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证治] 斑黄
    [总诀]阳明病气陷脾乡,挟湿因而外发黄,若但火邪伤血分,赤斑累累亢于阳。
    发斑红紫,身热口中干渴者,阳明经血热也。宜加减三黄汤。
    花粉(三钱)犀角(一钱)黄芩(三钱)黄柏(二钱)炒栀(三钱)蝉蜕(七个)银花(三钱)白芍(三钱)枳壳(二钱)杏仁(一钱)归尾(三钱)石膏(三钱)歌曰∶发斑红紫口中干,栀柏蝉芩归芍餐。
    膏杏银花同枳壳,蒌根犀角一方攒。
    发黄明亮,兼见口渴溺赤者,脾经之湿热也。宜茵陈栀子汤。
    炒栀(三钱)黄柏(二钱)茵陈(五钱)甘草(一钱)歌曰∶发黄口渴尿兼红,栀柏茵陈甘草同。
    四药总能除湿热,不烦加减奏奇功。
    (伯未按∶服药外,以赤豆时煮食亦佳。)发黄黑暗,兼见口和不渴者,脾经之寒湿也。宜茵陈五苓散。
    桂枝(三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茵陈(三钱)歌曰∶发黄黑暗口津多,桂术茵陈泽泻科。
    再入二苓同煮服,病因寒湿即调和。
    

[卷二\证治] 出汗
    [总诀]古云盗汗属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识得阴阳相附丽,互根当究五车书。
    发热出汗,时见恶风洒洒者,伤风之外证也。宜防风和营汤。
    防风(二钱)白芍(二钱)荆芥(一钱)紫苏(一钱)香附(一钱)杏仁(一钱)白芷(二钱)陈皮(一钱)当归(二钱)甘草(二钱)生姜(一钱)大枣(二枚)歌曰∶热汗频频辄恶风,荆防苏芷杏陈攻。
    生姜枣芍和甘草,香附当归一剂同。
    睡后出汗,醒时则汗仍收者,阴虚而盗汗也。宜当归六黄汤。
    熟地(三钱)生地(三钱)当归(三钱)黄芩(二钱)黄连(一钱)黄柏(二钱)黄(二钱)歌曰∶眠时出汗醒时收,盗汗阴虚实可忧。
    二地归芩连共柏,黄加入病当瘳。
    (伯未按∶方中可加酸枣仁三钱,甘杞子三钱,尤佳。)醒时汗出,睡后则汗仍收者,阳虚而自汗也。宜参术附汤。
    人参(三钱)黄(三钱)白术(三钱)附子(三钱)歌曰∶醒时出汗睡时收,此是阳虚自汗流。
    术附参宜共煮,回阳止汗此方投。
    

[卷二\证治] 肿胀
    [总诀]肿胀原由说的端,总因水气窜皮间。无分表里和虚实,泄水扶脾病自安。
    先首肿起,以下及于手足者,伤于外之湿也。宜加味五皮汤。
    陈皮(二钱)苓皮(二钱)腹皮(二钱)姜皮(二钱)桑皮(二钱)麻黄(七分)桂尖(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大枣(二枚)歌曰∶头肿徐徐及四肢,姜桑苓腹共陈皮。
    杏仁甘草同红枣,再入麻黄及桂枝。
    先脚肿起,以上及于腹股者,内之水不行也。宜原方真武汤。
    白术(三钱)白芍(三钱)云苓(三钱)生姜(二钱)附子(二钱)歌曰∶水不流行脚肿先,渐看腹股肿相连。
    云苓术芍同姜附,真武原方急与煎。
    (伯未按∶可兼饮冬瓜汁。)肿胀溺赤,或兼口渴脉数者,阳郁而水壅也。宜加味五皮饮。
    桑皮(三钱)茯苓(二钱)腹皮(二钱)白芍(二钱)知母(三钱)青木香(一钱)防己(一钱)滑石(三钱)黄芩(三钱)当归(一钱)车前(三钱)杏仁(三钱)歌曰∶口干肿胀溺兼红,青木香和芩芍通。
    桑腹知苓防己共,归前滑石杏仁同。
    肿胀溺清,其口不渴脉沉者,阴结而水停也。宜原方真武汤。
    白术(三钱)附片(三钱)白芍(三钱)云苓(三钱)生姜(三钱)歌曰∶溺清肿胀脉兼沉,真武原方术附寻。
    白芍云苓姜作引,水停阴结煮汤斟。
    单腹肿大,其人四肢瘦削者,脾虚而血结也。宜加味逍遥散。
    白术(三钱)云苓(三钱)薄荷(一钱)煨姜(二钱)柴胡(一钱)蚯蚓(一钱)香附(三钱)灵脂(三钱)乳香(一钱)腹皮(二钱)防己(一钱)苏梗(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歌曰∶胀膨多缘血结成,术苓香附许回生。
    乳防苏腹荷同蚓,灵脂柴归姜芍行。
    

