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痛风门第五十二] 丸事考
    唐·江陵节度使成讷进丸方云∶臣有弟,年三十一,中风就枕五年,百医不瘥。
    有道人钟缄者,因睹此患,曰∶可饵丸必愈。其药多生沃壤,高三尺许,节叶相对,五月间收洗去土,摘其叶及枝头,九蒸九曝,不必太燥,但取蒸为度,杵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空心温酒、米饮下二三十丸。所患忽加,不得忧虑,至四千丸,必复如故;五千丸,当复丁壮。臣根据法修合与服,果如其言。钟缄又言∶此药与《本草》所述功效相异,盖出处盛在江东,彼土民呼猪为,呼臭为,必缘此药如臭气,故以为名。久经蒸曝,气自泯,每当服多,须吃饭三五匙压之。奉宣付医院详录。
    又知益州张咏进丸表云∶臣因在龙兴观,掘得一碑,内说修养气术并药二件。根据方差人访问采觅,其草颇有异,金棱银线,素根紫,对节而生,蜀号火,茎叶颇类苍耳。
    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轻明;即至千服,须发俱黑,筋胃较健,效验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罗守一,曾中风随马,失音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智严,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亦便得瘥。今合一百剂,差职员史元奏进。义考见中风门。
    

[卷五\痛风门第五十二] 桑枝煎
    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
    诸痛风者,服此方良。
    《图经》云∶桑枝性平,不冷不热,可以常服。疗中风体痒,干湿香港脚,及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昏,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抱朴子仙经》云∶一切仙药,不得桑枝煎不服。许学士云∶政和间,予尝病两臂痛,服诸药不效,根据此作数剂,臂痛寻愈。
    

[卷五] 疠风门第五十三
    叙曰∶疠风一证,古今难之,是以斯世之妄治者多也。深达疠风之奥者,洁古、东垣二人而已,余皆未有言也。今考古人之方六首,庶几乎精练之奇哉!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愈风丹
    苦参(四两,为末)土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头尾全者,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阴干为末)皂角(五斤,去皮弦,以无灰酒浸一宿,取出用水熬膏)上以苦参、蝮蛇、白花、乌梢四味为末,将皂角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以玉屏风散煎汤吞下。轻者三蛇得一即效,不必全也。
    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癞疹,搔痒成疮者,此方主之。
    疠风者,天地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故令疮而不脓,燥而不湿。燥金之体涩,故一客于人,则营卫之行滞,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脱者,燥风伐其营卫,而表气不固也。遍身癞疹者,上气下血俱病也。诸痛属实,诸痒属虚,疠风之痒,固多有虫,而卫气之虚,不可诬也。是证也,主燥剂以疏风,则反以助邪,往往血枯而死,故求古方之润剂以主之。白花、乌梢、土蝮三蛇者,血气之属也,用血气之属以驱风,岂不油然而润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气相求,直达疠风毒舍之处,岂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洁身,则亦可以洁病。苦参之性,善于去热,则亦可以去风。昔人吞以防风通圣散,此方乃汗下之剂也,非营卫虚者所宜,今以玉屏风散更之,则黄可以排脓补表,防风可以利气疏邪,白术可以实脾而补肌矣。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换肌散
    白花蛇乌梢蛇(酒浸各一宿)地龙(去土,各三两)当归(酒制)苍术(米泔浸七日)木鳖子(去壳)细辛蔓荆子白芷赤芍药威灵仙天麻天门冬川芎甘菊花何首乌紫参荆芥穗沙参石菖蒲胡麻(炒)苦参不灰木草乌炙甘草白蒺藜定风草(即天麻苗)木贼(各一两)上件共为末,每服五钱,食后酒调下,多饮为妙。
    大风年深不愈,眉毛堕落,鼻梁崩坏,额颅肿破者,此方主之。
    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病则气受之,气受之则上病,故眉落、鼻坏而颅破也。高巅之上,惟定风草诸物者,气味轻清,可以亲上,可以驱风,可以胜湿。乃不灰木、石菖蒲、草乌、苍术,则直可以疗湿矣。若苦参、紫参、沙参、何首乌,皆用之以解毒。当归、甘草、门冬、赤芍、胡麻,皆养血清气于驱风燥湿之队者也。地龙者,泥蟠之物,湿土所化也,故能引诸药以就湿;白花、乌梢者,奔腾之类,风动之象也,故能君诸药以驱风,此《易》所谓云从龙,风从虎也。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凌霄散
    蝉壳地龙(炒)白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凌霄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熟酒调下无时。尝坐于浴室汤中一时许,服药神良。
    疠风,此方常获奇效。
    疠风攻凿气血,木石不能获效者,非其类也。故用血气之属,能主风者以治之。蝉蜕主风热,地龙主风湿,僵蚕、全蝎主风毒,凌霄花主风坏之血。斯五物者,皆有微毒,用之以治疠风,所谓衰之以属也。然必坐于浴室汤中服药者,所以开泄腠理,使邪气有所出尔。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补气泻荣汤
    升麻连翘(各六分)生地黄黄芩(各四分)当归苏木全蝎地龙黄黄连(各三分)桔梗(五分)甘草(一钱半)人参(二分)胡桐泪(一分)桃仁(三枚)麝香(少许)虻虫(一枚,去翅足,微炒)水蛭(二枚,炒烟尽)此东垣治疠风之方也。
    补气泻荣,治疠风之妙旨也。卫气虚而邪袭,故用人参、黄、甘草以补气。营血坏而为疠,故用虻虫、水蛭、桃仁、苏木以消瘀。全蝎、地龙引诸药至风湿结聚之处。乃麝香者,利关窍而无所不之。升麻、连翘、桔梗入气而解其热。黄连、黄芩入脏而清其气。当归、地黄入血而调其新。若胡桐泪者,用之以除大毒之热,又足以杀疠风之虫而除顽肿也。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蚺蛇
    泉州有客卢元钦患大风,惟鼻根未倒。属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欲进,或言肉可以治风,遂取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渐可,百日平复。盖蛇之奔腾疾走,皆风象也,故为逐风之鳞,或嫌其毒而唾之,不知医之所取者,妙在其毒也。《易》曰∶同气相求。有此蛇毒,方能就彼疠毒,如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耳。《内经》曰∶衰之以属。正是此意。
    

[卷五\疠风门第五十三] 皂角刺
    疠风眉发堕落者,取皂角刺九蒸九晒为末,每服酒下二钱。久服眉发再生,肌肤悦润,眼目倍明。
    

[卷五] 喉闭第五十四
    叙曰∶喉者,气之关隘也,通则利,塞则害,无问其标本而当急治焉者也。今考八方于后,皆古人已试之程规,触类而通之,则活人之机矣。
    

[卷五\喉闭第五十四] 雄黄解毒丸
    雄黄(一两)郁金(一钱)巴豆(十四粒,去油皮)共末为丸。每服五分,津液下。
    缠喉急闭者,此方主之。
    缠喉急闭,躯命之所关也,急治则生,缓治则死。是方也,雄黄能破结气,巴豆能下稠涎,郁金能散恶血。能此三者,闭其通矣。丹溪翁生平不用厉药,而此方者,其不得已而用之乎!

[卷五\喉闭第五十四] 稀涎散
    猎牙皂角(四条,去黑皮)白矾(一两)共为末,每服三字。
    喉闭数日不能食者,以此方吐之。涎尽病愈。
    皂角之辛利,能破结气。白矾之咸苦,能涌稠涎。数数涌之,涎去而病失矣。
    


前一页 ◇ 赶痛汤
后一页 ◇ 甘桔防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