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南北朝
    
    褚澄
    字彦通,河南阳翟人,博学经方,善医术。初,齐高帝爱子豫章王嶷,自江陵赴都,得疾日臻,帝忧形于色,召澄治之,立愈。帝嘉其能,擢尚书职。今有《褚氐遗书》,谓女人脉反男子,以心肺候两尺,此其妄谬,疑后人托名以欺人也,学人审之。
    
    徐审
    字成伯,丹阳人,与兄文伯等皆善医。魏孝文迁洛,除中散大夫侍御,宠加鸿胪卿,转光禄大夫而卒。
    
    徐雄
    謇之子,为员外散骑侍郎,医术为江左所称,至雄子之才俱盛精,太常卿。
    
    徐之才
    字士茂,雄之子,八岁能通经义,年十二为太学生,长善医术,有机辩。武帝时封昌安县侯。
    武定四年,自散骑常侍,转秘书监。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进药立愈。肃宗召赐同坐,令太皇子拜之,赠帛千段、锦四百疋、车马衣服、上利田园千亩,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西阳郡王。出《齐书》。
    
    徐之范
    之才之弟,仪同大将军,亦以医名。至袭兄爵,为西阳王。齐灭,入周。《后周书》。
    
    徐敏齐
    太常卿之范之子,工医,博览多艺,开皇赠朝散大夫。
    
    张子信
    河内人,好文学,以医名。大宁中,征为尚药典御。
    
    马嗣明
    河内人,少好经方,为人诊脉知生死,针药有异常之效。武平中,官为通直散骑常侍。
    
    王显
    字世荣,阳平乐平人,以医术鸣。时文昭太后怀宣武,梦日化龙绕身,后寤而惊,遂成心疾。诸医不识,惟显诊脉,言非心疾,将是怀妊生男之象,果如其言。侍御药出入内禁,累迁御史中尉。
    出《魏书》。
    
    李修
    字思祖,父兄以医学显,修于衣冠文物太后治药有功,迁中侍。撰方书一百卷。
    
    日华子陈氏
    北齐雁门人,深察药性,极辨其微,本草、经方,多由注疏,至今赖之云。
    
    周澹
    京兆人,善医,为太医令。神瑞二年,京师朝议迁都于邺,澹与祭酒崔浩进言不可,明元帝从之,诏赐澹、浩侍外家各一人。
    
    张远游
    齐人,以医道知名,寻有诏征,令与术士同合九转金丹,丹成,显祖置之玉匣曰∶贪人间之乐,不能上天,待我临死方可服。《齐书》。
    
    李元忠
    赵郡人,初以母病,集方术擅名,求疗无分贵贱辄尽心。官至骠骑大将军兼中书令。
    
    李密
    字希邕,平棘人。性方直,有志行,母疾,集经方,遂尽其妙,多所全获,由是知名。官至殿中尚书、济州刺史、安城县侯,食邑四百户。
    
    崔季舒
    字叔正,博陵安平人,少孤,有敏识,涉历经史,精医术知名。并出《齐书》。
    
    祖
    字孝征,范阳酋人,博学善文,尤长于医术,当时称良。
    
    邓宣文
    不知何郡人,少以医术名,性方直,除太医尚药典御。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南北朝
    
    陶弘景
    字通明,号隐居,一号贞白先生,丹阳人。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其所,既而有孕,生景。幼而敏慧,博学通经,有志养生,集医方,专拯济。高帝擢为侍读,年八十五卒,诏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撰《神农本草经》三卷。出《梁书》。
    
    陈藏器
    注本草甚工,有功于医多矣。言药性,今皆宗之。
    
    宋侠
    不知何郡人,性明敏,有学术,于经方、本草有所敦尚,以医知名。
    
    姚僧垣
    字卫法,吴兴武康人。因父疾,留心医药。梁武帝召与讨论医术,言多合意,仕梁为太医正,兼中书舍人。梁元帝病心腹,诸医不效,僧垣诊之曰∶脉洪实,宜大黄剂。帝从之,果下宿食而愈,赐钱十万贯。有《集验方》十二卷、《行记》三卷,并行于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许州扶沟人,以母病,与弟立言专集医方,遂深究其妙。仕隋为秘书省,擢朝散大夫。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行于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权之弟,以母病,专心医术,遂尽其妙。武德中,累迁太常丞。御史大夫杜安,患风毒发肿。
    太宗令言诊之。既而奏曰∶更二十一日午时死。果如其言。撰有《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行于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燥,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遂止。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奏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罔不该集,今行世为巢氏《病源》。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侍御,名着当代,称神。诊疗出奇,能起沉笃疾,不拘局方,述《内经》为《太素》,知休咎。今世之云太素脉,皆宗之,鲜有得其妙者。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以医鸣晋,其实不在巢、杨之下,一时缙绅慕之如神,患者仰之,得则生,舍则死。其医悉祖《内经》,所着《内经训解》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高阳人,以母疾博览医方,遂成名医,仕陈为散骑侍郎。陈灭,隋文帝以为员外散骑侍郎。
    炀帝即位之明年,有疾,令中使舆迎入便殿,登御床,医之辄有奇效。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京兆华原人,七岁日诵千言,及长盛谈百家庄老之说,精究医方。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不就。唐高宗召拜谏议大夫。着有《千金方》三十卷,《脉经》一卷,今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宝应中为太仆令,号启玄子。笃好医方,得先师所藏《太素》及全元起者,大为次注《素问》,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又着《玄珠》十卷,《昭明隐旨》三卷。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姓韦,名讯,道号慈藏,善医术,常带黑犬随行,施药济人。玄宗重之,擢官不受。世仰为药王。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太原人,博学多文,雅有才度,笃好经方,精于医药。出《唐史》。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洛阳人,以医名。则天时,为侍御医,尤善疗风疾,则天令撰疗精方,奏曰∶风有一百二十种,春末夏初秋暮,得通泄则不至困剧。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常州宜兴人,初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感风,不能言,脉益沉而禁。胤宗曰∶口不下药,宜以汤药蒸,令药气入腠,周时可瘥。遂制黄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
    如其言,便得语。拜义兴太守,或劝其着言贻后世者。答曰∶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惟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其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味相制,不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着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着书也。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洞明《素问》,极究微奥,时太仆令王冰识其为异人,乃师事之,遂以妙旨授冰,冰由是大注《素问》,今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为唐高宗时太医侍御。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汝州人,举进士,垂拱初,累迁凤阁舍人,少好医方,惟以济人为事。撰补《养生必效方》行世。并出《唐书》。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号通真子,精医,撰有《通真子脉诀》,行于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以医鸣唐,注本草药性为有功。
    


前一页 ◇ 南北朝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