[卷二\证治] 饮食
    [总诀]胃司饮食命之根,欲恶之间得病情。单指积停一端说,非吾所谓个中人。
    饥而思食,每食又不能多者,脾强而胃弱也。宜重订助胃丸。
    苍术(二钱)甘草(一钱)砂仁(二钱)陈皮(二钱)生姜(一钱)吴萸(一钱)半夏(二钱)白蔻(一钱)檀香(一钱)党参(三钱)云苓(二钱)大枣(二枚)歌曰∶饥思饮食反嫌多,胃弱脾强姜草和。
    再入砂陈萸术枣,参苓白蔻夏檀科。
    食而善饱,每饱又作反胀者,胃强而脾弱也。宜抑胃扶脾汤。
    麦冬(三钱)黄连(二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山药(二钱)木香(一钱)白芍(二钱)麦芽(二钱)黄精(三钱)甘草(一钱)歌曰∶食而善饱胀翻增,弱在脾经谷不胜。
    薯术香连参芍草,黄精冬麦效堪凭。
    (伯未按∶蜀刻本无山药、黄精、多干姜、肉蔻。)不善于食,而并不思饮食者,脾胃两皆虚也。宜建中复理汤。)桂枝(二钱)白芍(三钱)饴糖(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干姜(一钱)甘草(一钱)大枣(三枚)歌曰∶不思饮食土全虚,桂芍饴糖暖气嘘。
    参术干姜同枣草,建中汤服饭如初。
    喜饮冷水,以及消渴不止者,胃中虚热故也。宜原方甘露饮。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天冬(三钱)麦冬(三钱)黄芩(三钱)枳壳(一钱)石斛(三钱)茵陈(三钱)枇杷叶(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喜吞冷水病中消,二地生津力颇饶。
    芩枳二冬茵斛草,枇杷加入病和调。
    喜饮热汤,或兼腹痛厥利者,脾部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附子(三钱)白术(三钱)人参(三钱)生姜(二钱)甘草(一钱)歌曰∶脾部虚寒喜热汤,理中术附与生姜。
    人参补益同甘草,仲景真方请细详。
    伤食腹痛,兼见吐酸嗳腐者,宿食停不去也。宜加减平胃散。
    苍术(二钱)陈皮(二钱)浓朴(一钱)甘草(一钱)大黄(一钱)生姜(一钱)神曲(二钱)歌曰∶食伤腹痛用陈皮,苍术生姜朴草随。
    神曲大黄还共煮,胃平食去此方宜。
    食入气呛,因而哽噎不下者,肺气不下降也。宜降脾平胃散。
    百合(三钱)阿胶(二钱)半夏(三钱)麦冬(三钱)杏仁(三钱)枳壳(一钱)细辛(五分)五味(七分)歌曰∶食时气呛用辛冬,百合阿胶半夏从。
    枳味杏仁同理气,降脾平胃咽方通。
    食必饮送,无饮即不下咽者,胃气不下降也。宜甘蜜半夏汤。
    半夏(三钱)党参(三钱)白蜜(一两)甘澜水(一斤)歌曰∶食无饮送即难吞,只取生津不取温。
    半夏人参和白蜜,甘澜水服胃阴存。
    (伯未按∶若因老年血槁者,用地黄、麦冬、当归浓煎,入乳汁、韭汁、桃仁泥和匀呷下。)饮伤腹满,兼见小便不利者,膀胱气不化也。宜原方五苓散。
    白术(三钱)云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桂枝(二钱)歌曰∶饮伤腹满溺难通,总系膀胱气不融。
    白术二苓同桂泽,生津利水有奇功。
    


前一页 ◇ 心神
后一页 ◇ 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