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噎膈门] 脉云
    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血虚者。必数而无力。痰者。寸关沉滑。气滞者。寸关沉而滞涩。
    

[卷之三\噎膈门] 立方
    
    透关散
    治噎膈不通。痞满气结。饮食难下。
    白豆蔻子丁香沉香(各四钱)青皮(醋炒)香附(醋炒)橘红枳实(各五钱)青礞石(过三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煮酒送下。
    
    神仙蒸脐法
    治噎膈。极危重症。服药不效。用此法神验。并一切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遗精白浊。痞块蛊胀。中风不语。妇人赤白带下。效妙种种。不能尽述。
    大附子(一个重一两童便浸焙)人参白茯苓鹿茸青盐莲蕊真川椒(各一钱)上为细末。填入脐中。外用槐钱盖上。将蕲艾灸五壮为度。
    
    黄金散
    治噎膈。汤水不能下。
    螺蛳(淘净养于瓷盆内俟吐出壳内之泥晒干五钱)牛黄(五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烧酒送下。
    又方治鼠噎。
    鼠粪(烧灰存性)莱菔子(炒)白豆蔻(炒)沉香(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送下。
    
    分气饮
    治远年近日噎膈神效。
    藿香枇杷叶贝母(去心)陈皮(各一钱)当归浓朴(姜汁炒)沉香香附(醋炒)苏子(炒)白豆蔻(各一钱五分)生姜五片煎服。
    
    二豆灵丹
    治噎膈如神。
    雄黄(二钱)百草霜(五钱)乳香砂(各一钱五分)乌梅(十二个)绿豆黑豆(各四十九粒)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用一丸。噙口中。不待化尽。以白面饼浸湿压下。坐功取效。净心少坐。用意在丹田。直穿过尾HT。尾HT行至泥丸。并九宫一转。落下口中。虚咽一口送下。引至丹田。少停再行。如此三十六遍。每日做七次。夜间做五次。七日全愈。验过数人。效妙通神。
    

[卷之三\噎膈门] 附梅气
    梅气。乃七情所伤。痰气郁滞。结在咽喉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者。是也。
    

[卷之三\噎膈门] 附梅气
    
    加味二陈汤
    治六郁七情。神思所伤。结成痰芥芥喉中。咯之不出。吐之不下。
    白茯苓陈皮半夏(各一钱)浓朴桔梗枳实黄芩贝母(去心)苏子(各一钱二分)甘草肉桂(各二分)生姜三片。煎服。
    
    丁香透膈丹
    治一切梅气。
    槟榔半夏(姜矾制)木香砂仁(炒研)枳壳(二两芭豆四十九粒入内紫好酒醋煮干去芭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六分。姜汤送下。
    

[卷之三] 脾胃门
    五脏之有脾胃。犹五行之有土也。天一生水。得土之五而成六。地二生火。得土之五而成七。天三生木。得土之五而成八。地四生金。得土之五而成九。天五生土。复得土之五而成十。五行无土。不能成五行。五脏无脾胃。不能资五脏。脾胃者。五脏之本也。心肝肺肾不能容饮食。能容之者。脾与胃也。饮食入于脾胃。而精气行焉。味之咸者。先入于肾。所谓水得土而成水也。味之苦者。先入于心。所谓火得土而成火也。味之酸者。先入于肝。所谓木得土而成木也。味之辛者。先入于肺。所谓金得土而成金也。味之甘者。本宫受之。而实所以调和五脏。所谓土又得土而后成也。夫然后肾水常滋。心火常净。肝木调达。肺金清润。而周身脉络无不贯通。病无自而作矣。故善保身。惟养脾胃而已。若不节劳即伤脾。而四肢于是乎倦怠。不节食即伤胃。而中脘于是乎痞塞。湿土之气郁而不发。则鼓胀黄胆之疾成。湿土之气溃而下注。则痢疾泻泄之病作。而脾胃之症此为极矣。不但已也。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由是为腰痛。为烦渴。为膀胱胀满。而肾斯病矣。为恍惚。为怔忡。为烦燥。而心始病矣。为吞酸。为吐酸。为胁胀。为多怒。而肝始病矣。为咳嗽。为喘急。为呃逆。而肺始病矣。五脏之病。虽亦有自为病者。未可皆归罪于脾胃也。而病之始于脾胃者居多焉。人其可以不调理脾胃乎。要而言之。饮食劳倦。皆宜有节。而二者之间又以节饮食为至要盖胃居脾下。饮食之所聚也。而克化之权。则在于脾。脾覆乎胃运阖辟之机。无一时而不动。胃火上升。脾火下降。气常温暖是以饮食易消。若嗜味而过饱。则充塞胃口。上碍于脾。脾虽欲动。不能动矣。其能以克化乎。此所以调理脾胃。又莫先饮食之节也。
    

