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喉痹方第六十
    《病源论》云∶小儿喉痹,是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之间,与血气相搏而细(结)肿痛,甚者,肿塞,饮粥不下,乃成脓血也。
    《产经》∶取乌扇烧灰,以水服,大良。
    又方∶甑带作绳系头,愈。
    《千金方》∶桂一分,杏仁一两,凡二味。为散,绵裹如枣大,咽其汁。
    又方∶煮大豆汁含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哕方第六十一
    《病源论》云∶小儿哕,由哺乳冷。冷气入胃,与胃气相逆,冷折胃气,不通则哕也。
    《千金方》云∶生姜汁,生乳各五合,合煎,取五合,分二服。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津颐方第六十二
    《病源论》云∶津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也。
    《葛氏方》∶取东行牛口中沫,涂儿口。
    又方∶捣鹿角,熬如豆,着舌下。
    《千金方》∶桑白汁涂之。
    《玄感方》∶牛口中饲草绞汁,涂口中。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吐方第六十三
    《病源论》云∶小儿吐者,由乳哺冷热不调故也。
    《应验方》∶取桑根汁,着汁口中,即瘥。
    又方∶取新牛屎,水绞汁,少少饮儿,大良。
    《经心方》∶当以空乳乳则消。
    《圣惠方》∶治吐乳黄色方∶用韭根汁滴豆大,入口中,立瘥。
    又方∶用新热马粪绞取汁半合,灌之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难乳方第六十四
    《病源论》云∶小儿初生恶血,儿咽入腹,令心腹痞满,儿不能饮乳,谓之难乳。
    又∶儿在胎之时,母取冷,冷气入胞,儿生则腹痛,不肯饮乳,亦名难乳。
    《千金方》∶炒鹿角末如小豆,着舌下,KTKT与之。
    又方∶雀屎四枚,未着乳头饮之。大儿十枚。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风不乳哺方第六十五
    《录验方》∶治小儿风,数十日口中寒,不能乳哺方∶取生竹汁服之即瘥,炙(名)竹沥也。
    《博济安众方》∶小儿吐乳方∶人参(二两)橘皮(一两)生姜(一两)以水一升半煎取八合,细细服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脐不合方第六十六
    《千金方》∶蜂房灰末敷之。
    又方∶烧甑带灰和膏敷之。
    又方∶大车辖脂,烧作灰,日一敷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脐中汁出方第六十七
    《千金方》∶烧苍耳子粉之。
    又方∶烧蜂房灰粉膏中。《效验方》∶甘草(二分)椒(一分)下筛,以粉之。
    又方∶矾石,附子各二分,下筛,粉脐中,日二。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脐赤肿方第六十八
    《千金方》∶杏仁(二分)猪颊车中髓(二分)凡二味,先研杏仁如脂,敷上。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脐疮方第六十九
    《病源论》云∶小儿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拭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遇风湿相搏故也。
    《本草》云∶蒿艾茎间白毛敷之,立瘥。
    《录验方》∶可用姜黄柏散粉之。
    《产经》云∶黄柏,釜月下墨各四分,末,敷之。
    《千金方》小儿风脐遂作恶疮,历年不瘥方∶敷东壁土,大佳。
    又方∶蜂房灰末敷之。
    《葛氏方》∶小儿风脐及脐疮久不瘥方∶烧甑带作灰和乳汁敷之。
    又方∶末当归粉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腹痛方第七十
    《病源论》云∶小儿腹痛,多由冷热不调,冷热之气与脏相系故也。
    《千金方》∶梨叶浓煮,取汤,一服七合,可三四与之。
    又方∶半夏随多少微火炮之,末,酒和服如粟粒五合丸,日三。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腹胀方第七十一
    《病源论》云∶小儿腹胀,是冷气客于脏故也。
    《千金方》云∶烧父母指甲灰,涂乳上,饮之。
    又方∶腹上磨书鱼。
    又方∶故衣带饶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葛氏方》∶粉及盐分等,合熬,令变色,以磨腹上,即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痞病方第七十二
    《病源论》云∶小儿胸膈热实,腹内有留饮,致令营卫痞塞;腑脏之气不宣通,其病(痛)腹内结。胀满,或时壮热是也。
    《葛氏方》方∶若患腹中痞结常壮热者方∶生鳖血,和桂屑涂痞上。
    又方∶末麝香,服如大豆者。
