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常州宜兴人,初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太后感风,不能言,脉益沉而禁。胤宗曰∶口不下药,宜以汤药蒸,令药气入腠,周时可瘥。遂制黄防风汤数十斛,置于床下,气如烟雾。
    如其言,便得语。拜义兴太守,或劝其着言贻后世者。答曰∶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惟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其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味相制,不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着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着书也。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洞明《素问》,极究微奥,时太仆令王冰识其为异人,乃师事之,遂以妙旨授冰,冰由是大注《素问》,今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为唐高宗时太医侍御。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汝州人,举进士,垂拱初,累迁凤阁舍人,少好医方,惟以济人为事。撰补《养生必效方》行世。并出《唐书》。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号通真子,精医,撰有《通真子脉诀》,行于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以医鸣唐,注本草药性为有功。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怀英,太原人,好医方,尤妙针术。为唐名臣,位极宰相。显庆中应制入关,路逢富室,有小儿鼻端生赘如拳,缀鼻,根如箸,痛楚危急。公为脑后下针,疣赘应手而落。父母辇千缣酬奉,公罔顾而去。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唐玄宗时,能观颜色,谈笑便知人病深浅,玄太后召入掖,重之。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荆州人,为道士,善医,尤精诊候,知生死。一公子暴病,诸医不识,延伯彦诊之,良久曰∶无疾。煮散数味,入口而愈。或问其状,伯彦曰∶中无腮鲤鱼毒耳,子因食脍而得。或者不信,乃以脍与左右食之,其病悉同,医者莫不惊服。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梦得,彭城人,唐贞元间举进士。笃好医方,济人甚众,诏修本草、经方,集有《传信方》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五代
    不知何郡人,博通经史,善医,隐庐山,以济人为心,千里之外来求疗病者如市。后唐同光二年八月,白日飞升。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沧州临津人,世习医业。初摄护国军节度巡官。后周显德初,诣阙献经用方书三十卷,《全体治世论》二十卷,世宗嘉之。宋太宗诏详定《本草》,翰与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张景、吴复、王光佑、陈昭遇等同修集上之。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淳化间为太宗侍御医,与刘翰齐鸣。太宗召修《本草》及《太平圣惠方》,书中多其所集,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太平兴国间为太医,奉诏同修《本草》,裒集方书,广心医学。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初为道士,得《海上方》,深察药性,治疗辄效。太宗时奉诏同修《本草》,为御医,名着当代。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岭南人,善医,太宗时为翰林医官,治疗病多效。奉敕同修《本草》经方。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潭州人,初出家。集方技之书,游京师,以医鸣。太祖召见,赐紫服袍,号广利太师。后太宗召讲医方,蕴录秘方以献之。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并州人,世以方技为业,太宗召为医官。咸平三年,太后不豫,文智侍药,既愈。迁尚药御医,赐金紫衣,累迁翰林医正。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睢阳人,初为道士,好医药。太宗召归俗,命为尚药御医,迁翰林医官。太宗常留意医方,藏有名方千首,至是诏翰林医官等,俱各出家传验方以献,又有万首,命怀隐与副使王佑、郑奇,医官陈昭遇,参对编类,每证以巢元方《病源》冠首,而本方附后,共成一百卷。帝亲制序,赐名《太平圣惠方》,刊布天下。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德州人,徙居洛阳,业医。淳化中,从兄自正游京师,以医鸣,俱受医官,累迁翰林医副。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开封府以医鸣,征太医院。仁宗不豫,侍御数药不效。希诊曰∶针心下胞络可立愈。左右为不可。诸黄门以身试无害,遂进针,帝即愈。命为翰林医御之官,赐衣鱼。着《神应针经要诀》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仲阳,上世钱塘人,曾祖徙北,家于郓,幼业医。神宗时,元丰中,医公主有功,授翰林医官,迁太医丞,赐紫衣绯鱼,治疗有奇效。所着《伤寒指微》、《婴孩论》若干卷。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熙宁间为国子博士,校正医书,深明方药病机。神宗诏修《内经》有功,赐绯鱼,加上骑都尉。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熙宁间为光禄卿直秘阁,同高保衡校正《内经》,医名大着。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蕲水人,性敏颖,好学,精于医,读《素问》、《灵枢》、《甲乙》,深达奥妙。着书立言,发前人之未发。表述人迎气口之脉,在手在喉,上下齐等,引绳曰平,过胜即病,而有三阴三阳之分,甚是详切。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徐州人,善医,嘉中召至京师。诊父母脉能知子之吉凶。时王安石、王俱在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视父知子,又何足怪哉?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性识明敏,通经学,精医方理,得黄岐之秘。治平间,为奉御太医令。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不知何郡人,业医善针,沉悉能起。一人患喉内生蛾,诸医不能愈,且畏针。范与末药,计以笔搽之,遂暗针于内,刺之即愈矣。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知可,白沙人,举绍兴壬子乡试,笃好医方,遂造其妙。有患奇怪疾者,能疗取。平生治效,集成一书,名《本事方》。又撰《伤寒歌》、《仲景脉法图》行世。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西蜀人,好医,得不传之秘。干德中,有人病,肌瘦如痨,唯好食米,阙之则口吐清水,食米则快,诸医不辨。道广以鸡屎及白米各半合炒末,以水调顿服。良久,吐出如米形,遂愈,《病源》谓米瘕者是也。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德信,新安休阳人。宋孝宗时,以诗文医学着名。遇道人,传以金匮玉函之秘,尤能起死回生,人称其神医。后征为翰林医官。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仲理,诸暨人。幼以孝闻,因母疾究医,造其妙。朱晦翁闻其名,就见,与谈通夕,所着有《医术地理拨沙图》。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为太医令,烈祖好食饴,喉中噎,国医莫能治。廷绍独谓当进楮实汤,服之果愈。或叩之,答曰∶咽因甘起,故以楮实汤。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明远,新安婺源人,以医鸣世,十五代至嘉,以儒通医,活人尤着。宋理宗不豫,召至,一进药,遂安。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为宋朝医,有超见,论病源皆深究《素》、《难》之理,所着有《养生必用》。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宋良医,人病应声者求疗。澄云∶古无此方,惟以本草药名尽呼之,每呼一声,腹中辄应,唯一药即不应,再三呼之,无声,即此药为主,治之痊愈。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号无求子,吴兴人,善医,尤邃于《伤寒》,潜心数十年,穷经义之要,而成《活人书》,奏进。道君朝授奉议郎、医学博士。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字子充,新安古歙人,精研医学,闻有长于己者,虽千里求之不惮。时闻蕲水庞安常医名,遂往从之。又闻蜀中王朴太素脉,亦往师之,得其秘而归。术益高而名益着,江右缙绅士夫咸往就诊。
    

[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 
    以医名越,专用成方。及丹溪出,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故其方书,遂不盛行也。
    


前一页 ◇
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