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铳
    (《纲目》)【主治】催生,烧赤,淋酒入内,孔中流出,乘热饮之,即产。旧铳尤良(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斧
    (《纲目》)【主治】妇人产难横逆,胞衣不出,烧赤淬酒服。亦治产后血瘕,腰腹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人转女为男法∶怀妊三月,名曰始胎,血脉未流,象形而变,是时宜服药,用斧置床底,系刃向下,勿令本妇知。恐不信,以鸡试之,则一窠皆雄也。盖胎化之法,亦理之自然。故食牡鸡,取阳精之全于天产者;佩雄黄,取阳精之全于地产者;操弓矢,藉斧斤,取刚物之见于人事者。气类潜感,造化密移,物理所必有。故妊妇见神像异物,多生鬼怪,即其征矣。象牙、犀角,纹逐象生;山药、鸡冠,形随人变。以鸡卵告灶而抱雏,以苕帚扫猫而成孕。物且有感,况于人乎?藏器曰∶凡人身有弩肉,可听人家钉棺下斧声之时,便下手速擦二七遍,以后自得消平。产妇勿用。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刀
    (《拾遗》)【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蛇咬毒入腹,取两刀于水中相磨,饮其汁。百虫入耳,以两刀于耳门上摩敲作声,自出(藏器)。磨刀水,服,利小便。涂脱肛痔核,产肠不上,耳中猝痛(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大刀环
    (《纲目》)【主治】产难数日不出,烧赤淬酒一杯,顿服(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剪刀股
    (《纲目》)【主治】小儿惊风。钱氏有剪刀股丸,用剪刀环头研破,煎汤服药(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故锯
    (《拾遗》)【气味】无毒。
    【主治】误吞竹木入咽,烧故锯令赤,渍酒热饮(藏器)。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布针
    (《拾遗》)【主治】妇人横产,取二七枚烧赤淬酒七遍,服(藏器)。
    【附方】新一。
    眼生偷针∶布针一个,对井睨视,已而折为两段,投井中,勿令人见。(张杲《医说》)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镞
    (《纲目》)【主治】胃热呃逆,用七十二个,煎汤啜之(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甲
    (《纲目》)【主治】忧郁结滞,善怒狂易,入药煎服(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锁
    (《纲目》)【主治】鼻不闻香臭,磨石上取末,和猪脂绵裹塞之,经日肉出,瘥(《普济》)。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钥匙
    (《日华》)【主治】妇人血噤,失音冲恶,以生姜、醋、小便同煎服。弱房人亦可煎服(大明)。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铁钉
    (《拾遗》)【主治】酒醉齿漏出血不止,烧赤注孔中即止(时珍)。
    藏器曰∶有犯罪者,遇恩赦免,取枷上铁及钉等收之。后入官带之,得除免。
    铁铧(即锸也。《纲目》)【主治】心虚风邪,精神恍惚健忘,以久使者四斤,烧赤投醋中七次,打成块,水二斗,浸二七日,每食后服一小盏。(时珍)。
    【附方】新三。
    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积年齿∶旧铁铧头一枚,炭火烧赤,捻硫黄一分,猪脂一分,于上熬沸。以绵包柳杖药,热烙齿缝,数次愈。(《普济方》)灌顶油法∶治脑中热毒风,除目中翳障,镇心明目。生油二斤,故铁铧五两(打碎),硝石半两,寒水石一两,马牙硝半两,曾青一两,绵裹入油中浸七日。每以一钱顶上摩之,及滴少许入鼻内,甚妙。此大食国胡商方。(《圣惠方》)铁犁尖(《日华》)【主治】得水,制朱砂、水银、石亭脂毒(大明)。
    车辖(即车轴铁辖头,一名车缸。宋《开宝》)【气味】无毒。
    【主治】喉痹及喉中热塞,烧赤,投酒中热饮(《开宝》)。主小儿大便下血,烧赤,淬水服(外台)。
    【附方】旧二,新一。
    小儿下血∶方见上。
    妊娠咳嗽∶车缸一枚,烧赤投酒中,冷冻饮料。(《圣惠方》)走注气痛∶车缸烧赤,湿布裹熨病上。(《千金方》)马衔(即马勒口铁也。大明曰∶古旧者好,亦可作医工针也。《开宝》)【气味】平,无毒。
    【主治】小儿痫,妇人难产,临时持之,并煮汁服一盏(《开宝》)。治马喉痹,肿连颊,壮热,吐气数,煎水服之(《圣惠》)。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马镫
    (《纲目》)【主治】田野磷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镫相戛作声即灭。故张华云∶金叶一振,游光敛色(时珍)。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二
    
    玉类一十四种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二] 
    (《别录》上品)【校正】并入《别录》玉屑。
    【释名】玄真。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技,洁也。其字象三玉连贯之形。葛洪《抱朴子》云∶玄真者,玉之别名也,服之令人身飞轻举。故曰∶服玄真者,其命不极。
    【集解】《别录》曰∶玉泉、玉屑,生蓝田山谷,采无时。
    弘景曰∶好玉出蓝田及南阳徐善亭部界中,日南、卢容水中,外国于阗、疏勒诸处皆善。洁白如猪膏,叩之鸣者,是真也。其比类者,甚多相似,宜精别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长号也。曰∶《异物志》云∶玉出昆仑。《别宝经》云∶凡石韫玉,但将石映灯看之,内有红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也。
    颂曰∶今蓝田、南阳、日南不闻有玉,惟于阗出之。晋平居诲为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作《行程记》,载其采玉之地云∶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乌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其源虽一,而其玉随地而变,故其色不同。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至。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其地有禁,器用服食,往往用玉。各地所有,亦自彼来。王逸《玉论》,载玉之色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者时有,黄赤者绝无,虽礼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者。今仪州出一种石,如蒸栗色,彼人谓之栗玉,或云亦黄玉之类,但少润泽,声不清越,为不及也。然服食者,惟贵纯白,他色亦不取焉。
    承曰∶仪州栗玉,乃黄石之光莹者,非玉也。玉坚而有理,火刃不可伤。此石小刀便可雕刻,与阶州白石同体而异色尔。时珍曰∶按∶《太平御览》云∶交州出白玉,夫余出赤玉,挹娄出青玉,大秦出菜玉,西蜀出黑玉。蓝田出美玉,色如蓝,故曰蓝田。《淮南子》云∶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得天地之精也。观此诸说,则产玉之处亦多矣,而今不出者,地方恐为害也,故独以于阗玉为贵焉。古礼玄圭苍璧,黄琮赤璋,白琥玄璜,以象天地四时而立名尔。《礼记》云∶石蕴玉则气如白虹,精神见于山川也。《博物志》云∶山有谷者生玉。《尸子》云∶水圆折者有珠,方折者有玉。《地镜图》云∶二月山中草木生光下垂者有玉,玉之精如美女。《玉书》云∶玉有山玄文,水苍文,生于山而木润,产于水而流芳,藏于璞而文采露于外。观此诸说,则玉有山产、水产二种。各地之玉多在山,于阗之玉则在河也。其石似玉者,、琨、、璁、璎也。北方有罐子玉,雪白有气眼,乃药烧成者,不可不辨,然皆无温润。《稗官》载火玉色赤,可烹鼎;暖玉可辟寒;寒玉可辟暑;香玉有香;软玉质柔;观日玉,洞见日中宫阙,此皆希世之宝也。
    宗曰∶燕玉出燕北,体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药用。
    


前一页 ◇ 诸铁器
后一页 ◇ 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