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诸痛门] 立方
    
    蠲疼汤
    治周身仵痛。
    防风羌活苍术(各一钱)木瓜当归威灵仙乌药生地(各二钱)白芍秦艽川芎(各八分)水酒各半。煎服。
    
    定疼汤
    治肩背项脊痛并背心痛此其寒痰不散。
    独活羌活本(各二钱)川芎甘草防风前胡当归(各一钱五分)陈皮肉桂苏子(各八分)酒煎温服。
    
    拂疼饮
    治手臂肿痛。皆因湿痰湿火或风寒凝滞不散。
    乌药南星僵蚕川芎麻黄(各一钱)苍术桂枝白术橘红(各一钱)竹沥(一杯)水煎温服。
    
    活络饮
    治肢节疼痛。
    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半夏(姜矾制)南星桑寄生秦艽生地苍术(炒各一钱五分)临服加酒一杯。
    
    降气汤
    治胸膈作痛。胀闷喘急。饮食难进。
    木香当归苏子生地(各二钱)宿砂丁香山楂青皮枳壳大腹皮(各一钱)水煎温服。
    
    手拈散
    治心腹腰胁。两肋疼痛。并瘀血凝滞。
    草果玄胡索五花脂乳香没药沉香阿魏(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煮酒调送下。
    
    通达饮
    治小腹胀痛。溺涩不通。内有蓄血结聚。
    当归桃仁(去尖)大黄(酒煨)猪苓泽泻木香(各二钱)附子滑石玄胡索(各一钱二分)加灯心三十茎。食前服。
    
    立效饮
    治妇人为房事所伤。阴户内胀疼难忍。一服立瘥。
    川芎当归玄胡索丹皮姜黄大茴香红花(各一钱五分)桂心秦艽赤芍(各八分)临服加煮酒一钟。
    
    流气饮
    治刺痛。皆因心事忧郁。不得舒畅。而作痛如刺。
    白檀香沉香乌药桔梗(各一钱五分)香附白豆蔻枳壳宿砂苍术(各二钱)水煎温服。
    

[卷之三] 头痛门
    头居身体之上。为诸阳之会。其位至高。犹山之有巅。木之有杪也。风之起也。愈高而愈狂。山巅木杪先得之。故云行如飞。叶落如雨。皆风使之然也。头居上体。为风之所先及。然以其会乎诸阳。而不畏寒。故人多忽之。而不知所避。风邪一入头即痛焉。是以头痛之症。
    风痛居多。夫风何以能痛也。盖风之为物也善行而数变也其性易入。其气易感。头之诸阳内聚而拒风。风之势内外攻以抗阳。风与阳相争。两不肯伏。交战至于高之分。而头之诸经始病矣。以诸阳之强。且不能以胜风。而况以诸阴乎。其有气虚血虚而作痛者。虽系本原之不足。而实风之为病也。盖虚之所在。邪必辏之。使无风之入。惟觉眩运而已。何以作痛耶。但其气血已虚。无力拒风。风虽入而不与争。故其痛亦不甚也。其有饮食不消。痰涎涌上而作痛者。非风之罪也。宜审而治之。
    

[卷之三\头痛门] 脉云
    内经曰。寸口脉短者头痛也。脉经曰。阳弦头痛定无疑。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皆易治。
    

[卷之三\头痛门] 立方
    
    清巅抑火汤
    治血虚头痛。并偏正头风。
    本当归生地川芎(各二钱)防风蔓荆子黄连石膏白芍白芷(各一钱)加葱白五枚。生姜三片。煎服。
    
    千金一笑散
    治诸般头疼并一切头风。
    北细辛人参秦艽甘菊花(各一钱五分)白芷甘草当归薄荷(各二钱)葱白五枚。煎服。
    
    空青散
    治偏正头痛。年深日久不愈者。并疗风寒湿热。头上及脑痛。惟血虚者。不宜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酒炒)防风羌活(各一两)甘草(一两五钱)黄芩(三两一半生一半酒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清茶调下。
    
    羌活附子汤
    治寒冬犯脑痛。及齿痛。名曰脑风。
    麻黄大附子防风白芷白僵蚕(各六分)黄柏苍术黄佛耳草甘草(各一钱)升麻(三分)水煎温服。
    
    点眼丹
    治一切头痛。心腹绞痛。又治搅肠沙。盘肠气痛疝痛。
    牙硝(二钱)麝香朱砂雄黄(各五分)上为细末瓷罐收贮。临病以银簪蘸药。点两眼内。立时取效。
    
