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癫狂门第四十九] 白金丸
    白矾(三两)郁金(七两,须四川蝉腹者为真)二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
    《本事方》云∶昔有一妇人癫狂失心,数年不愈,后遇至人授此方,初服觉心胸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顿愈。至人云∶此病因忧郁得之,痰涎包络心窍,此药能去郁痰。昆按∶白

[卷五\癫狂门第四十九] 惊气丸
    附子木香白僵蚕白花蛇橘红天麻麻黄(各半两)干葛(二两)麝香(五分)脑子(二分)朱砂(一钱,留少许为衣)天南星(姜汁浸一宿)紫苏叶(各一两)上件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金银薄荷汤下。
    《本事方》云∶戊寅年,军中一人犯法,褫衣将受刑而得释,精神顿失如痴。予与一丸,服讫而寐,及觉,病已失矣。提辖张载扬,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数年,予授此方,不终剂而愈。又黄彦奇妻,狂厥者逾十年,诸医不验。予授此方,去附子加铁粉,亦不终剂而愈。昆谓僵蚕、花蛇、天麻、南星可以豁风痰,麝香、脑子、木香、陈皮可以通脏窍,附子所以正元阳,朱砂所以安神志,麻黄、干葛、紫苏所以疏表而泄其惊气也。以铁粉而易附子者,亦以金能平木,而责厥为肝逆故耳。
    

[卷五\癫狂门第四十九] 云母
    此物性寒质重而明,寒可以胜热,重可以镇心,明可以安神,故纪朋用之汤液,以疗开元宫人。
    

[卷五] 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叙曰∶惊悸怔忡,心疾也。心为一身之主,万化之源,失而不治,则十二官次第而失职,所

[卷五\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养心汤
    黄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半两)柏子仁酸枣仁(炒)人参远志(去心,姜汁炒)五味子辣桂(各二钱半)甘草(炙,四钱)每服五钱。
    心血虚少,神气不宁,令人惊悸怔忡者,此方主之。
    心主血而藏神,故方寸灵台,名曰神室。神室血少而空虚,则邪气袭之,令人如有惊悸而怔怔忡忡不自宁也。《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用人参、黄、茯神、茯苓、甘草以益气。又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故用当归、远志、柏仁、酸枣仁、五味子以润燥,养气所以养神,润燥所以润血。若川芎者,所以调肝而益心之母。半夏曲所以醒脾而益心之子。
    辣桂辛热,从火化也,《易》曰∶火就燥,故能引诸药直达心君而补之,经谓之从治是也。
    亦有加槟榔、赤茯苓者,因其停水为悸,加之以导利水气耳。非停水者,不之用也。
    

[卷五\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宁志丸
    人参白茯苓白茯神酸枣仁(酒浸半日,隔纸炒)当归远志柏子仁琥珀(各半两)乳香石菖蒲朱砂(各二钱五分)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气血虚,梦中多惊者,此方主之。
    重可以去怯,故用朱砂。明可以安神,故用琥珀。香可以利窍,故用乳香、菖蒲。气可以生神,故用参、苓、茯神。仁可以归心,故用柏仁、枣仁。酸可使养津,故用远志。润可以益血,故用当归。
    

[卷五\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朱砂安神丸
    朱砂(五钱,水飞,另研)黄连(酒洗,六钱)生地黄(一钱五分)炙甘草当归(各二钱五分)梦中惊悸,心神不安者,此方主之。
    梦中惊悸者,心血虚而火袭之也。是方也,朱砂之重,可使安神;黄连之苦,可使泻火;生之凉,可使清热;当归之辛,可使养血。乃甘草者,一可以缓其炎炎之焰,一可以养气而生神也。
    治异梦多惊,外有二法∶一于髻中戴粗大灵砂一纱囊,一于枕中置真麝香一囊,皆能杜绝异梦而疗夜魇。
    

[卷五\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朱雀丸
    白茯神(二两)沉香(五钱)惊气怔忡者,此方主之。
    因惊而得者,名曰惊气怔忡。《内经》曰∶惊则气乱。宜其怔怔忡忡,如物之扑也。是方也,茯神之甘平,可以宁心;沉香之坚实,可使下气,气下则怔忡瘥矣。
    