    又方∶大黄(炙,令烟出)龟甲(炙令黄)茯苓凡三物,分等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以儿大小增减也。)又方∶捣白头翁,练右囊盛以掩痞上。
    《产经》云∶治小儿痞,面黄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肤;心中嘈嘈,烦闷,发时寒热五脏胪胀,腹中绕脐痛,常苦下,八痞丸方∶桂心曾青(无代空青)牡丹鳝头甲(头渍,炙令黄色)干姜(各三分)蜀漆(七分)细辛(六分)龙胆(五分)附子(四分,炮)凡九物,冶下筛,蜜和如梧子,服二丸,日三,禁如药法。
    《本草拾遗》云∶小儿痞,三白草捣汁,服之令人吐。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瘕方第七十三
    《病源论》云∶五脏不和,三焦不调,有寒冷之气容之。则令乳哺不消化,结聚成瘕癖结也。其状按之不动,有形段者,微也,推之浮移者,瘕也。
    《千金方》∶灸两乳下一寸三壮。
    又方∶桃树青皮捣,和酢,涂,日二。
    又方∶枸杞根捣作末,和猪脂敷之,和酢亦佳。
    《医门方》∶捣蒜和酢敷,如移余处,随就拊之,验。
    《本草拾遗》云∶苦瓠取未硬者,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闭癖。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米症方第七十四
    《产经》云∶治少小米症恒欲食米方∶鸡屎(一升)白术(五合)凡二物,合炒,取米焦,捣末,以水一升,顿服取尽;斯须即吐出症,吐出症如研米末为症,若无症而吐出白痰水,增米须食米。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土症方第七十五
    《产经》∶治少小食土,腹中作土瘕,恒欲食土,啖肉方∶生肉一斤,以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便炙,啖之即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腹中有虫方第七十六
    《耆婆方》∶治小儿腹中有虫方∶芜荑作末,每食随多少和,少少水食之乃止。(百无所禁。)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肿方第七十七
    《病源论》云∶小儿下焦热,热气冲阴,阴头勿肿合,(令)不得小便,乃至生疮。俗云尿火所为也。
    《千金方》∶捣芜菁敷之。
    又方∶书鱼磨之。
    又方∶捣苋菜根敷之。
    又方∶熬桃仁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痛方第七十八
    《千金方》云∶猝阴痛如刺,汗出如雨方∶小蒜韭根杨柳根(各一斤)凡三味,合烧,以酒灌之,及热以气重之。
    又方∶甘草末和乳洗之。
    又云∶玉茎痛方∶甘草石蜜末,和乳洗之。
    《极要方》∶浓煮野狼牙根,洗之,甚良。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疮方第七十九
    《产经》云∶治小儿阴疮烂痛方∶浓煮野狼牙根,洗之,甚良。
    又云∶小儿阴头生疮,似石榴花者方∶虎牙犀角凡二物,刀刮,以猪脂煎,令变色,去滓,涂上,神,良。
    《千金方》云∶治小儿阴痒生疮方∶嚼胡麻敷之。
    又方∶蜜煎甘草,末之涂上。
    又方∶黄连,胡粉分等和,面脂涂之。
    《葛氏方》∶取灶中黄土,末,以鸡子白和,敷之。
    又方∶浓煮黄柏汁渍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伤血出方第八十
    《产经》∶治女小儿为物触伤,阴道血出不止方∶人头发并青布烧作灰,以麻油和涂之,亦可仍以粉,良。
    又云∶若深刺触药涂不及方∶蒲黄,水和服之,即止。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囊肿方第八十一
    《千金方》∶酢和面涂之。
    又方∶釜月下土,和鸡子白敷之。
    《医门方》∶末桂心,涂,良。
    又方∶末大黄,和酢涂,良。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阴颓方第八十二
    《病源论》云∶颓者,阴核气结肿大也。小儿患此者,多因啼怒,气不止,动于阴气,下击,结聚不散所致也。
    《千金方》∶灸足厥阴大敦,左灸右,右灸左。
    又方∶三月上除日,白头翁末敷之,一宿作疮,二十日愈。
    《产经》云∶牵阴头正丁上行,灸头所极。又牵下行向谷道,灸所极。
    《短剧方》云∶小儿颓方∶先将儿至碓头祝之曰∶坐汝令儿某甲称儿名也,阴称故灸汝三七一,灸讫,便牵小儿令茎以下向佳囊缝,当阴以所着处灸缝上七壮即消,有验。
    又∶左右髀直行,灸所极,皆四处,随年壮。
    又方∶小儿骑碓轴前齐阴茎头前灸,有年壮。
    又云∶《葛氏方》∶但灸其上,又灸茎上向小肠脉。
    又方∶灸手小指头七壮,随瘥左右也。
    《经心方》∶灸两足内踝上七寸,日七壮。
    又方∶但灸其上也。
    


前一页 ◇ 治小儿鼻息肉方第五十九
后一页 ◇ 治小儿差颓方第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