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证治] 胁肋
    [总诀]侧边肝胆所分司,和畅阴阳两得宜。若绑定疼宜破利,非痰即血莫迟疑。
    两胁下痛,难于俯仰屈伸者,少阳气不和也。宜加减柴胡汤。
    党参(三钱)柴胡(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二钱)归尾(三钱)青皮(一钱)牡蛎(三钱)生姜(三片)甘草(一钱)竹茹(三钱)歌曰∶胁下疼时碍屈伸,参柴芩草用通神。
    竹茹牡蛎姜归入,半夏青皮总要陈。
    (伯未按∶两胁不时作痛者,枳壳二钱为末,盐酒调服。)两胁下痛,穿透游走有声者,肝脾之痰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半夏(二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二钱)前胡(二钱)紫苏枝(三钱)歌曰∶胁疼串走有声音,陈夏云苓甘草斟。
    白芥前胡痰饮涤,苏枝通络免寒侵。
    两软胁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阴血不和也。宜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生地(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一钱)枳壳(一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川芎(一钱)桔梗(二钱)牛膝(三钱)甘草(一钱)歌曰∶胁同小腹痛牵连,四物归芎地芍全。
    桃核红花牛膝共,枳柴桔草逐瘀先。
    胁下偏痛,痞结硬满不去者,血、气、痰三积也。宜三消去痞汤。
    附子(二钱)细辛(五分)大黄(一钱)白芥子(三钱)灵脂(三钱)香附(三钱)歌曰∶胁下缘何痛一偏,气痰与血积经年。
    辛军附芥同香附,灵脂加来喜破坚。
    

[卷一\证治] 腰中
    [总诀]腰为肾窍宜补温,湿着血瘀皆令疼。亦有痛连肩背者,太阳经病讨根源。
    腰间沉痛,如带五千钱重者,肾经受寒湿也。宜时方肾着汤。
    干姜(三钱)白本(三钱)云苓(五钱)甘草(二钱)歌曰∶肾着腰疼若带钱,姜苓白术草梢连。
    除寒利湿无他术,漫道时方力不全。
    (伯未按∶《三因方》原注“如大便泄者,加苍术、陈皮、丁香”。)腰痛难忍,有如刀锥刺割者,瘀血积腰际也。宜鹿角利腰汤。
    鹿角(三钱)归尾(三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红花(一钱)牛膝(二钱)续断(三钱)歌曰∶腰疼难忍似锥刀,归芍丹皮等分熬。
    鹿角红花同续断,再加牛膝煮成膏。
    腰痛软弱,或兼小便不利者,虚劳肾气弱也。宜金匮肾气丸。
    熟地(四钱)山药(三钱)云苓(三钱)附子(三钱)安桂(一钱)泽泻(三钱)丹皮(三钱)山茱萸(三钱)歌曰∶腰疼软弱肾元虚,桂附丹萸药笼储。
    山药云苓兼泽泻,地黄滋补渐宽舒。
    (伯未按∶可用陈酒煮猪腰子啖之,或加杜仲、续断亦佳。一方用核桃肉四两、补骨脂一两同捣,日食三四钱。)腰痛连背,或兼寒热头痛者,风寒袭太阳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头疼腰痛总因风,药用人参败毒攻。
    二活柴前芎枳桔,苓甘葛枣杏姜通。
    腰痛溺赤,或兼曲而不伸者,阴虚筋骨缩也。宜加味补阴丸。
    生地(三钱)知母(二钱)黄柏(二钱)龟板(炙,三钱)续断(三钱)山茱萸(三钱)丹皮(二钱)葳蕤(二钱)竹茹(一钱)牛膝(一钱)鹿角屑(一钱)歌曰∶腰痛缘何曲不伸,阴虚筋缩地宜生。
    丹皮续断知萸柏,龟鹿茹蕤牛膝行。
    

