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证治] 大便
    [总诀]大便无分结与溏,只将寒热细评章。至于痢证尤难治,还望医师妙主张。
    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生地(三钱)花粉(三钱)大黄(二钱)芒硝(一钱)枳壳(一钱)浓朴(二钱)甘草(一钱)歌曰∶阳明燥结便难通,口渴硝黄枳朴攻。
    甘草兼能清胃火,生津花粉地黄同。
    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当归(三钱)白芍(炒,三钱)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干姜(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小便清和大便难,归参姜术治脾寒。
    再加白芍和甘草,气顺肠通腹自宽。
    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胃苓汤。
    苍术(二钱)陈皮(二钱)甘草(炙,一钱)茯苓(三钱)桂枝(二钱)附子(二钱)大枣(四枚)白术(三钱)党参(二钱)猪苓(二钱)泽泻(二钱)肉蔻(一钱)干姜(一钱)白芍(二钱)歌曰∶大便溏时谷尚完,总宜桂附蔻姜攒。
    二苓二术和陈朴,枣芍熬同泽草餐。
    (伯未按∶久泻不愈,生葱杵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填脐中。)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杏仁(三钱)滑石(二钱)木通(二钱)浓朴(二钱)黄芩(三钱)车前子(一钱)栀子(二钱)绿豆(三钱)甘草(二钱)泽泻(二钱)生地(三钱)白芍(三钱)黄连(二钱)当归(二钱)歌曰∶便溏浊垢法当清,杏芍芩连绿豆烹。
    归地黄前同滑泽,甘和栀朴煮汤成。
    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附子(二钱)肉蔻(二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大枣(四枚)甘草(炙,一钱)吴萸(二钱)干姜(一钱)人参(三钱)五味(一钱)生姜(三片)粟壳(一钱)歌曰∶五更泻泄附姜投,参术吴萸甘枣收。
    肉蔻味苓姜粟壳,肠鸣无复水幽幽。
    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黄芩(二钱)知母(三钱)黄连(二钱)大黄(一钱)石膏(三钱)桔梗(一钱)葛根(二钱)桑皮(二钱)人参(二钱)生地(三钱)白芍(二钱)粟壳(一钱)歌曰∶莫将完谷认虚寒,协热偏宜知地餐。
    参芍芩连桑与葛,大黄粟壳桔膏攒。
    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柴胡(一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槟榔(二钱)葛根(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二钱)木香(二钱)黄芩(二钱)黄连(二钱)绿豆(三钱)银花(一钱)荷叶(二钱)歌曰∶痢症都缘湿热侵,兼红兼白用归芩。
    槟榔银葛香柴芍,杏草连荷桔豆寻。
    (伯未按∶用陈红茶叶、山楂炭、红白沙糖各三钱,煨姜一钱,极简效。)便痢纯赤,或见口渴溺赤者,热结在血分也。宜地榆白头汤。
    黄连(二钱)黄芩(二钱)黄柏(二钱)秦皮(三钱)地榆(二钱)白头翁(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银花炭(一钱)丹皮(二钱)歌曰∶红痢当从血分医,丹秦榆柏芍归随。
    白头翁与芩连共,再入银花病自离。
    (伯未按∶或用一味白头翁煎服,或用鸦胆子七粒,桂圆肉包,吞服。)下痢纯白,但见里急下重者,热郁在气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黄芩(二钱)石膏(二钱)兜铃(二钱)防己(二钱)银花(二钱)知母(三钱)杏仁(三钱)滑石(二钱)枳壳(一钱)荷梗(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歌曰∶痢如纯白治如何,膏杏银防枳与荷。
