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诊法] 问证
    问病因∶七情六欲,风寒暑湿,饮食起居,损伤惊恐之类是。
    问病形∶痛痒寒热,喘咳烦渴,吐利胀满,便闭抽掣之类是。
    问病机∶朝甚暮愈,暮热朝寒,进退盛衰,变证兼证之类是。
    问病情∶恶寒恶热,苦呕苦满,欲食不食,心烦不寐之类是。
    

[卷首\诊法] 切脉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
    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
    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之病。
    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
    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
    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余。
    大脉∶应指洪阔。主病进,亦主正气内虚。
    缓脉∶应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气有余。
    长脉∶过于三指。主气盛,亦主阳盛阴虚。
    短脉∶不满三指。主气损,亦主中有窒塞。
    滑脉∶往来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饮为病。
    涩脉∶往来艰滞。主血虚,亦主瘀血凝积。
    洪脉∶涌沸有力。主实热,亦主内虚不足。
    紧脉∶劲急无定。主寒实,亦主身体疼痛。
    细脉∶窄小不粗。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
    微脉∶模糊不显。主阳虚,亦主元气败绝。
    芤脉∶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遗精小产。
    弦脉∶端直中劲。主木旺,亦主痰饮内痛。
    革脉∶浮极有力。主阴亡,亦主阳不入阴。
    牢脉∶沉极有力。主寒实,亦主内有积聚。
    濡脉∶浮细无力。主气虚,亦主外受湿气。
    弱脉∶沉细无力。主血虚,亦主胃气不盛。
    动脉∶摇曳在关。主惊气,亦主阴阳相搏。
    伏脉∶沉潜着骨。主邪闭,亦主阴寒在内。
    促脉∶数中时止。主热郁,亦主邪气内陷。
    结脉∶迟中时止。主寒结,亦主气血渐衰。
    代脉∶止有定候。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
    散脉∶去来撩乱。主气散,亦主产妇之吉。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劲而木侮脾经。革则阳气外越,牢则阴邪内固。濡气虚,弱血虚,虚各有别。动气搏,伏气闭,气总乖和。结阴促阳,辨迟与数。代亡散绝,有去无来。脉法多端,此为总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脉之纲要,不外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以其足统乎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气血之病也。)(又按∶中医论生理,主重脏腑经络,论诊断,主重望闻问切,以现代科学视之,目多缺陷。但中医辨症用药,全赖于此,越此范畴,便无头绪,故唐氏此书,本为不知医者说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卷一\证治] 背上
    〔总诀〕太阳与肺气如天,统主诸阳背上旋。实证最多虚证少,无分虚实总驱寒。
    背恶寒冷,由于外感发热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背冷多因外感寒,柴前羌独枳芎攒。
    参苓桔杏同甘草,葛枣生姜发表安。
    (伯未按∶可用刮痧法佐之。)背恶寒冷,或兼手足清冷者,太阳经阳虚也。宜原方附子汤。
    附子(三钱)白术(三钱)人参(三钱)白芍(三钱)云苓(三钱)生姜(三钱)歌曰∶背兼手足冷凄凄,参术姜苓芍附齐。
    要识阳虚宜补气,不妨斟酌进刀圭。
    背痛连项,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风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背痛缘何与项连,人参败毒总当先。
    柴前羌独枳芎草,杏桔芩姜葛枣全。
    背痛连肩,或兼吐痰咳嗽者,肺经有痰饮也。宜加味苏子汤。
    羌活(一钱五分)独活(一钱)柴胡(一钱)前胡(二钱)枳壳(一钱)桔梗(三钱)大枣(二枚)云苓(二钱)杏仁(三钱)苏子(二钱)黄芩(二钱)生姜(三片)竹茹(二钱)歌曰∶背痛连肩咳嗽兼,柴前羌独杏苏添。
    枣茹枳桔姜芩茯,涤尽顽痰唾不粘。
    

[卷一\证治] 头骨
    [总诀〕头乃三阳所总司,药分三面按经施。若还眩运分虚实,泻实滋虚两路驰。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
    沙参(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柴胡(二钱)前胡(三钱)川芎(一钱)桔梗(三钱)云苓(三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葛根(二钱)大枣(二枚)葱白(一根)生姜(三片)歌曰∶后面头疼败毒汤,柴前芎桔独参羌。
    枳苓葱葛甘和枣,引用生姜入太阳。
    (伯未按∶民间用生姜片贴两太阳,亦有帮助。)头痛在侧,或兼寒热往来者,少阳经伤风也。宜加味柴胡汤。
    半夏(三钱)柴胡(三钱)竹茹(三钱)玉竹(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钩藤(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歌曰∶头痛在侧少阳风,祛邪专赖夏柴功。竹茹玉竹姜和枣,甘草钩藤芩芍同。
    (伯未按∶蜀刻本钩藤作荆芥。)头痛在前,或兼发热口渴者,阳明经伤热也。宜加味升葛汤。
    白芍(三钱)葛根(三钱)黄芩(三钱)白芷(三钱)花粉(四钱)升麻(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头痛在前热渴加,芍芩葛根暨升麻。草偕花粉能生液,白芷祛邪力最赊。
    雷头风痛,或偏在左在右者,阳虚中风寒也。宜艾灸盐摩法。
    艾茸、麝香作小粒灸痛处,附子末和盐摩之(再服加味白通汤,方见下节)。
    歌曰∶雷头风痛附盐摩,麝艾同烧不在多。
    加味白通姜附术,葱参草与调和。
    (伯未按∶清震汤亦可服,用升麻八分,苍术一钱,荷叶一角。)头痛如碎,每遇阴雨更甚者,真阳不上头也。宜加味白通汤。
    白术(三钱)黄(三钱)党参(三钱)附子(三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葱白(三根)歌曰∶每逢阴雨痛无休,只为真阳不上头。
    仍用白通加味服,但须一剂病全瘳。
    头痛如破,兼见呕吐涎沫者,肝经寒饮逆也。宜加味吴萸汤。
    吴萸(二钱)党参(三钱)云苓(三钱)桂尖(三钱)半夏(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五分)甘草(一钱)大枣(三枚)生姜(三片)歌曰∶头痛如破吐痰涎,饮逆肝寒姜枣全。
    参草吴萸辛桂用,云苓夏芍入汤煎。
    头晕郁冒,其人烦渴闷满者,火挟痰上泛也。宜加味银菊汤(头重加酒军)。
    白菊(一钱)银花(三钱)花粉(三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旋复(炙,三钱)黄芩(三钱)柴胡(三钱)杏仁(三钱)薄荷(一钱)竹茹(三钱)歌曰∶头晕郁冒银菊医,柴苓花粉杏旋施。
    竹茹芩枳和甘草,加入薄菏能散之。
    (伯未按∶蜀刻本无白菊、银花、花粉、枳壳。)头晕飘摇,其人两颧发赤者,肾经虚火动也。宜加味地黄汤。
    熟地(四钱)山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山药(三钱)泽泻(三钱)安桂(一钱)牛膝(二钱)附子(三钱)川芎(一钱)细辛(五分)麦冬(三钱)元参(三钱)磁石研,三钱)歌曰∶飘摇头晕肾经虚,地泽丹元山药俱。
    桂附芎辛磁膝引,冬苓滋养佐茱萸。
    (伯未按∶倏时头眩眼花无所见者,用熟地一两,党参五钱,煎服。)


前一页 ◇ 闻声
后一页 ◇ 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