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证治] 咳嗽
    [总诀]肺气如钟撞则鸣,或痰或血治须分。再加和胃疏肝法,咳血之原即此寻。
    外感咳嗽,吐痰清白而涎者,伤寒有水气也。宜小青龙原方。
    桂枝(二钱)半夏(三钱)麻黄(七分)甘草(一钱)干姜(一钱)细辛(五分)白芍(二钱)五味(一钱)歌曰∶伤寒咳嗽吐痰清,五味姜辛一剂烹。
    夏芍麻黄同桂草,长沙遗法贵研精。
    外感咳嗽,吐痰黄色而粘者,伤风动火气也。宜新方麦冬汤。
    麦冬(三钱)黄芩(二钱)桔梗(一钱)桑皮(二钱)栝蒌(三钱)杏仁(三钱)贝母(三钱)柴胡(二钱)云苓(三钱)紫菀(二钱)薄荷(一钱)花粉(三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咳嗽痰粘风火伤,冬芩桑桔与瓜霜。
    枳荷贝杏同花粉,紫菀柴苓甘草详。
    (伯未按∶荸荠、萝卜汁二两炖温,分二次饮,颇验。)久咳上气,痰涎多而声易者,肺肾之阳虚也。宜加味真武汤。
    白术(三钱)云苓(三钱)白芍(三钱)五味(七分)附子(三分)干姜(二分)细辛(五分)歌曰∶久咳痰多肺肾亏,姜辛五味总当知。
    云苓术芍还加附,真武名汤治法推。
    久咳上气,声干涩而痰凝者,肺肾之阴虚也。宜加味猪苓汤。
    阿胶(二钱)百合(三钱)麦冬(三钱)贝母(一钱)泽泻(二钱)滑石(二钱)猪苓(二钱)五味(七分)云苓(三钱)丹皮(二钱)海粉(一钱)生地(三钱)歌曰∶久咳声干痰亦凝,阴虚胶味二苓增。
    泽丹滑地冬和母,海粉还加百合蒸。
    (伯未按∶咳唾脓血,胸胀满,此属肺痈。用葶苈一钱,大枣四枚与服。或陈腌芥卤饮之甚效。)小儿咳嗽,连呛数十余声者,肝血之不和也。宜加味逍遥散。
    当归(二钱)白芍(二钱)云苓(三钱)柴胡(二钱)煨姜(二钱)薄荷(一钱)丹参(二钱)香附(二钱)半夏(二钱)黄芩(二钱)五味(七分)丹皮(一钱)白术(二钱)甘草(一钱)歌曰∶小儿呛咳用逍遥,姜薄柴芩味治标。
    丹芍参归香附草,术和苓夏使痰销。
    妇人干咳,由于经水不行者,冲任之气逆也。宜变化柴胡汤。
    柴胡(一钱)香附(三钱)元胡(二钱)当归(三钱)丹皮(三钱)云苓(三钱)贝母(三钱)黄芩(二钱)麦冬(三钱)牛膝(一钱)桃仁(二钱)法夏(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妇人干咳不行经,香附元胡芍共苓。
    丹夏柴归甘与贝,芩冬桃膝服之灵。
    \喘[总诀]喘二证本多痰,亦有虚时属肾关。开口便言中气弱,那知化气水须捐。
    气紧喘促,鼻塞声音不利者,风寒闭肺窍也。宜苏子降气汤。
    苏子(二钱)半夏(一钱)当归(二钱)陈皮(二钱)生姜(二钱)浓朴(一钱)沉香(一钱)前胡(三钱)柴胡(二钱)甘草(一钱)歌曰∶喘促寒凝鼻不通,姜陈苏子夏归同。
    柴前朴草沉香入,顺气除痰力量洪。
    气喘而促,审系呼出气短者,内有停水饮也。宜二陈五苓散。
    半夏(二钱)五味(五分)甘草(一钱)陈皮(二钱)白术(二钱)猪苓(二钱)泽泻(二钱)云苓(三钱)桂尖(二钱)细辛(五分)歌曰∶喘促多缘水饮停,当从出气审情形。
    甘陈夏味辛兼术,桂泽猪苓与茯苓。
    气喘而促,审系吸入气短者,肾中之气虚也。宜八味肾气丸。