    滑草兜铃知共芍,服之病气渐调和。
    下痢禁口,其人饮食不纳者,邪热伤中气也。宜人参开禁汤。
    人参(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三钱)石膏(三钱)知母(三钱)连翘(二钱)木香(一钱)花粉(三钱)麦冬(三钱)桔梗(一钱)葛根(二钱)银花(一钱)荷梗(二钱)甘草(一钱)歌曰∶禁口多缘津液枯,膏冬参粉极滋濡。
    银翘葛根芩连共,知桔香荷甘草俱。
    大便久痢,诸药不能禁止者,寒热之错杂也,宜姜连四神丸。
    干姜(二钱)黄连(二钱)乌梅(四枚)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歌曰∶久痢诸汤治不灵,姜连梅芍草梢增。
    症兼寒热宜斟酌,漫借经方炫己能。
    

[卷一\证治] 小便
    [总诀]三焦决渎为出路,肺主通调脾转布。但治小肠与膀胱,世人那得知其故。
    小便赤短,别无外证内伤者,小肠经火气也。宜加味导赤散。
    生地(三钱)木通(二钱)草梢(一钱)竹叶(一钱)滑石(二钱)山栀(三钱)黄芩(三钱)歌曰∶小便缘何见赤黄,木通甘草地芩详。
    山栀竹叶同锅煮,滑石煎汤病即康。
    (伯未按∶以银花、生地及通天草代饮,轻者亦能已。)小便白浊,甚则尽如米饮者∶脾经之湿气也。宜萆厘清饮。
    萆(一钱)菖蒲(二钱)甘草(一钱)益智(二钱)乌药(三钱)神曲(一钱)青盐(五分)歌曰∶脾经湿气犯膀胱,小便虽通浊似浆。
    萆菖蒲盐曲共,草梢乌药智仁匡。
    (伯未按∶宜少食油类。)小便短涩,每溺则涩而痛者,膀胱之热淋也。宜车前五淋散。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赤苓(三钱)栀仁(三钱)甘草(一钱)灯心(三分)车前子(二钱)歌曰∶热结膀胱用五淋,茎中痛涩芍归寻。
    车前甘草山栀共,赤茯苓加灯草心。
    小便不通,点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热结也。宜滋肾通关丸。
    黄柏(三钱)知母(三钱)安桂(三分)歌曰∶膀胱热结便殊艰,知柏滋阴岂等闲。
    安桂少加为反佐,蜜丸汤下号通关。
    小便带血,或兼茎中割痛者,热动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
    当归(三钱)赤芍(二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三钱)胆草(一钱)白芍(三钱)栀仁(二钱)灯心(五分)桃仁(三钱)木通(一钱)车前子(一钱)麝香(三厘)歌曰∶小便缘何带血丝,桃归二芍郁金施。
    地前通胆栀和麝,牛膝灯心甘草随。
    (伯未按∶生地汁、茅根汁和服,亦有效。)小便不通,诸药俱不效验者,气道迫塞故也。宜通气麻杏汤。
    麻黄(七分)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小便难通治法穷,麻黄甘杏奏奇功。
    只缘气道多坚阻,透达元阳水自融。
    (伯未按∶当予导尿。)小便过多,以及遗溺不禁者,膀胱与肾寒也。宜附子温肾丸。
    附子(二钱)安桂(一钱)熟地(三钱)山萸(三钱)白术(三钱)青盐(五分)歌曰∶小便嫌多肾要温,山萸桂附术盐吞。
    加来熟地兼滋补,遗溺方须究本原。
    (伯未按∶初期可买缩泉丸,吞服三钱。)

[卷二\证治] 寒热
    [总诀]寒热阴阳朕兆机,互根互换理难知。或虚或实分真假,表里能明乃可医。
    发热恶寒,皮毛洒淅无汗者,风寒闭肤表也。宜原方麻黄汤。
    麻黄(七分)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歌曰∶恶寒发热汗无流,麻桂经方仔细求。
    杏助麻黄甘助桂,皮毛洒淅此方投。
    (伯未按∶余家遇感冒不服药,购防风五钱,紫苏五钱,荆芥五钱,薄荷三钱,洗汤蒙首熏,待背上汗出,口流冷涎,即已。)发热恶风,翕翕然而自汗者,风寒袭腠里也。宜原方桂枝汤。
