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少阴方] 附子汤
    治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宜此方主之。又少阴病身体痛。
    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宜此方主之。
    附子(二枚生用。)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生附二枚附子汤。术宜四两主斯方。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
    蔚按。论云。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宜此汤。此治太阳之阳虚此治少阴君火内虚神机不转也。方中君以生附子二枚。益下焦水中之生阳以达于上焦之君火也。臣以白术者。以心肾藉中土之气而交合也。佐以人参者。取其甘润以济生附之大辛。又佐以芍药者。取其苦降以泄生附之大毒也。然参、芍皆阴分之药。虽能化生附之暴。又恐其掣生附芍成功之后从小便而退于无用之地。不遗余阴之气以妨阳药也。师用此方。一以治阳虚。一以治阴虚。时医开口辄言此四字。其亦知阳指太阳。阴指少阴。一方统治之理乎。
    

[卷五\少阴方] 桃花汤
    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此汤主之。又少阴病二三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便脓血者主之。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内石脂末方寸匕。温服七合。日三服。若一服愈。
    余歌曰一升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一两干姜同煮服。少阴脓血是良规。
    张令韶曰。少阴病下利脓血。桃花汤主之。此感少阴君火之热。不病无形之气化。而病有形干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此言二三日至四五日。值太阴主气之期而脾络不通。则为腹痛。脾络不通不能转输。则为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水谷不分而为利不止。阴络伤则为脓血。石脂为山之血脉凝结而成。故治经脉之病。下节言便脓血可刺者。所以申明病在经脉之义也。
    

[卷五\少阴方] 吴茱萸汤
    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主之。又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主之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升许吴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
    蔚按。少阴之脏。皆本阳明之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会于中土。若上吐下利则中土大虚。
    中土少阴之气而上交。则为躁。甚则烦躁欲死。方用吴茱萸之大辛大温以救欲绝之阳。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和胃以行四末。师于不治之证。不忍坐视。专求阳明。是得绝处逢生之妙。所以与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三方鼎时也。论云。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气。为厥阴专药。然温中散寒。又为三阴并用之药。而佐以人参、姜、枣。又为胃阳衰败之神方。昔贤所以有论方不论药之训也。
    

[卷五\少阴方] 猪肤汤
    治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主之。
    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歌曰斤许猪肤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再投粉(白粉。五合。)蜜(白蜜。一升。)熬香服张令韶曰。此方合下四方。皆以少阴主枢。旋转内外。无有止息。逆则病也。夫少阴上火下水火不交则神机枢转不出。故胸满。神机内郁。故心烦。猪为水畜。肤取其遍达周身。从内而外。亦从外而内之义也。蜜乃稼穑之味。粉为五谷之精。熬香者。取香气助中土以交合水火。转运枢机者也。
    

[卷五\少阴方] 甘草汤
    治少阴咽痛者。
    甘草(二两生用。)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甘草名汤咽痛求。方教二两不多收。后人只认中焦药。谁识少阴主治优。(后贤童便

[卷五\少阴方] 桔梗汤
    治少阴咽痛。与甘草不差者。与桔梗汤。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斤。去滓。分温再服。
    歌曰甘草汤投痛未瘥。桔加一两莫轻过。奇而不效须知偶。好把经文仔细哦。
    述少阴之脉。从心系上挟咽。二三日乃三阳主气之期。少阴君火。外合三阳。上循经脉。
    壅遏于会厌狭隘之地也。
    

[卷五\少阴方] 苦酒汤
    治少阴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主之。
    半夏(洗破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不瘥。更作三剂。
    歌曰生夏一枚十四开。(洗破十四枚。)鸡清苦酒搅几回。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蔚按。一鸡子壳之小。安能纳半夏十四枚之多。近刻以讹传讹。即张令韶、张隐庵、柯韵伯去其涎。而破为十四枚也。旧本破字模糊。翻刻落此一字。以致贻误至今。特正之。
    张令韶曰。此治少阴水阴之气不能上济君火也。君火在上。热伤经络。故咽中伤生疮。
    经曰能环转而上达。故不能语言声不出也。张隐庵有云。人之声音。藉阴中之生气而出。半夏生当夏半。感一阴之气而生。故能开发声音。破十四枚者。七为奇数。偶七而成十四。是偶中之奇。取阴中之生阳也。鸡卵属金而白象天。肺主金主天。助肺以滋水之上源也。刀为金器。
    环者还也。取金声环转之义也。苦酒醋也。书曰曲直作酸。经曰少阳属肾。一以达少阳初生之气。一以金遇木击而鸣矣。火上三沸者。金遇火而三伏。三伏已过。金气复矣。枢转利。
    水气升。金气清。则咽痛愈而声音出矣。
    

[卷五\少阴方] 半夏散及汤
    治少阴咽中痛者主之。
    半夏(洗。)桂枝甘草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巳。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歌曰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须寸匕饮调宜。若煎少与当微冷。咽痛求枢(少阴主枢。其气逆蔚按。少阴主枢。热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痛。为甘草汤证。寒气不能从枢而出。
    即桂枝汤啜粥之义。从中以达外。俾内外之经脉通而少阴之枢机出入矣。如咽痛不能服散。
    以汤少少咽之。取其轻捷。即汤亦同于散也。
    

[卷五\少阴方] 白通汤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卷五\少阴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此方脉暴出者死。脉微续者生。
    白通汤中加猪胆汁(一合)人尿(五合)上如法汤成。内猪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歌曰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白通汤。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襄。(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男元犀按。白通汤主少阴水火不交。中虚不运者也。用生附启水脏之阳以上承于心。葱白引蔚按。白通加猪胆汁汤。张令韶之注甚妙。令韶谓脉始于足少阴肾。主于手少阴心。生于足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心无所主胃无所生肾无所始也。白通汤三面俱到。加胆汁、人尿调和后入。生气俱在。为效倍速。苦咸合为一家。入咽之顷。苦先入心即随咸味而直交于肾。肾得心君之助则生阳之气升。又有附子在下以启之。干姜从中以接之。葱白自上以通之。
    利止厥回。不烦不呕。脉可微续。危证必仗此大方也。若服此汤后脉不微续而暴出。灯光之回焰。吾亦无如之何矣。
    


前一页 ◇ 黄连阿胶汤
后一页 ◇ 通脉四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