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差颓方第八十三
    《病源论》云∶差颓者,阴核偏肿大也,其偏虚者,气虚而行,故偏结肿也。
    《千金方》∶五等丸治小儿阴偏大,卵核及颓方∶香豉牡丹防风桂心黄柏(各二两)凡五味,丸如大豆,儿三岁饮五丸,日三,儿小者,以意减之,着乳头与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脱肛方第八十四
    《病源论》云∶小儿患脱肛门,(脱)出多因利,大肠虚冷兼因气故也。
    《苏敬本草注》云∶烧鳖头为灰涂(服)之。
    《本草拾遗》云∶有以似为药者,蜗牛鳖头,脱肛皆烧末,敷之自缩。
    《录验方》∶取铁精粉推纳之。
    又方∶宜灸龟尾骨上三七丸。
    《葛氏方》∶熬锻石令热,故绵(帛)裹坐其上,冷复易之。
    《僧深方》∶取蒲黄一两,以猪膏和,敷之,不过三,愈。
    《千金方》∶灸顶上施毛中即入。
    《产经》云∶生铁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汁洗,日三,乃以蒲黄敷上,良。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谷道痒方第八十五
    《子母秘录》云∶小儿谷道虫痒方∶大枣取膏和,捻长三寸,绵裹,纳孔中,明日出之,虫死。
    又方∶胡粉,雄黄分等着中。
    今按∶煮桃皮洗之,煮枸杞洗亦良。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谷道疮方第八十六
    《葛氏方》治猝下部有疮方∶煮豉以渍之。
    又方∶KT汁以磨墨,导也。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甘湿方第八十七
    《病源论》云∶甘湿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食五脏,使人心烦懊闷;其上食者,则口鼻齿龈生疮;其下食者,则肛门伤烂,皆难治。或因久利,或因脏热嗜眠,或好食甘美之令蒸,令血动,致生此病患。
    《子母秘录》云∶羊胆和浆灌下部,用猪胆亦佳。
    《千金方》∶细和胡粉涂之。
    又方∶嚼麻子涂之。
    又方∶以铁衣着下部中即瘥。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寸白方第八十八
    《病源论》云∶小儿寸白者,九虫之内一虫是也。因腑脏虚弱而能发动也,食生栗所成。
    又食生鱼后即食乳酪,亦令生。
    《葛氏方》∶薏苡根二斤,细锉,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又可作糜也。
    《极要方》云∶东行茱萸根白皮四两,桃白皮三两。上,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去滓,顿服良验。
    又方∶煮扁竹汁饮之,有验。
    今按∶蒸之当上。
    又方∶浓煮猪,槟榔,饮三升,虫则出尽。
    又方∶多食榧子。(今按∶《千金方》∶榧子四十九枚去皮,以月上旬,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尽,虫消成水,永瘥。)今按∶研胡桃仁敷。
    《产经》云∶练皮,削去上皮,取中白者,切五升,以水五升,煮得二升。先令小儿食饧令渴,因饮之。今按∶《子母秘录》∶练实一枚,纳孔中。
    又方∶研芥子敷之。
    又方∶研雄黄,和酢敷之,槟榔子亦佳。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痫病方第八十九
    《病源论》云∶痫,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其发之状,或口眼相引而目精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脊强直,或颈项反折。诸方诸(说)痫(癫),名证不同,大较其发之源,皆因三种。三种者风痫、惊痫、食痫是也。风痫因衣浓行出,出而风入为之;惊痫因惊怖大啼乃发;食痫因乳哺不节所成。然小儿气血微弱,易为伤动,因此三种变作诸痫也。
    凡诸痫正发,手足掣缩,慎勿捉持之,捉则令曲戾不随也。
    《短剧方》云∶《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一名姑权,又名钩皇鬼也;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是鸟专雌无雄,不产,喜落毛羽中尘,置人儿衣中,便使儿作痫,病必死,便化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七八月尤忌。
    《神农本草经》云∶小儿惊痫,有百二十种,其证候异于常。