    熟地(三钱)山药(二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肉桂(一钱)泽泻(三钱)山茱萸(二钱)附子(炮,三钱)歌曰∶吸时气短喘因虚,桂附丹萸药笼储。
    山药云苓兼泽泻,地黄滋补气宽舒。
    鼾有声,喉中漉漉不利者,痰气为寒阻也。宜破痰射干丸。
    射干(二钱)半夏(二钱)陈皮(二钱)百部(二钱)冬花(二钱)细辛(五分)五味(五分)干姜(一钱)贝母(二钱)云苓(三钱)郁李(二钱)枳壳(一钱)皂角(打,一钱)歌曰∶喘痰响总因寒,方用姜辛夏射干。
    百部陈皮冬味合,贝苓皂郁枳同攒。
    (伯未按∶痰哮症可用漂淡陈海蜇及海带煎汤,以生萝卜捣汁和服。)喘气逆,噫咳痰塞溺黄者,肺胃之火逆也。宜清热降逆汤。
    生地(三钱)白芍(三钱)石膏(三钱)知母(三钱)花粉(三钱)射干(二钱)甘草(一钱)黄芩(二钱)枳壳(一钱)旋复(二钱)杏仁(三钱)赭石(三钱)硼砂(一钱)歌曰∶喘痰塞溺兼黄,地芍知膏花粉详。
    草杏枳芩旋复赭,硼砂加入射干良。
    (伯未按∶蜀刻本无黄芩。)

[卷二\证治] 失血
    [总诀]血随气布要循经,气上因而血沸腾。降逆消瘀为妙诀,莫施补剂致痨蒸。
    骤然吐血,兼见头痛寒热者,外感伤经脉也。宜麻黄芍药汤。
    藕节(二钱)枯芩(一钱)生地(二钱)川芎(五分)白芍(三钱)当归(三钱)麻黄(八分)丹皮(二钱)香附(三钱)麦冬(三钱)杏仁(三钱)蒲黄(一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失血头痛外感伤,藕芩地芍与麻黄。
    归芎香附丹蒲杏,枳草和冬煮与尝。
    吐血口渴,脉洪数而溺赤者,火热伤阴分也。宜加味四生丸。
    生地(三钱)艾叶(一钱)柏叶(三钱)荷叶(三钱)丹皮(三钱)枯芩(三钱)酒军(七分)知母(三钱)花粉(三钱)牛膝(一钱)茅根(三钱)马通(即白马屎一两泡取水)歌曰∶脉洪失血渴难当,知地丹芩与大黄。
    牛膝马通花粉入,茅荷艾柏叶同尝。
    吐血口和,脉弦微而溺清者,阳虚而阴脱也。宜变化理中汤。
    党参(二钱)黄(二钱)黑姜(八分)甘草(一钱)白芍(二钱)白术(二钱)五味(五分)当归(三钱)木香(一钱)侧柏(二钱)醋艾(一钱)马通(即白马屎一两泡取水)歌曰∶脉微血脱溺还清,姜草参芍共烹。
    术味马通归柏艾,木香加入病能轻。
    吐后口渴,血带黑而腹痛者,瘀血积腹里也。宜加味四物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桃仁(研,三钱)白芍(三钱)大黄(一钱)丹皮(三钱)香附(三钱)枳壳(一钱)降香(一钱)歌曰∶血方吐过口旋干,腹痛瘀停归地餐。
    芎枳降香香附子,大黄加芍佐桃丹。
    吐血之前,必先大发恶心者,血潮而凌心也。宜郁金丹皮汤。
    郁金(二钱)生地(三钱)麦冬(三钱)牛膝(二钱)五味(七分)丹皮(二钱)炒栀(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玉竹(二钱)枣仁(二钱)知母(一钱)木香(二钱)朱砂(研冲服八分)歌曰∶吐血之前发恶心,木香知味芍归寻。
    朱砂牛地冬和枣,玉竹丹栀与郁金。