    桂枝(二钱)白芍(三钱)甘草(炙,二钱)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歌曰∶热兼汗出忌风吹,汤用生姜及桂枝。
    芍枣和甘营气顺,解肌还赖粥浆随。
    但热不寒,口干舌燥便黄者,阳明之燥热也。宜原方白虎汤。
    石膏(三钱)知母(三钱)甘草(一钱)粳米(二钱)歌曰∶但热无寒小便黄,口干舌燥渴难当。
    知膏粳草生津液,白虎原方仔细详。
    但寒不热,并无燥渴等证者,少阴之阳虚也。宜长沙附子汤。
    附子(二钱)白术(三钱)人参(二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歌曰∶但寒无热少阴虚,术附回阳体自舒。
    甘草参苓俱补气,气和身暖病能除。
    皮肤发热,夜晚潮热更甚者,阴血不濡阳也。宜当归补血汤。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黄(二钱)人参(二钱)枯芩(三钱)合欢皮(二钱)山萸(三钱)百合(三钱)麦冬(三钱)黄柏(二钱)龟板(二钱)慈竹叶(一钱)歌曰∶皮肤发热夜来增,滋补归萸地合参。
    柏龟芩冬合欢竹,黄益气液升腾。
    子午发热,睡后更觉盗汗者,虚劳骨蒸热也。宜柴胡清蒸汤。
    柴胡(一钱)黄芩(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生地(三钱)丹皮(一钱)桃仁(二钱)蒲黄(三钱)胆草(二钱)云苓(三钱)贝母(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鳖甲(炙黄,二钱)歌曰∶盗热常居子午时,夜来更甚用丹皮。
    桃蒲归芍柴芩地,胆鳖甘苓贝杏施。
    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候者,少阳经疟疾也。宜独活黄芩汤。
    独活(五分)黄芩(三钱)知母(三钱)柴胡(三钱)羌活(五分)花粉(三钱)槟榔(一钱)浓朴(一钱)枳壳(一钱)杏仁(三钱)炒栀(三钱)石膏(三钱)歌曰∶往来寒热用柴芩,二活知膏杏枳寻。
    花粉槟榔栀朴草,薄荷加入疟难侵。
    (伯未按∶若疟发三四次后,用柴胡、黄芩、常山、草果、生姜、大枣煎服即止。惟服时在疟发前一小时。
    又三阴疟不愈者,以鹅卵于朔望日生者煮熟食,立已。)朝发寒冷,入夜则又发热者,阳气陷入阴也。宜补中益气汤。
    人参(二钱)白术(三钱)甘草(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黄(一钱)升麻(一钱)当归(三钱)柴胡(一钱)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歌曰∶朝寒夜热用升麻,再入参归术草偕。
    陈茯黄姜共枣,补中能使气和谐。
    身热面赤,下利清水完谷者,里寒而外热也。宜加味白通汤。
    干姜(二钱)附子(二钱)葱白(五根)甘草(一钱)猪胆(一个)歌曰∶面红身热似阴亏,下利缘何谷未糜。
    温里急需姜与附,葱和胆草作汤医。
    身热面赤,烦躁欲卧泥水者,阴甚而格阳也。宜益元艾附汤。
    人参(二钱)干姜(二钱)附子(二钱)艾叶(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黄连(一钱)甘草(一钱)知母(三钱)五味(一钱)故纸(二钱)香附(一钱)歌曰∶热烦欲卧水泥中,阴甚需参姜附攻。
    互用知连冬味草,苓葱纸艾性温通。
    春月发热,气喘而口干渴者,感风热之气也。宜加减麻杏汤。
    杏仁(三钱)麻黄(八分)石膏(三钱)甘草(一钱)僵蚕(三钱)知母(三钱)花粉(三钱)连翘(二钱)银花(二钱)白芍(三钱)蝉蜕(七个)菊花(一钱)牛蒡子(一钱)歌曰∶渴兼发热在春天,麻杏知膏急与煎。
    花粉银翘牛蒡菊,再加芍草共蚕蝉。
    夏月发热,口渴而心烦懊者,伤暑热之气也。宜加味六一散。
    炒栀(三钱)麦冬(二钱)滑石(三钱)甘草(一钱)黄芩(二钱)花粉(三钱)杏仁(三钱)香薷(一钱)浓朴(二钱)木通(二钱)石膏(三钱)荆芥(一钱)知母(三钱)银花(二钱)歌曰∶夏天热渴暑为殃,滑草栀冬芩粉详。
    通朴杏薷膏合芥,银花知母性清凉。
    


前一页 ◇ 后阴
后一页 ◇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