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重舌鹅口
    舌者。心之苗也。以为君火。其体本热。而况小儿以纯阳之躯。先受于胎。复感热于外。其之症。未必皆儿之自病。或者其母有以致之也。古人云。若要小儿安。常令饥与寒。饥则不致于伤脾。寒则不致于生热。此保婴之道乎。所谓寒者。亦非使之冻也。惟令常温。不至甚暖耳。冷暖得宜。岂复有鹅口重舌之患耶。然何以名之曰重舌。重者舌下肿突。其状又若一层。故谓之重。非真有两舌也。何以名之曰鹅口。鹅口者。满口皆白。有似鹅之口中。俗谓之雪口是也。分而言之。重舌属心。鹅舌属脾。合而言之。总为心热。何者。心统于脾。故曰治于口也。使不由于心热。则口虽白。而舌自赤。何为而舌上皆白耶。大法内服泻心清热之剂。而外敷凉药。则重者可消。白者可退矣。
    

[卷之六\重舌鹅口] 立方
    
    清热饮
    治重舌。
    黄连生地(各一钱)甘草木通连翘石莲子(各五分)淡竹叶七片。时时灌入口中。
    
    泻脾饮
    治鹅口。
    山栀石膏黄连(各八分)生地黄芩白茯苓(各七分)灯心十茎。徐徐灌之即愈
    凉心散
    重舌鹅口。皆可吹入舌上。
    青黛硼砂黄连(人乳拌晒)人中白(各二钱过)风化硝黄柏(各一钱)冰片()上为极细末吹之。并治口疳。
    

[卷之六] 丹毒门
    丹毒火症也。得于胎热。其母受胎之后。不忌胡椒姜蒜。煎熬炙爆。酒面之类。或感风热。
    或不节房事。皆能助火。火邪内攻。胎受其毒。而传气于儿。故小儿出胎之后。多有是症。
    近则五六日。或十日。或半月。远则弥月之后。或两三月。其症形不同。或颏下如樱桃突出。色赤而光。谓之赤瘤。或遍身红点如洒珠。谓之丹疹。或遍身红肿。热气如蒸谓之火丹。
    或小腹HT上阴囊等处。忽然红肿如霞。流行不定。谓之赤游丹。病名非一。总为丹毒。丹毒入腹。腹胀不饮乳者死。必于未入腹之时。急服退毒凉剂。外用小刀轻轻刺出恶血。犹有可生。其入腹者。无如一泻。间有泻而得生者。乃千百中之一也。诸丹毒。惟赤游丹为至危。
    善保婴者。若见小儿多啼。多哭。多乳。则遍视其身上。一有红色即急治之。苟看视不周。
    丹毒在身。而母犹未觉。及至觉时。已入腹矣。救之奚及。丹毒惟丝瘤不治。因久服热药迫热在胎。非药所能解也。
    

[卷之六\丹毒门] 立方
    
    解毒汤
    治小儿一切肿硬赤。诸般丹毒。初起即服立愈。
    黄芩横柏黄连(各一钱)甘草连翘天花粉皂角刺(各五分)竹叶十片。不拘时呷之。
    
    化毒饮
    治火丹遍身红肿。
    赤芍当归甘草大黄(各八分)水煎不拘时服。
    
    防犀饮
    治丹疹遍身。如洒珠者。
    防己(三钱)朴硝犀角黄芩黄升麻(各八分)淡竹叶十五片。煎服。
    
    消毒饮
    治五种丹毒。
    郁金天花粉干葛(各一钱二分)甘草赤芍(各八分)灯心二十茎。不拘时服。
    
    慰毒散
    多年胞衣化开。同金汁涂之。神效。
    又方绵羊脑子。同朴硝研贴患处。并治赤瘤神效。十种丹毒。三日不治。毒入肠胃。则不可救。治法录后。
    一从头项起。肿用葱白研汁涂之。二从头上起红肿痛。用赤小豆末。鸡子清调搽。
    三从面起红肿。用灶心土。鸡子清调搽。四从背起赤点。用桑白皮为末。羊脂调搽。五从两臂起赤肿黄色。用柳叶烧灰水调涂。六从两胁起虚肿。用生铁屑和猪粪调搽。七从脐上起黄肿。用槟榔末。米醋调搽。八从两脚起赤肿。用乳香末。羊脂调搽。九从两脚有赤白点。用猪槽下土。麻油调涂。十从阴上起黄肿。用屋漏处土。羊脂调搽。
    