    (伯未按,鲜蚕豆叶、捣汁和陈皮酒炖温服。)先行咳嗽,然后得吐血证者,肺燥伤阴脉也。宜清燥和血汤。
    生地(三钱)麦冬(三钱)百合(二钱)五味(五分)当归(三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续断(二钱)藕节(二钱)荆芥(一钱)竹茹(二钱)蒲黄(一钱)红花(五分)降香(一钱)歌曰∶先行咳嗽血方来,地合归冬杏贝裁。
    续降芥茹同五味,红花藕节与蒲灰。
    (伯未按∶枇杷叶膏可时冲服。)先行吐血,然后得咳嗽证者,阴阳不相符也。宜调阴和阳汤。
    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生地(二钱)阿胶(一钱)五味(七分)百合(二钱)贝母(二钱)杏仁(二钱)沉香(五分)牛膝(一钱)白薇(二钱)蒲黄(一钱)牡蛎(二钱)降香(一钱)歌曰∶先行吐血咳相随,药用阿胶地芍归。
    味合降沉和贝杏,蒲黄牡蛎膝兼薇。
    吐血之后,肌肉鱼鳞甲错者,腹中有干血也。宜大黄虫丸。
    大黄(一钱)桃仁(一钱)甘草(一钱)虻虫(炒,一钱)蛴螬(一钱)阿胶(一钱)当归(一钱)炒荆芥(一钱)水蛭(炒,二条)虫(炒,一钱)歌曰∶血干肌肉似鱼鳞,蛭螬虻效若神。
    黄与胶归分佐使,再加芥草与桃仁。
    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前者,肠风疮痔类也。宜赤豆加味散。
    当归(三钱)地榆(三钱)银花(一钱)防己(一钱)麦冬(三钱)牛蒡子(三钱)丹皮(三钱)白芍(二钱)槐角(三钱)棕灰(一钱)杏仁(三钱)黄柏(二钱)甘草(一钱)赤豆(芽,三钱)歌曰∶痔疮下血用归榆,赤豆银防冬芍俱。
    牛蒡棕槐丹杏共,寸冬黄柏草梢须。
    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后者,肝脾不统血也。宜仲景黄土汤。
    白术(三钱)附子(二钱)炙草(二钱)生地(三钱)黄芩(二钱)阿胶(二钱)灶心土(三钱)歌曰∶肝脾失驭血违经,便后长流势不停。
    术附地芩胶共草,汤煎黄土服之灵。
    通身汗血,甚则沾衣尽赤者,火甚而血溢也。宜加味六黄汤。
    当归(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三钱)黄柏(二钱)蝉蜕(一钱)酒军(一钱)生地(三钱)黄(二钱)熟地(三钱)白芍(三钱)竹茹(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地骨皮(二钱)歌曰∶通身汗出血沾衣,两地芩连芍与归。
    地骨竹茹蝉杏草,生军柏汗当稀。
    鼻中流血,以及齿缝出血者,胃中之燥热也。宜清凉甘露饮。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麦冬(三钱)天冬(三钱)黄芩(三钱)枳壳(一钱)石斛(三钱)茵陈(三钱)藕节(三钱)蒲黄(一钱)牛膝(二钱)甘草(一钱)枇杷叶(去毛蜜炙,二钱)歌曰∶鼻中流血要清凉,芩枳茵陈两地黄。
    藕斛枇杷牛膝共,二冬和草煮成汤。
    


前一页 ◇ 呕吐
后一页 ◇ 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