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证要法\表证类] 痧证 |
病起于骤然,或气逆面青,肢冷目暗,俗称迷痧是也。或腹中绞痛,俗称绞肠痧是也。身上有斑点,如痧,或用麻刮之,累累如朱砂,故名曰痧。此乃风寒湿邪,或山岚瘴气,袭于肌表之间,而成此证。浅者刮之,深者刺之,宜急救。迟者邪干于脏,而气机不转,即不能救矣。 刺法 以针刺手腕中,足委中,及十指出血。(按∶手腕中,当是内关穴) 刮法 用手掌着热汤,重打手腕、足委中,至红紫有大斑如痘大。(按∶此刮法,实为拍打法也。) |
[杂证要法\表证类] 中风 |
中风之家,其人素有土湿木郁之病,土湿则脾弱,而气不能达四肢,手足或有时顽麻。 木郁则肝虚,而血不能荣诸筋,支节或有时枯硬。一旦猝受风邪,外而皮毛窍闭,内而经藏气郁,其脏腑湿盛者,必至痰壅心肺,故神迷言拙,则痴喑之病作矣。其经络燥盛者,必至火铄血脉,故筋挛支拳,则瘫痪之病成矣。人必本气先伤,而后风邪得以中之。故邪中于络,口眼斜。邪中于经,手足不遂。邪中于腑,语言错乱,即不识人。邪中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如中风之浅者,只口眼邪,以驱风活血汤主之,此散微邪法也。如血分虚,而左半偏枯者,以桂枝归苓汤主之。如气分虚而右半偏枯者,以黄姜苓汤主之。如中风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言,小续命汤主之。如风邪国中,手足不遂者,以祛风汤主之。如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以葶苈散主之。此证明明是风,即可以风治之,不可与脱证相提并论。凡一切补益之药,万勿轻施,庶可以治风病矣。 驱风活血汤 竹沥(五钱)独活(三钱)生地汁(五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取微汗。 桂枝归苓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当归(三钱)茯苓(三钱)川芎(二钱)生姜(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姜苓汤 黄(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麻黄(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生姜可用一、二两。如中风血枯筋燥,阿胶、首乌之类,亦可暂用,要当适可而止。如大便结燥者,宜用阿胶、苁蓉以滑大肠。 如风家,肢节拳缩,宜用熨法。右半用黄、茯苓、生姜、附子,左半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用布包,外以布巾缚住,以火钏温之,汗出即舒矣。 小续命汤 麻黄(二钱)防己(二钱)防风(三钱)芍药(二钱)黄芩(二钱)甘草(二钱)生姜(五钱)人参(二钱)杏仁(二钱)附子(二钱)川芎(二钱)桂枝(二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如痰火太盛,附子可去。 祛风汤 防风(三钱)桑叶(三钱)秦艽(三钱)天麻(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杏仁(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葶苈散 葶苈(三钱)白芥子(三钱)甘遂(一钱)共研末,每服五分,宿痰即从便下。 |
[杂证要法\表证类] 历节风 |
历节风者,风寒湿之邪,伤于筋骨者也。其证支节疼痛,足肿头眩,短气欲吐,身羸发热,黄汗沾衣,色如柏汁。此缘饮酒,汗出当风取凉,酒气在经,为风所闭,湿邪淫,伤于筋骨。其经络之中,则是湿热。其骨髓之中,则是湿寒。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白术(二钱)附子(二钱)知母(四钱)防风(四钱)麻黄(二钱)生姜(五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如病剧不能捷效,加黄以行经络,乌头以驱寒湿,无有不愈。 |
[杂证要法\表证类] 痹证 |
痹证者,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也。其病有定处,或痛中带麻,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如血痹,并一切痹证之属虚者,以黄五物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 (见上) 黄五物汤 黄(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大枣(四枚)生姜(四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
[杂证要法\表证类] 鹤膝风 |
鹤膝风者,胫细而膝肿是也。为风、寒、湿三气合痹于膝,而成此证,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如气血两虚者,以十全大补汤加味主之。如初起用白芥子研末,以姜葱汁调涂之,敷时患处起泡,泡干脱皮自愈。 桂枝芍药知母汤 (见上) 十全大补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熟地当归黄肉桂白芍(各二钱)川芎(一钱)加姜枣,水煎大半杯,温服。防风、附子、牛膝、杜仲、独活、可随便加之。 白芥子敷法 以白芥子研细末,照法敷之。 |