[卷之六] 中恶门
    (天吊客忤夜啼)中恶天吊者。为恶鬼之气所中。两目上撺。吊起而不能也。此因胎气不足。精神失守。
    而鬼得以犯之矣其症面白带青。或土色。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拘挛。身冷如冰。有似于惊风。而实非惊风也。又有所谓客忤者。非中恶之谓也。乃偶见生人异物。卒然惊骇。啼哭不止。心志恍惚。闻响即跳。常欲躲避之状者是也。如为所忤犯。故为客忤。岂以客为鬼乎。又有所谓夜啼者。非客忤之谓。乃心经受热也。其症至夜即啼。百计安之。而不能止。盖心为君火。而主于血。夜则血归于肝。而心虚火炽。故烦燥不宁。而多啼也。
    

[卷之六\中恶门] 立方
    
    定神散
    治中恶天吊。
    茯神远志胆星麦门冬(各五钱)石菖蒲(二钱)琥珀(一钱五分)为上末。每服二钱。滚汤调下。
    
    抱龙丸
    治中恶天吊。夜啼客忤等症。每一丸。姜汤下。(方见惊风门)
    安魂汤
    治客忤立效。
    枣仁茯神远志(各一钱)当归胆星(各七分)灯心二十茎煎服。
    
    保安丸
    治夜啼。
    人参麦门冬黄连茯神龙齿远志(各五钱)朱砂(一钱五分)金箔(二十片)上为末蜜丸。朱砂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滚汤化下。
    

[卷之六] 吐泻门
    (附食积伤食)小儿吐泻交作。人皆以为脾胃受寒。不能容饮食。故上则为吐。下则为泻。此据其病形而言耳。而不知脾胃受寒者。止于腹中偎偎作痛。或微泄或吐痰涎而已。其势殊无可畏。至于大吐大泻。一时发越。津液顿亡。面目乍瘦。岂受寒之为病哉。必是平素先伤饮食。郁蒸作热。蓄之既久。将发未发。一感外之风势。势不可遏。故攻击脏腑。一齐而至。遂令小儿困惫。当此之时。若以为吐泻空虚。即投补剂。尽温热之药。立见危亡。慎之慎之。如有吐而无泻。或有泻而无吐者。乃有寒热之分。吐酸臭而苦者热也。清痰则非热矣。泻臭秽而不可

[卷之六\吐泻门] 立方
    
    藿半散
    治小儿吐酸苦者。
    黄连(姜汁炒)半夏(姜制)藿香(各五钱)白茯苓砂仁(各三钱)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姜汤调下。
    
    安然汤
    治吐清痰者。
    白豆蔻苏子藿香(各一钱)胆星陈皮(各八分)生姜五片。不拘时煎服。
    
    霞龄散
    治小儿吐泻交作。
    木瓜浓朴砂仁藿香(各五钱)木通白扁豆黄连(姜汁炒)白芍广木香(各三钱五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滚汤调下。
    
    和脾温胃散
    治小儿泻利清水不止。
    陈皮苍术白术白茯苓甘草防风(各五钱)肉桂(二钱)上为末。姜汤调下一钱。
    
    消滞调脾饮
    治小儿泄出臭秽之极。
    陈皮滑石黄连(各八分)神曲麦芽白芍车前子泽泻(各六分)生姜三片。
    不拘时煎服。
    
    香橘丸
    治吐泻。或食积所伤。肚腹作痛。脾胃不和。
    蛔虫上行。并皆治之。
    橘红茯神青皮麦芽浓朴山楂(各二两)砂仁三棱神曲人参泽泻(各)甘草(五钱)上为末。蜜丸如龙眼。每服一丸。姜汤化下。
    

[卷之六\吐泻门] 附食积伤食。
    
    消磨散
    治小儿诸食所伤。以致肚腹膨胀。面色黄瘦。
    蓬术三棱陈皮山楂草果(去壳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
    
    针砂丸
    治小儿腹中食积成块。坚硬如石。作疼痞块。身面俱黄。肚腹胀大。
    针砂(四两红醋淬七次)使君子(肉)三棱(各二两)草乌(一两去皮醋煮)南木香皂麻(红)鸡肫皮(各二两炒)虾蟆蛆芦荟(各二两五钱)上为末。以楝树皮煎汤为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或三四五六分。临睡苦茶下。
    
    连脾饮
    治小儿饮食所伤。腹中作痛。脾气不调。
    香附萝卜子陈皮山楂(各六分)广木香白术青皮丁香(各四分)生姜二片。不拘时温服。
    


前一页 ◇ 立方
后一页 ◇ 惊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