死。虽医之误。不听吾言。父母之过也。
    腹中有癖。疟后多有之。儿有癖者。常作寒热似疟。不可作疟治也。癖去则寒热自止。
    家传消癖丸甚效。
    人参陈皮三棱莪术木香黄连砂仁鳖甲枳实夜明砂使君子干蟾半夏曲麦芽海昆布上为末。酒糊丸。麻子大。米饮下。
    先翁治癖只用香蟾丸。此家传十三方也。
    木香人参黄当归桔梗三棱莪术鳖甲绿矾枳实使君子楝根皮诃子干蟾(七钱五分)黄连(一两)上为末。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卷之三\脾所生病] 腹痛
    (有虫有积)虫痛发作无时。随痛随止。发则面色白。口吐涎沫。腹中痛作疙瘩。脉洪大。目似痫。宜下之。用木香槟榔丸。苦楝根白皮煎汤送下。先翁用雄黄解毒丸下之。小儿体弱者。不可下也。用安虫丸以渐去之。
    莪术(醋煨)木香黄连青皮槟榔使君子白芜荑仁白雷丸苦楝根皮(白者可用。赤者有毒。各等分。)上为末。醋面丸。麻子大。白汤下。
    家训云。凡欲取虫。须于每月上弦前取之。虫头向上。若望后头向下。不可取也。
    王小亭子善食。尝苦虫痛。予用安神丸服之。三日后取下一虫甚异。约长一尺。身赤色。大如鳝令人手持其两头牵之。长二三尺。形如小线。放下依旧短缩。此虫母也。
    胡泮西弟蚤卒。遗子。乃泮西夫人养之。尝苦腹中虫痛。请先翁治之。再三不效。复治之。予问先翁。曾用何药。翁曰。雄黄解毒丸。予问翁。再有别方否。翁曰。只此一方。
    用之屡效。予告翁云。此虫有灵。当设法取之。择定除破日。在每月初旬取之。勿令儿知也。隔夜煎下苦楝根汤。次日五更与其伯母议。用清油煎鸡子饼一个。先食之。后服药。故不与食。儿闻其香味。急欲食之。腹中如有物涌上心口。取药与服之。少顷心口之物坠下。以蛋食之不食也。巳时腹中大鸣而泻。下一虫甚异。约小指长。有头有手足。状如婴儿。予见之惊曰。此云传痨虫也。泮西云。彼父痨死。母亦痨死。今此儿。正三传也。幸去之矣。令一婢用铁钳夹之河中。以火焚之。有烟扑入婢口中。其婢亦病痨死。此男无恙。至今诵之。
    翁曰。汝用何药。如此神效。余曰。雄黄解毒丸。恐本县户房吏阎姓者。麻城人也。子有虫痛。黄瘦。腹中时痛。口馋。如有肉食则痛不发日无肉。则痛发也。请先翁治之。翁命予往。见其子甚弱。不敢下。乃思一计。只用苦楝根皮。放肉汁中煮食之。单服三日。下虫如蝌蚪者一盆。色黄黑。后以养脾丸调理而安。阎浓谢。先翁谓先母曰。吾有子矣。往吾教他读书。医出于儒。先母闻之喜。
    一儿七岁善食肉。尝病腹痛。其父问曰。积痛虫痛何如。予曰。积痛发有常处。手不可按。恶食而口干。虫痛无常处。喜手按摩。口馋而吐清水。此儿乃虫痛也。以药取之。下虫大者十余条而痛止。未一月又痛。予曰。不可再取矣。如不去其虫。则痛不除。积不除。则虫又生。苟再取之。恐伤胃气不可也。乃立一方。用黄连木香槟榔去积为主。陈皮青皮三棱莪术枳实山楂。专去其积。使君子白芜荑川楝子苦楝根皮。专去其虫。等分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米饮下。常服之。时下小虫。及下大虫如指或问。人腹中皆有蛔虫。何儿之虫独多也。予曰。小儿食伤成积。积化为虫。尝观草腐萤。木腐而生蠹。人脾虚而虫集。其理一也。或又问。虫之状有不同者。何也。曰。各从其脏变化也。如心属火化为羽虫。肝属木化为毛虫。肺属金化为介虫。肾属水化为鳞虫。脾属土化为虫。故蛔虫虫出于脾。为土化也。
    

[卷之三\脾所生病] 积痛
    小儿腹痛。属食积者多。食积之痛。属寒者多。盖天地之化。热则发散而流通。寒聚而壅塞。饮食下咽之后。肠胃之阳。不能行其变化转输之令。使谷肉果菜之物。留恋肠胃之中。故随其所在之处。而作痛也。
    如在胃中犹是完物。在当心而痛。宜吐之。所谓高者越之也。瓜蒂散主之。
    其在小肠中。虽变化犹是糟粕。其痛在心之下脐之上。宜辛温之药利下之。宜丁香脾积丸主之。
    一儿周岁。食肉太早。自此成积,日渐羸瘦。不思乳食。其父沙溪告予。请医治之。予脾去积丸。先服三日。后用脾积丸。鸡肉汤下。取下鸡肉一片。犹未化也。再服养脾丸调理而愈。
    其在大肠者。水谷已分。传送广肠为疾也。其痛在脐之上。宜苦寒之药下之。木香槟榔丸主之。
    如可吐者。不如盐汤探吐之法尤妙。如饮食之后更有胃口痛者。此宜吐之。如因旧日之积作痛者。不可吐之。恐伤胃气。宜小陷胸丸主之。
    枳实(麸炒二钱)半夏黄连(姜汁炒各二钱)草豆蔻(炒五分)上为末。神曲糊丸。
    麻子大。姜汤下。
    王小亭一日胃腕当心而痛。请予治之。七日不止。予以手摸其胸腹。问在何处。惟心之手不可近。予曰。吾差矣。何怪其药之不效也。凡腹痛手可按者。虚痛也。手不可按者。实痛也。实痛。非积则痰。故不可按也。乃立一方。于枳实导滞丸控涎丹二方内。择取枳实黄连半夏各二钱。木香黑牵牛头末白芥子炒甘草等分。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神曲作丸。
    麻子大。以沉香木香槟榔磨水下。或姜汤亦可。初服二十一丸。少顷痛移下中脘。又服七丸。至脐下。又服五丸。利下清水而止。乃知是脾痛也。复作枳术丸加青皮陈皮木香砂仁神曲麦芽山楂。调理而安。治痛者。其可忽诸。
    凡腹中积痛者。只在肠胃之中。盖肠胃为市。物之聚也。脾主腐化。而无所受故也。非客所犯必不为痛。如有脾痛者。宜祖传
    三圣散
    主之。
    苍术(盐炒)香附子(盐炒)良姜(清油炒)上为细末。热酒调下。
    


前一页 ◇ 肿病
后一页 ◇ 吐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