[杂证要法\表证类] 脚气 |
香港脚者,足履地而受寒暑风湿之气,致成此证也。其初从足起,渐入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遂至杀人。然其证有干湿之不同,湿香港脚者,两脚肿大,或下注生疮,浸淫滋水,以鸡鸣散主之。干香港脚者,两胫不肿,或顽麻,或挛急,或纵缓,为血虚而兼湿气,以四物汤加味主之。如脚气疼痛,不可屈伸者,以乌头汤主之。若上气喘急,及小腹不仁,恐攻心不救者,以肾气丸主之。如香港脚冲心者,以矾石汤浸之。 鸡鸣散 槟榔(七粒)吴茱萸(三钱泡)苏叶(三钱)桔梗(五钱)橘红(一两)木瓜(三两)生姜(五钱)水三大碗,煎至一小碗,取汁;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小碗,取汁;两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三五次,冷服之。冬月略温亦可,天明当下黑粪。 四物加味汤 熟地(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白芍(二钱酒炒)牛膝(二钱)独活(二钱)苍术(一钱)泽泻(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热者,加黄柏、知母、茵陈。寒者,加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之类。 乌头汤 麻黄(三钱)芍药(三钱)黄(三钱)甘草(二钱炙)乌头(三钱)上将乌头咀,用蜜一杯,煎取五分,即出乌头。另四味,以水三杯,煎取一杯,去渣。纳蜜,再煎八分,温服。用茵陈五苓汤,亦效。 肾气丸 熟地(八两)山萸肉(四两)山药(四两)丹皮(三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附子(一两)肉桂(一两)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淡盐汤送下。 矾石汤 矾石(三两)水煎三五沸,浸脚良。 |
[杂证要法\里证类] 心腹痛 |
心腹疼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土湿而胃胆上逆,则痛在心胸,土湿而肝脾下陷,则痛在少腹。 若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痛在当脐,更为剧也。上痛者热多而风少,下痛者风多而热少,而究其根源,总属湿寒所致。如痛在心胸,热多者以柴胡牡蛎汤主之。如痛在少腹,寒多者以姜苓桂枝汤主之。如因食积而疼,宜温下者,以大黄附子汤主之,或以浓朴七物汤主之。如因水积而疼者,以五苓汤主之,或以十枣汤主之。如因血积而疼者,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汤主之。如因痰积而疼者,以姜苓半夏汤主之。如因虫积而疼者,以乌梅丸主之。如无宿物,专属寒湿者,以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主之。 柴胡牡蛎汤 柴胡(三钱)牡蛎(一钱粉)甘草(二钱)栝蒌(三钱)半夏(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胸痹疼,仍宜用金匮方治之。 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当归(三钱)生姜(三钱)半夏(三钱)杏仁(三钱)砂仁(二钱)水煎大半杯,温服。如寒甚,加附子。 大黄附子汤 大黄(三钱)附子(三钱)细辛(二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浓朴七物汤 浓朴(四钱)大黄(二钱)枳实(一钱半)桂枝(一钱半)甘草(一钱半)生姜(二钱半)大枣(二枚)水煎大半杯,温服。呕者加半夏,寒者再加生姜。 五苓汤十枣汤 (方均见痰饮)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丹皮桃仁(去皮尖)芍药(各等分)陈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瘥,加至三丸。 下瘀血汤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个)虫(二十枚去足翅)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杯,煮一丸,取八分,顿服之。 姜苓半夏汤 (方见痰饮) 乌梅丸 (方见蛔虫) 大建中汤 蜀椒(二钱炒去汗)干姜(四钱)人参(二钱)水二杯,煎一杯,去滓,入胶饴四钱,煎取八分,温服,如一炊顷,可食热粥半碗。 附子粳米汤 附子(二钱制)半夏(四钱)甘草(一钱炙)粳米(五钱布包)大枣(二枚)生姜(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日夜作三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