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叙鱼肉等一十五件
    羊肉甚补虚。患风及香港脚不用吃。偶食即生姜和煮。又猪肉兔肉鹑肉牛肉驴马肉大鲤鱼河肫等并禁。不可食之。鹿肉微冷少吃。獐肉温不可炙吃。令人消渴。久吃炙肉。令人血不行。野鸡春月以后不堪吃。鲫鱼长六七寸以上并益人。仍不要生吃。生干脯不可吃。不消化为虫。
    

[卷第十一] 叙菜等二十二件
    凡冬瓜食之下气。唯香港脚相宜。令人寒中。不可多吃。能下积年药力。甚损人。久服令人虚坏筋骨。莴苣令人寒中。久食节骨头生冷水。令人发鬓白。兰香胡荽芸苔三物。不益人也。甘菊枸杞菜发丹石。少吃即温。多即冷。紫苏薄荷荏叶水苏温中益人。首蓿白蒿牛蒡地黄苗甚益人。长吃首蓿虽微冷。益人堪久服。凡菜皆取熟吃。不可生吃损人。薤虽荤。不同五辛。温中补筋骨可食。葱调诸候。但少吃无妨。多食令人虚冷。韭从二月以后青稍长。煮吃甚补。至四月上旬止不可食。从七月二十日后。即渐堪吃。至九月后冷。兼有土气。萝卜消食下痰甚宜人。生熟吃俱善。斜蒿不甚益人亦无损。蔓荆作齑令黄堪吃。芥发热动风伤筋骨。蒜伤血损药不可食。葵性滑。夏不堪食。冬曝干。熟时煮用。萝卜作齑下之。利大小肠。醋咸并伤筋骨。尤须节之。不可纵性。
    叙米豆等九件(茶酒附之)(通按少吃任意犹云小任意吃也)白米甚益人。小豆绿豆白豆并动气。仍下津液。少吃任意。大豆甚下气益人。久服令人身重。荞麦不可食。小麦面吃之令人动热。不可频餐之。大麦面甚益人。性小冷。发癖气。
    粳米性寒。南中(温湿)茶不可多吃。热温煮桑代之。酒有热毒。渍地黄丹参大豆即得饮之。
    (以