[卷一\证治] 手臂
    [总诀]手为四末属脾经,两掌中心属少阴。厥热两条须辨治,热潮时节要分明。
    手发厥冷,或兼泄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干姜(三钱)附子(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炙,二钱)歌曰∶脾肾虚寒手冷僵,不离术附与干姜。
    再加参草调中胃,四末阳回正气昌。
    手发潮热,兼见谵语舌黑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调胃承气汤。
    枳壳(二钱)朴硝(三钱)大黄(二钱)浓朴(二钱)甘草(一钱)歌曰∶手热还同谵语增,胃中燥屎有明征。
    草梢枳朴能调胃,加入硝黄气可承。
    手心发热,多在入夜以后者,瘀血在阴分也。宜四物化瘀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荆芥(炒,二钱)麦冬(三钱)桑叶(三钱)浮麦(三钱)竹叶(三钱)灯心(一钱)蒲黄(二钱)地骨皮(二钱)歌曰∶手心夜热地归芎,化血桃丹芍芥同。
    桑竹全蒲灯草心,麦冬浮麦养阴崇。
    手腕疼痛,或兼身痛拘急者,风、寒、湿合痹也。宜五物逐瘀汤。
    桂枝(二钱)当归(三钱)黄(二钱)苡仁(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歌曰∶手及身疼风湿痹,逐瘀汤内用归。
    苡能除湿甘能缓,再入生姜与桂枝。
    (伯未按∶可加姜黄、秦艽各二钱。)手心发热,必在午饭以后者,脾胃停饮食也。宜加味平脾汤。
    苍术(二钱)浓朴(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神曲(二钱)白芍(二钱)酒军(一钱)歌曰∶手心饭后热脾伤,苍术陈皮浓朴良。
    再入草梢同建曲,酒军白芍细推详。
    手腕麻木,通腕皆痛不仁者,血虚生风湿也。宜养血消风汤。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秦艽(二钱)苡仁(二钱)桑皮(二钱)竹茹(二钱)僵蚕(二钱)红花(一钱)荆芥(一钱)续断(二钱)生地(三钱)钩藤(二钱)清酒(一杯)歌曰∶血虚腕痛总因风,和血艽归地芍芎。
    苡竹桑藤蚕作引,红花芥续酒煎同。
    (伯未按∶大活络丹亦可服。)

[卷一\证治] 脚腿
    [总诀]足居下部肾之分,又属阳明灌大筋。寒热肿疼根据法治,总于胃肾问原因。
    脚冷厥逆,或兼下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附片(三钱)甘草(二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歌曰∶洞泻脾虚肾亦虚,阳微足冷厥难舒。
    茯苓术草和中胃,姜附回阳暖气嘘。
    脚发热厥,夜睡不欲被复者,肾中真阴虚也。宜六味地黄丸。
    熟地(五钱)山萸(三钱)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歌曰∶夜中足热肾阴亏,苓地山萸泽泻宜。
    山药滋阴当重用,再加凉血牡丹皮。
    脚跗肿大,青白如蚕明亮者,寒湿之气注也。宜神仙鸡鸣散。
    吴萸(二钱)苍术(二钱)紫苏(二钱)生姜(三钱)苡仁(三钱)木瓜(二钱)陈皮(二钱)槟榔(一钱)桔梗(二钱)云苓(三钱)歌曰∶脚肿皮光白似蚕,吴萸苍术苡瓜探。
    槟榔陈桔姜苏入,除湿云苓性要参。
    (伯未按∶当在五更时冷服,故名“鸡鸣”。)脚跗赤肿,以及生疮溃烂者,湿热之下注也,宜苍术知母汤。
    苍术(二钱)知母(三钱)白术(二钱)云苓(二钱)黄芩(二钱)白芍(二钱)续断(二钱)秦皮(二钱)茵陈(二钱)桑皮(二钱)地骨皮(二钱)甘草(一钱)防己(一钱五分)歌曰∶足跟赤肿或生疮,二术三皮知芍匡。
    苓续茵陈防己入,枯芩甘草共清凉。
    脚痛瘦削,无论干枯发热者,肝肺之痿弱也。宜去痿治血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元参(二钱)白芍(二钱)杏仁(二钱)丹皮(二钱)麦冬(三钱)知母(二钱)胆草(二钱)秦艽(二钱)歌曰∶脚疼瘦削属痿痹,药用元参归地施。
    杏芍麦冬知共胆,秦艽再入牡丹皮。
    妇人脚心疼痛,如刀锥刺者,少阴经瘀血也。宜仲景温经汤。
    当归(三钱)白芍(二钱)阿胶(二钱)川芎(一钱)桂枝(二钱)丹皮(三钱)麦冬(四钱)半夏(二钱)人参(二钱)吴萸(一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歌曰∶脚底烦疼痛似锥,妇人瘀血用丹皮。
    归芎胶芍同姜桂,参草吴萸冬夏施。
    


前一页 ◇ 小腹
后一页 ◇ 前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