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久癖方二首
    病源久癖谓因饮水过多。水气拥滞。遇寒热气相搏。便成癖。在于两胁下。经久不瘥。
    乃结聚成形。段而起按之乃水鸣。积有岁年。故云久癖。(出第二十卷中)集验疗冷热久癖。实不能下。虚满如水状方。
    前胡(四两)生姜(四两)枳实(三两炙)半夏(四两洗)白术(三两)茯苓(四两)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同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曾青丸。疗久寒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者服之二十日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寿。殷仲堪云∶扁鹊曾青丸。疗久癖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咳逆消渴。随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小宜服药。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二分)寒水石(三分)朴硝(二分)茯苓(三分)大黄(三分)附子(三分炮)巴豆(二分)上七味各异捣。下筛巴豆消相合。捣六千杵。次纳附子捣相得。次纳茯苓捣相得。次纳大黄捣相得。次纳曾青捣相得。次纳寒水石捣相得。次纳蜜和捣千杵。大人服大豆二丸。小儿五岁以下。如麻子一丸。二三岁见如黍米一丸。如服药以薄粉粥清下。当覆卧令汗出。吐下气发作。服二丸。霍乱服三丸。泄痢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猪肉冷水芦笋大酢。(崔氏同出第十卷中)

[卷第十二] 癖羸瘠方二首
    删繁疗癖羸瘠。膏髓酒方。
    猪肪膏(三升)牛髓(二升)油(五升)姜汁(三升)生地黄汁(三升)当归(四分)蜀椒(四分汁)吴茱萸(五合)桂心(五分)人参(五分)五味子(七分)芎(五分)干地黄(七分)远志皮(五分)上十四味切。捣九味。下筛为散。取膏髓等五种汁。加水一斗。同汁煎。取水并药汁俱尽。但余膏在。停小冷。下散搅令调。火上煎三上三下。燥器贮凝。冷为饼方寸。以清酒一升暖下。膏取服之。昼两服。夜一服。非但疗癖。亦主百病。忌生葱芜荑。
    又枸杞子散方。
    枸杞子(五升)干姜(五两)白术(五两)吴茱萸(一升)蜀椒(三合汗)橘皮(五两)上六味切。捣五味。三筛下为散。取枸杞子燥瓷器贮。研曝如作米粉法。七日曝之。一曝一研。取前药散和之又研。随饮酒食等。即便服一方寸匕和酒食进之。如此能三年服。非但疗百病。亦长阳气。(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十二] 癖方四首
    广济疗癖气。两胁妨满方。
    牛膝(十分)桔梗(八分)芍药(八分)枳实(八分)人参(六分)白术(八分)鳖甲(八分)茯苓(八分)诃黎勒皮(八分)柴胡(六分)大黄(十分)桂心(六分)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空肚酒饮及姜汤。任服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利多即以意减之。常取微通泄为度。忌生硬难消油腻等物。及苋菜。(一方用五加皮无人参出第二卷中)千金翼疗十年癖方。
    桃仁(六升)豉(六升)蜀椒(三两)干姜(三两)上四味。先捣桃仁如脂。令捣千杵。如干可下少许蜜和捣。令可丸。空肚酒服三丸。如酸枣大。日三。(本方下有熨法此不载出第十九卷中)崔氏疗癖积冷。发如锥刀所刺。鬼疰往来者方。
    乌头(八分炮)人参(八分)桂心(八分)附子(八分炮)干姜(八分)赤石脂(八分)朱砂(三分研)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以暖酒服七丸。稍稍加之。至十丸。
    又疗癖方。
    鼠屎(一合炒令黄)上一味。以水二升。煮五六沸及热。滤取汁。置碗中。急纳砂一小两。乃盖头经宿。
    明日平旦温为两服。稍晚食。无所忌。(一方砂作朱砂并出第七卷中)

[卷第十二] 气方三首
    广济疗气方。
    牛膝(六分)芍药(六分)桔梗(八分)枳实(三分炙)浓朴(六分炙)橘皮(四分)茯苓(六分)人参(五分)蒺藜子(五分熬)诃黎勒(六分熬)柴胡(八分)槟榔(四分)大黄(六分)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空肚煮大枣饮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渐渐加至三十丸。如利多。以意减之。忌生硬难消物。及油腻猪肉醋物。(出第二卷中)延年疗两肋胀急。满不能食。兼头痛壮热。身体痛方。
    枳实(三两炙)桔梗(二两)鳖甲(二两炙)人参(二两)前胡(二两)生姜(四两)槟榔(七枚)桂心(二两)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禁生葱苋菜。(出第十六卷中)救急疗腹中气。连心以来。相引痛紧急方。
    白术(三两)枳实(三两炙)柴胡(四两)鳖甲(二两炙)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肚分三服。相去七八里久。能连服三四剂。始知验。禁生冷猪肉。并毒鱼。大须慎之。频服有效。忌苋菜生葱。(出第七卷中)