[卷之三\脾胃门] 脉云
    脉喜沉细而缓。带洪数者。即是病至。
    

[卷之三\脾胃门] 立方
    
    加味四君子汤
    调理脾胃。进饮食。
    白茯苓白术人参(各一钱二分)甘草陈皮浓朴莲子(各一钱)水煎温服。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吐泻日久。大病后调理。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去皮)山药(炒各八钱)甘草(五钱)桔梗白扁豆(炒)莲子(去心炒)薏苡仁(炒各一两)上为末。每二钱。空心米饮汤送下。
    
    平胃散
    和胃健脾。祛湿消食。
    苍术(米泔浸炒)陈皮(各一两)甘草(炒三钱)浓朴(姜汁炒八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滚汤送下。
    
    香橘饮
    治脾脏不和。饮食不进。神思困倦。
    白茯苓香附(各一钱五分)石斛橘红人参砂仁(各二钱)枣二枚。煎服。
    
    调中和胃丸
    治脾胃不和。食后反饱。肌肉渐瘦。酒后泄泻。
    白术(土炒)苍术(炒)半夏(姜矾制)浓朴(姜汁炒)砂仁(炒)白豆蔻(炒)广木香薏苡仁(炒)泽泻(各一两五钱)肉豆蔻(面包煨)沉香山药(炒各八钱)上为末。以水法为丸。每服二钱五分。空心白滚汤送下。
    
    升阳益胃汤
    治脾虚胃弱。逢春口淡无味。遇夏炎天恶寒。
    黄人参半夏神曲当归(各一钱)黄连柴胡升麻草豆蔻陈皮甘草(各八分)枣五枚煎服。
    

[卷之三] 心痛门
    (附怔忡惊悸健忘附颠狂附邪祟)心痛者。非真心痛也。乃心胞络与胃脘痛也。然果何以知之。盖心胞络护捧其心。脉络相系位居心之四旁。火载痰而上升。碍其所居。胞络为痰相轧。故脂膜紧急而作痛。遂误认以为心痛也。胃脘近心。位居心下。而络于脾。饮食过多。不能克化。伤乎胃脘。病根常在。略伤饮食。即闷闷作痛。亦误认以为心痛也。大抵痛而有痰。常觉恶心。呕去痰即宽者。即为之心胞络痛也。痛而作饱。时时嗳气。直至饥而缓者即谓之胃脘痛也。又有痛时得饮热汤酒而稍缓者。乃寒气客于心脾之间也。又有心头作痛。其痛应于背心者。乃忧郁悲思积而成病也。又有心头急痛。唇白毛竖口吐黄水者。乃虫之为害也。又有心头结疼。逆气上腾。如虫搅扰。自觉胸中唧唧作声者。非虫也。乃死血随气而动也。又有一月一发。或一月两发。或二三月一发。其发也。疼极闷死。搔爬无措。涎水一涌而即苏者。乃寒积于心脾之间。安堵不动。一为恼怒劳倦所伤。则寒痰乘势涌起。泛溢胃口。迷塞心窍故闷疼而欲死。涎水一涌而出。则胃口渐宽心窍渐通。而复苏也。凡此皆可施治。惟平素原无心痛之疾。卒然大痛无声。面青气冷。切牙噤齿。手足如冰冷者。乃真心痛也。盖寒邪直犯君火。旦发则暮死。暮发则旦死。不救之症也。
    


前一页 ◇ 噎膈门
后一页 ◇ 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