    《千金方》云∶所以有痫病,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未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故也。
    又云∶灸痫法∶囟中末合,骨中随息动者,是最要处也。(灸五壮。)又云∶顶上回毛中、膻中、巨阙、脐中,毛尺泽、劳宫、伏兔、三里、然谷穴,灸之。
    今按∶《明堂经》伏兔穴禁灸。
    又云∶灸痫当先下,使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
    又云∶龙胆汤主之。(其方在本书第五卷。)《广利方》∶核子惊痫不知人,迷闷嚼(舌)作目方∶牛黄一大豆许,和蜜,水服之,立效。
    又方∶乌犀角失(尖),研,并水二大合,服之立效。
    《枕中方》∶取纸中白鱼,随羊乳和之即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魃病方第九十
    《病源论》云∶小儿所以有魃病者,妇人怀娠,有恶神道(导)其腹中胎,如娠(妒)嫉而制伏他小儿令病也。妊娠妇不必悉能(制)魃,人时有此耳。魃之为疾,喜生微下,寒热有去来,毫毛发KTKT不悦,是其证也。魃音制。
    《千金方》灸(炙)伏翼,熟嚼哺之。
    篇KT〔切,一升(斤)〕冬瓜〔切,一升(斤)〕以水五六升,煮六七沸,去滓,稍以浴之出。(出《新录方》。)《苏敬本草注》云∶白马眼疗小儿魃,母带之。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客忤方第九十一
    《病源论》云∶小儿中客忤者,是小儿神气嫩(软)弱,忽有非常之物,或者未经识见之人触之,与儿(鬼)神气相忤而发病,谓之客忤也。又名中客,又名中人。其状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反倒夭矫,面变易五色,状似痫,但眼不上,摇耳,其脉弦(强)急数者是也。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若乳母饮酒过醉及房劳喘后乳者最剧,能杀儿也。
    《千金方》云∶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人父母,或从外还,衣服或经履鬼神,粗恶异气,牛马之气,皆为忤也。
    又云∶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儿中忤。
    又云∶凡非常人及物从外来,亦惊小儿。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异物,当持儿避之,勿令儿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灰令常烟,置户前,则善。治之方∶马屎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三升煮三沸,去滓,浴儿。
    又方∶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服汁,服之。
    《极要方》∶蚯蚓屎,灶中黄土,等分为散,水和涂儿头上及手心。
    又方∶取铜镜鼻烧令赤,着小许酒中代饮之,小儿又能饮合之,即愈。取热马屎一丸,注取汁饮之,儿下便愈。
    《短剧方》∶吞麝香如大豆,立愈。
    又方∶取衣中白鱼十枚,末,以涂母乳头令儿饮之,入咽即愈。
    《葛氏方》∶令儿仰卧,以小盆着胸上,烧甑蔽于盆中,火减即愈。
    《产经》云∶牛黄如大豆研,饮之即效。
    

[卷第二十五] 治小儿夜啼方第九十二
    《病源论》云∶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并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搏,或烦或痛,令儿夜啼也。亦有犯触禁忌,令儿夜啼。
    《龙门方》∶取镜系床脚即止。
    又方∶书脐上作田字,瘥。
    《短剧方》少小夜啼至明安寝,夜辄啼,芎散方∶芎(二分)术(二分)房己(二分)凡三物,捣下筛,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散,散者,服之多少,以意节度。
    《产经》∶真珠少许,以水和,涂腹上。
    又方∶取车膏着脐中。
    《集验方》取空井中草,悬户上,勿令母知。
    今按∶《本草拾遗》云∶井口边草,潜着母卧席下,勿令知。
    《玄感方》取干(牛)屎手许,安母卧席下,(卧上)勿令母子俱知,吉。
    《葛氏方》∶取犬颈下毛,缝囊裹以系儿两手立止。
    又方∶暮取儿衣,以系柱。
    《千金方》∶以妊身时,食饮偏有所思物,(以此)哺儿愈。
    《本草拾遗》云∶灶中土及四交道中土,合末以饮小儿,辟夜啼。
    


前一页 ◇ 治小儿阴颓方第八十二
后一页 ◇ 治小儿惊啼方第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