[卷第十二] 疗癖方五首
    病源夫五脏调和。则营卫气理。营卫气理。则津液通流。虽复多饮水浆。亦不能为病。
    若摄养乖方。则三焦痞隔。三焦痞隔。则肠胃不能宣行。因饮水浆。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
    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云∶卧觉勿饮水更眠。令人作水。又云∶饮水勿急咽。久成水。又云∶举两膝夹两颊边。两手据地蹲坐。故久行之愈伏梁。伏梁者。宿食不消成癖。腹中如杯如盘。宿痈者。宿水宿气癖数生痈。久则肠化为筋。骨变为实。(出第二十卷中)广济疗腹中癖气方。
    牛膝(八分)桔梗(六分)芍药(六分)枳实(八分炙)白术(六分)鳖甲(八分炙)茯苓(八分)人参(六分)浓朴(六分炙)大黄(六分)桂心(六分)槟榔(六分)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空肚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老小微利。忌生冷油腻小豆粘食苋菜醋生葱猪肉。(出第二卷中)千金翼江宁衍法师破癖方。
    白术(三两)枳实(三两炙)柴胡(三两)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服三十剂永瘥。忌桃李雀肉。(出第十九卷中)必效疗癖方。
    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并仁。与干面相半。捣之为饼。如犹干和淡水如常溲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为二饼。微炙使黄。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
    或饮热粥汁即利。以快利为度。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无不效。但病重者李仁与面相半。轻者以意减。病减之后。服者亦任量力频试瘥神效。
    又方大黄(十两)上一味捣筛。醋三升和煎调。纳白蜜两匙。煎堪丸如梧子。一服三十丸。以利为度。小者减之。
    又方牛黄(三大豆许)麝香(一当门子大)朱砂(准麝香)生犀角(小枣许别捣末)以上四味并研令极细汤成后纳之。
    大黄(一两)吊藤(一两)升麻(一两)甘草(半两炙)鳖甲(半两炙)丁香(五十枚)上十味切。以水三升。先煮大黄等六味。取强半升。绞去滓。纳牛黄等四味。和绞。分为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忌如药法。若利出如桃胶肉酱等物。是病出之候。特忌牛马肉。
    其药及水。并是大两大升。此药分两。是十五以上人服。若十岁以下。斟量病减之。忌苋菜海藻菘菜生血物等。(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十二] 癖结方三首
    病源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致使结积在于胁下。有时弦旦起。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脉紧实者癖结也。(出第二十卷中)广济疗癖结心下硬痛。巴豆丸方。
    巴豆(三枚去心皮熬)杏仁(七枚去尖)大黄(如鸡子大)上三味。捣筛大黄。取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和大黄入。蜜和丸。空肚以饮服。如梧子七丸。日一服。渐加以微利下病为度。忌生冷油腻。(出第二卷中)千金野狼毒丸。主坚癖方。
    野狼毒(五两涂姜汁炙)半夏(三两洗)杏仁(三两)桂心(四两)附子(二两炮)细辛(二两)椒(三两汗)上七味捣筛。别捣杏仁蜜和饮。服如大豆二丸。(出第十一卷中)救急中候黑丸。疗诸癖结痰饮等大良方。
    桔梗(四分)桂心(四分)巴豆(八分)芫花(十二分熬)杏仁(五分)上五味。先捣三药成末。别捣巴豆杏仁如膏合和。又捣一千杵。下蜜。又捣二千杵。丸如胡豆。浆服一丸取利。可至二三丸。儿生十日欲痫发。可与一二丸如黍米。诸腹不快。体中觉患便服之。得一两行利即好。
    (肘后千金同服四神九下之亦得出第三卷中)

[卷第十二] 寒癖方五首
    病源寒癖之为病。是饮水停积胁下强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弦而大者寒癖也。(出第二十卷中)肘后疗腹中冷癖。水谷结。心下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方。
    大蟾蜍(一头去皮及腹中物支解之)芒硝(大人用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温服一升。一时顿服一升。若未下。更服一升。中人七合。羸小五合。得下者止。后九日十日一遍作之。
    又方大黄(三两)甘草(二两炙)蜜(一升二合)枣(二十七枚)上四味切。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一合。去滓纳蜜。
    再上火煎令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
    又方巴豆(三十枚煮)杏仁(二十枚)桔梗(六分)藜芦(四分炙)皂荚(三分去皮)上五味捣。蜜和丸如胡豆。未食服一丸。日三。欲下病者服二丸。长将服百日都好瘥。
    忌猪肉芦笋狸肉。(古今录验同并出第三卷中)深师主久寒癖。胸满短气。心腹坚。呕吐。手足逆冷。时来时去。痛不欲食。食即为患。心冷。引腰背强急。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八分)附子(三分炮)浓朴(五分炙)半夏(五分洗)桂心(五分)人参(五分)矾石(五分熬)枳实(五分炙)干姜(五分)上九味下筛蜜和。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不知。增之。(出第十六卷中)延年白术丸。主宿冷癖气因服热药发热。心惊虚悸。下冷上热。不能食饮。频头风旋。
    喜呕吐方。
    白术(六分)浓朴(两分炙)人参(五分)白芷(三分)橘皮(四分)防风(五分)吴茱萸(四分)芎(四分)薯蓣(四分)茯神(五分)桂心(四分)大麦(四分熬)干姜(四分)防葵(四分炙)甘草(五分炙)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二十丸。(出第十六卷中)


前一页 ◇ 将息禁忌论一首
后一页 ◇ 久癖方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