[卷五\惊悸怔忡门第五十] 密陀僧一物散
    每服匕许。
    惊气入心,喑不能语者,此方主之。
    有人伐薪山间,为野狼所逐,喑不能言。一医授以此方,茶调服,寻愈。又一军人采藤于谷,为恶蛇所逢,趋归,证状亦同,以此方与之亦愈。盖此物镇重而燥,重故可以镇心,燥故可以劫其惊痰。
    

[卷五] 健忘门第五十一
    叙曰∶以虚无寂灭为宗,则弗忘而学忘。以家国天下为念,则健念而惧其忘。君子有天下国家之责,奈何而可忘耶?此健忘之方所必考也。
    

[卷五\健忘门第五十一] 归脾汤
    人参黄龙眼肉酸枣仁茯苓白术远志(各一钱)炙甘草木香当归(各五分)思虑过多,劳伤心脾,令人健忘者,此方主之。
    心藏神,脾藏意,思虑过度而伤心脾,则神意有亏而令健忘也。是方也,人参、黄、白术、茯苓、甘草,甘温物也,可以益脾。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当归,濡润物也,可以养心。燥可以入心,香可以醒脾,则夫木香之香燥,又可以调气于心脾之分矣。心脾治,宁复有健忘者乎?丸剂宜主虚损劳瘵门天王补心丹。
    

[卷五\健忘门第五十一] 孔子大圣枕中方
    败龟甲(酥炙)远志(去心苗)九节菖蒲(去毛)龙骨(研末,入鸡腹中,煮一宿)上四件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
    学问易忘,此方与之,令人聪明。
    凡人多识不忘者,心血足而无所蔽也。若心血不足,邪气蔽之,则伤其虚灵之体,而学问易忘矣。龟,介虫之灵物也。龙,鳞虫之灵物也。用龟甲、龙骨者,假二物之灵以养此心之灵,欲其同气相求云尔。远志辛温味浓,辛温可使入心,味浓可使养阴。菖蒲味辛气清,味辛则利窍,气清则通神,以之而治易忘,斯近理矣。是方也,出于孙真人《千金方》,其来必有所自,但曰孔子大圣之方,则未敢是非也。
    

[卷五] 痛风门第五十二
    叙曰∶风者,百病之长,以其善行而数变也。痛风有寒、有湿、有痰、有血,而惟以风名者,得非以其善行数变,长于诸邪之故乎?今考名方五首,而痛风之情状见矣。
    

[卷五\痛风门第五十二] 丹溪主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南星(姜制)黄柏(酒炒)苍术(泔浸七日,各二两)神曲(炒)川芎(各一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白芷龙胆草防己(各五钱)羌活威灵仙(酒拌)桂(各三钱)红花(酒洗,一钱五分)此治痛风之套剂也。
    有湿痰死血,而风寒袭之,风则善走,寒则善痛,所以痛者,湿痰死血留结而不通也。
    所以走痛者,风气行天之象也。是方也,南星燥一身之痰,苍术燥上下之湿,羌活去百节之风,而白芷则驱风之在面,威灵仙驱风之在手,桂枝驱风之在臂,防己驱湿之在股,川芎利血中之气,桃仁、红花活血中之瘀,龙胆、黄柏去湿中之热。乃神曲者,随诸药而消陈腐之气也。然羌活、白芷、威灵、桂枝,亲上药也;防己、杏仁、龙胆、黄柏,亲下药也,二者并用,则上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下,下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上,顾人用之何如耳?

[卷五\痛风门第五十二] 二妙散
    黄柏(乳润)苍术(米泔浸七日,等分)共为末,每用酒调下三钱。
    湿热作痛,不拘上下,此方用之每良。
    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二物皆有雄壮之性,亦简易之方也。
    

[卷五\痛风门第五十二] 赶痛汤
    乳香没药地龙(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红花甘草节牛膝(酒浸)当归羌活五灵脂(酒淘去土)瘀血湿痰畜于肢节之间而作痛者,此方主之。
    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也,故邪易居之。是方也,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养血而活血也。乳香、没药、五灵脂,散结而定痛也。羌活所以驱风,香附所以理郁。乃地龙者,湿土所化之物,同类相从,故能达湿邪结滞之区。甘草节者,取其性平,能和营卫而缓急痛之势也。或问湿痰瘀血,何以辨之?余曰∶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晚间病重者是瘀血。
    


前一页 ◇ 《灵苑方》朱砂酸枣仁乳香散
后一页 ◇ 丸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