[卷第十二] 癖及癖不能食方一十四首
    广济疗症癖气不能食。兼虚羸瘦。四时常服方。
    牛膝(六两)生地黄(九两)当归(三两)桂心(四两)肉苁蓉(六两)远志(三两去心)五味子(五两)曲末(五合熬炒令黄)白术(三两)人参(三两)茯苓(六两一方三两)大麦末(一升上十二味捣筛为散。空腹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渐加至一匕。半夏中煮生姜及槟榔。
    饮下加麦门冬六两。此方甚宜久服。令人轻健。忌牛肉生葱萝卜等。(出第二卷中)崔氏疗宿癖。时腹微满。不能食。调中五参丸方。
    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各一两)大黄(四两)附子(一两炮)巴豆(四十枚)蜀椒(一合汗)干姜(半两)防风(一两)虫(十五枚熬)葶苈(一合熬)上十三味捣下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忌猪肉芦笋生血等物。
    又疗癖饮。并醋咽吐水及沫。食饮不消。气逆胀满方。
    槟榔(十两)高良姜(三两)桃仁(一升)上三味和捣绢筛。以白蜜和丸。酒服如弹丸二枚。日再服。渐加至四五丸。加减任意自量。(并出第七卷中)延年人参丸。主癖气不能食方。
    人参(八分)白术(六分)枳实(六分炙)橘皮(四分)桂心(七分)甘草(五分炙)桔梗(五分)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
    又疗冷气两肋胀满气不能食方。
    白术(三两)人参(二两)茯苓(三两)枳实(三两炙)生姜(三两)桔梗(二两)桂心(一两半)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
    又桃仁丸。主癖气漫心胀满不下食。发即更胀连乳满。头面闭闷咳气急者方。
    桃仁(八分)鳖甲(六分炙)枳实(六分炙)白术(六分)桔梗(五分)吴茱萸(五分)乌头(七分炮)槟榔(五分)防葵(五分)芍药(四分)干姜(五分)紫菀(四分)细辛(四分)皂荚(二分上十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猪肉苋菜等。
    又浸药酒。用下前药方。
    紫苏(三两)牛膝(三两)丹参(三两)生姜(六两)生地黄(三升)香豉(三升)紫菀(三两)防风(四两)橘皮(三两)大麻仁(一升五合)上十味细切绢袋盛以清酒二斗五升。浸三宿后。温一盏用。下桃仁丸。酒尽更添。忌芜荑。
    又槟榔子丸。主腹内癖气满。胸背痛不能食。日渐羸瘦四肢无力。时时心惊方。
    槟榔子(六分)桔梗(四分)当归(四分)人参(五分)桂心(四分)前胡(四分)橘皮(三分)浓朴(三分炙)白术(四分)甘草(五分炙)乌头(四分炮)干姜(四分)茯神(四分)鳖甲(五分炙)大黄(四分)龙齿(六分炙)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酒下亦得。忌醋苋菜生葱等。
    又疗癖。胸背痛。时时咳嗽。不能食方。
    桂心(四分)细辛(四分)白术(六分)浓朴(三分炙)附子(五分炮)干姜(五分)橘皮(三分)鳖甲(四分炙)防葵(三分炙)吴茱萸(三分)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忌苋菜醋物生葱等。
    又疗癖。发即两肋弦急满。不能食方。
    槟榔子(六分)枳实(六分炙)桔梗(四分)鳖甲(四分炙)人参(六分)白术(六分)甘草(六分炙)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忌苋菜生葱猪肉等。
    又半夏汤。主腹内左肋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方。
    半夏(三两洗)生姜(四两)桔梗(二两)吴茱萸(二两)前胡(三两)鳖甲(三两炙)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久。忌猪羊肉饧苋菜等。
    又疗冷癖气。发即气急引膀胱痛。气满不消食。桔梗丸方。
    桔梗(四分)枳实(四分炙)鳖甲(四分炙)人参(四分)当归(四分)桂心(三分)白术(四分)吴茱萸(三分)大麦(六分)干姜(四分)甘草(五分炙)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酒下。日再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葱猪肉苋菜等。
    又黄丸。疗风虚盗汗不能食。腹内有癖气满者方。
    黄(五分)白术(六分)鳖甲(五分炙)白薇(三分)牡蛎(四分熬)茯苓(六分)桂心(三分)干姜(四分)枳实(四分炙)橘皮(三分)当归(四分)槟榔子(六分)人参(六分)前胡(四分)附子(四分炮)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再服。加至二十丸。忌醋物猪肉冷水苋菜生葱。(并出第十六卷中)必效练中丸。主癖虚热两胁下癖痛。恶不能食。四肢酸弱。口干。唾涕稠粘。眼涩。头时时痛。并气冲背膊虚肿。大小便涩。小腹痛。热冲。头发落。耳鸣。弥至健忘。服十日许。
    记大黄(一斤)朴硝(十两炼)芍药(八两)桂心(四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平旦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以利为度。能积服弥佳。纵利不虚人。神良。忌生葱。
    又鳖甲丸。主癖气发动。不能食。心腹胀满。或时发热方。
    鳖甲(八分炙)白术(十分)枳实(八分炙)芍药(六分)麦门冬(八分去心)人参(八分)前胡(六分)浓朴(六分)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丸。渐渐加至三十丸。冷即酒服极效。禁苋菜。(并出第二卷中)


前一页 ◇ 寒癖方五首
后一页 ◇ 症癖等一切病方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