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七气汤 |
治七情郁结,霍乱吐泻。 半夏(汤洗)浓朴白芍茯苓(各二钱)桂心紫苏橘红人参(各一钱)姜枣水煎服。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通脉四逆汤 |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一两)甘草(炙,二两)冷汗面赤者,格阳于上也。加葱九茎以通阳。 喻嘉言曰∶阳虚之人,虽有表症,其汗仍出,其手足必厥。才用表药,立至亡阳。不用表药,外邪不散,故用前汤加葱为治。如腹痛者,真阴不足也,加芍药二两以敛阴;咽痛阴气上结也,加结梗一两以利咽;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二两以助阳补气血;呕吐加生姜二两以散逆气。以上皆通脉四逆汤加减法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白术膏 |
补胃健脾,和中进食。 白术十斤,取于潜出者,先煮粥汤待冷浸一宿,刮去皮,净,切片,用山黄土蒸之,晒干,再以米粉蒸之,晒干。止用水百碗,桑柴火煎至三十碗,加白蜜二斤,熬成膏,每服一酒杯,淡姜汤点服。 太阴主生化之元,其性喜燥,其味喜甘,其气喜温,白术备此三者,故为中宫要药。配以白蜜和其燥也,且甘味重则归脾速,陶氏颂云∶百邪外御,六腑内充,味重金浆,芳逾玉液,岂无故而得此隆誉哉!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胃苓汤 |
即五苓散平胃散合。 苍术(制,一钱五分)浓朴(制)陈皮白术(炒)泽泻猪苓(各一钱)茯苓(一钱二分)甘草(五分)肉桂(四分)姜枣水煎服。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保和丸 |
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制)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莱菔(各一两)为末,炊饼丸,白汤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治中汤 |
人参甘草(炙)干姜(炮)白术(炒)青皮陈皮(各等分)上用水煎服。 呕甚者,加半夏。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 |
桂枝(二两五钱)芍药甘草(各一两)胶饴(半升)生姜(一两五钱)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每服一两,水煎去渣,入饧两匙服。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人参安胃汤 |
治脾胃虚热呕吐,或泄泻不食。 人参(一钱)黄(二钱,炒)生甘草(五分)炙甘草(五分)白茯苓(四分)白芍(七分)陈皮(三分)黄连(二分,炒)水煎服。 脾胃虚伤,补中益气,或四君子、异功散可也。此独于其温剂中加芍药之酸寒、黄连之苦寒,盖因乍虚而内有燥热,故暂用以伐标也。白术为补胃上药,何不用乎?此名安胃与补胃不同,胃气纯虚,术为要品,今虽虚而有燥热,则胃不安未至纯虚也,故不用术耳。以三钱之参,投以二分之炒连,与世之肆用苦寒者不同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藿香正气散 |
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泄泻,或作疟疾。 桔梗大腹皮浓朴升麻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藿香(一钱五分)紫苏(一钱)姜枣水煎服。 正气强旺则外无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则内无停食之患。稍有不足,外感内伤交作,以甘、桔、紫苏辛甘散其外邪;浓朴、大腹苦辛通其内滞;藿香为君主,内可和中,外可解表,统领诸剂,成功正气,赖以复矣,故名藿香正气。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糯皮竹茹汤 |
治久病虚羸,呕利不已。 橘皮竹茹(各一钱五分)人参生姜(煨)甘草(各一钱)大枣(二枚)久病而虚,肺金失下降之,令心火肆炎上之权,呕逆所由也。滋以生姜、橘皮辛温导其下降;竹茹、生草、甘寒禁其上炎;人参、大枣强胃扶脾而安其转输之职,呕自止矣。如因于寒者,以丁香代竹茹,毋守株而不变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大半夏汤 |
治胃虚呕吐。 半夏(汤洗,五钱)人参(三钱)白蜜(二钱)水二碗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八分温服。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治干霍乱神方 |
用生明矾、食盐各六七分,共研极细,用热水凉水各碗许调和,令患人顿饮。即探吐之,如此一二次,无不愈者。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姜橘汤 |
橘皮(去白)生姜(留皮,各三钱)水一钟,煎六分服。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葛花解酲汤 |
专治酒积,上中下分消。 白豆蔻砂仁葛花(各一钱)木香(一分)青皮(六分)陈皮白茯苓猪苓人参(各三分)白术(炒)神曲(炒)泽泻干姜(各四分)水煎服。 曲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醒也;茯苓、猪苓、泽泻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醒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醒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桂枝麻黄汤 |
方见伤寒门。 张子和曰∶飧泄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有病此者,腹中雷鸣,水谷不分,小便滞涩,服涩药温药不效,炙中脘脐下数十,燥热转甚,津液枯竭,延予视之,脉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加姜枣煎,连进三大剂,汗出终日至旦而愈。次以胃风汤,和其脏腑,食迸而安。《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故可汗而愈。按∶风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故泄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四神丸 |
治脾肾虚寒,大便大实,饮食不思。 肉果(面煨)五味子(各二两)补骨脂(四两)吴茱萸(水浸,一两)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去皮,和丸桐子大,每服四钱,空心米饮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茱萸断下丸 |
治脏腑虚寒,腹痛泄泻,大效。 吴茱萸(炒,二两)赤石脂干姜(各一两五钱)缩砂仁艾叶(炒)肉豆蔻附子(制,各一两)共为细末,面糊丸,每服三钱,米饮送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二神丸 |
破故纸(炒,四两)肉豆蔻(生,二两)为末,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同煮烂,去姜取枣肉和丸,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椒附丸 |
治泄泻久重,其人甚虚。 椒红(炒)附子(炒,各五钱)山萸肉(二两)桑螵蛸(炙)鹿茸(酒蒸)龙骨(各三钱)为末酒糊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当归浓朴汤 |
治肝经受寒,面色青惨,厥而泄利。 当归(炒)浓朴(制,各二两)官桂(三两)良姜(五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经》曰∶肾司闭藏,肝司疏泄,肝肾气虚为病泄泻,何也?盖肾者,所处在下,大小二便之门户,而肝者,又为门户约束之具,肝肾气实,则能闭、能束,故不泄泻。肝肾气虚,则闭束失职,故泄泻也。又肝者,脾之贼,肝经正虚邪盛,木能克土,亦作泄泻。此当归浓朴汤所以实肝而止也。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香茸丸 |
治日久冷泻。 鹿茸(五钱,酒浸、炙)乳香(二钱)肉豆蔻(一两)每个作两片,入乳香在内,面里煨,为末,陈米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天下受拜平胃散 |
治脾胃不和,呕吐痰蒸,胸膈痞滞,饮食不甜。 浓朴陈皮(留白)生姜炙甘草(各二两)南京小枣(二百枚,去核)茅山苍木(米泔水浸一宿,去皮,晒干,五两,锉)水五升,煮干,捣作饼子,晒干,再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点服。泄泻,姜五片,乌梅二个,水盏半,煎服。一方加藿香、半夏曲。 |
[杂症大小合参卷五\方脉泄泻合参] 养胃汤 |
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呕吐翻胃。 人参丁香砂仁肉果附子(炮)白豆蔻甘草沉香橘红麦芽神曲(各三钱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二钱,姜盐汤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