    灵速散
    治一切头痛立愈。
    细茶(一两水二钟煎至半钟去渣)白芷细辛牙皂紫苏薄荷(各三钱)煎七分。
    风入太阳经。则发际痛脉浮紧。恶风寒。以羌活为君。川芎。升麻。白芷。防风。甘草风入阳明经。则额前痛。兼鼻痛。脉浮缓。发热恶寒。以白芷为君。羌活。升麻。川芎。防风为佐。
    风入少阳经。则两鬓间及额角痛。脉弦。往来发热。以柴胡为君。川芎。升麻。羌活。
    风入少阴经。则头骨紧痛。以细辛为君。独活。防风。黄柏。白芷为佐。
    风入厥阴。太阴之交。则顶巅痛。以本为君。升麻川芎。牙皂。甘草为佐。
    

[卷之三] 头眩门
    头痛之外。又有头眩。虽无痛苦。而精神眩耀。所见之物。皆颠倒摇动。身如浮云。足如履空。饮食下咽即吐。胸中怏怏。眼花不定。乃其症也。此为风动肝木。根本皆摇。卷痰上升。迷乱清气故耳。
    

[卷之三\头眩门] 脉云
    左数热多。涩芤死血。右实痰积火盛。凡脉溢大者。必眩。
    

[卷之三\头眩门] 立方
    
    定眩饮
    治头眩眼花。
    明天麻青皮薄荷柴胡半夏(各二钱)山茱萸龙胆草枳壳黄连(各二钱)
    和荣汤
    治气血两虚头眩。
    人参当归白术生地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各二钱)水煎温服。如有痰。加生姜汁。竹沥。
    
    止旋饮
    治冒雨中湿。实火上炎头眩不可当者。
    大黄(酒炒五钱)茶(八钱)枳实(三钱)生姜七片煎服。
    

[卷之三] 咳嗽门
    (附哮附喘)有声无痰之谓咳。有痰无声之谓嗽。有声有痰者名曰咳嗽。然谓无声者。非全无声也。
    咳而易出。声之不甚响也。谓无痰者。非果无痰也。嗽而费力痰之不易出也。分而言之。咳为在肺。嗽为在脾。合而言之。肺与脾迭相为用。而又互相为害者也。使肺不受热。则化气自清。亦可以利脾。而何至于生痰。脾不受热。则游溢情气。自足以滋肺。而何以至于成嗽。
    此肺与脾之互相为害也。由是观之。则脾肺虽分二经。而咳嗽总为一病。病之所由。成皆火之所致也。虽然火固能致病矣。而亦有得于外。或伤于风。或伤于寒热。如此之类。种种不同。亦皆归咎于火乎。殊不知始之者。风寒与热也。而成之者火也。内外夹攻。病斯成焉。
    而不可以一端求也。然此特论夫咳嗽之由耳。而咳嗽之名非一言之所能尽悉。而数之有火痰嗽。湿痰嗽。郁痰嗽。顽痰嗽清痰嗽风寒痰嗽。酒食痰嗽。干咳嗽时行嗽。瘀血嗽。与大肺胀嗽之异焉。而诸嗽之形症。又何以别之。盖火痰嗽者。嗽必面赤。声多痰少。用力久而后出。脉数喘急是也湿痰嗽者。喉中漉漉有声。嗽而易出者是也。郁痰嗽者。胸臆胀满。
    连嗽不出。喉中有喘声。夜不得眠。上饱下饿者是也。顽痰嗽者。胶住咽喉咯不能出必努力大嗽。而后出少许。如脂膏之状者是也。清痰嗽者。必待嗽而后出。其痰不稠粘者是也。
    风痰嗽者。肺气壅盛。必顿嗽而后出。其痰浮而有沫。状如津唾。而略稠粘者是也。寒痰嗽者得于秋冬之交。或为冷雨所淋。或为冷风所侵。或露卧星月。或寒天入水所致。其嗽必哮喘。而或肩背觉寒。得热汤饮之则缓者是也。酒痰嗽者。醉后感冒风热。腹中有酒积。饮浊酒即发者是也。食积痰嗽者。
    每食后则嗽。胸膈不宽。其痰稠粘。觉有甜意。面上蟹爪路。一黄一白者是也。干咳嗽者平素阴血不足。虚火有余。喉中常痒。痒即频嗽。有声而无痰是也。时行嗽。发寒热鼻塞气急。瘀血嗽。喉间常有腥气。肺胀嗽。动则喘满气急或左或右眠不得者。此痰与瘀血碍气而病也。又有嗽而两胁痛者。名曰肝咳。有嗽而腰软痛者。名曰肾咳。有嗽而中脘作痛者。名曰脾咳。有嗽而鼻流清涕者。名曰肺咳。有嗽而口苦舌干者。名曰心咳。又有嗽而遗尿者。气虚也。又有嗽而五心烦热者。血虚也。凡治病者。当精详而审之。
    


前一页 ◇ 脉云
后一页 ◇ 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