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四诊正法] 六绝脉
    冲阳绝。死不治。足阳明胃经脉在足大指。彼陷中有动脉应指是也。尺泽绝。死不治。
    手太阴肺经脉在手臂曲纹。陷中有动应指是也。天府绝。死不治。手太阴肺经脉在手臂内肩下。有动脉应指是也。太冲脉绝。死不治。足厥阴肝经脉。足内大指后二寸动脉应指是也。
    神门绝。死不治。手少阴心经脉在掌内侧。有动脉应指是也。太溪绝。死不治。足少阴肾经脉在足内踝骨下。有动脉应指是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七独脉
    愚按经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为七独脉而即七诊之义。谓脉失其常候。非吉兆也。经又云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义而非也。故言不死。释谓风者阳病。故偶感于风。而阳分之脉或大或疾经者常期也。或适值去。血而阴分之脉或小或迟或见陷下此皆似七诊之脉。而实非也。皆不可以言。死但非此而得七诊之脉。则凶经又云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此经又言脉息证候之败。而非七诊之比。然其死也。必发哕噫。盖哕出于胃。土气败也。噫出于心。阴邪胜也。可见脉证须要相应。而有胃气。虽属近死之病而亦不死。若其脉证俱败。即非七诊之病。而又不免于死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无脉候
    无脉之候。所因不一。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伤寒痛风痰积经闭。忧惊折伤。关格吐利。气运不应斯皆勿忌。
    

[卷之二\四诊正法] 胜负扶抑脉
    概论不胜春弦。涩欺涩弦气少。病作秋时。无弦。春病无气死推更有兼其所胜。春弦而缓相持。气多为平。气少长夏为病。无弦春病无气可知死期。春弦钩扶易愈。
    春弦滑抑退迟。胜负扶抑。例举可知。
    

[卷之二\四诊正法] 脉证似反
    脉证似反非反。因之而变。无伤。极实而有羸状。寒湿。脉沉细。极虚而有盛候。脉虚大而无常。病虚脉细。因服寒凉而搏指。阴虚出汗。误服参而脉强。伤寒粪秘脉迟胃实宜下。痛风兼秘何妨。
    

[卷之二\四诊正法] 滑伯仁脉诊三要
    诊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得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毛之间者阳也。府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按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取之。其脉应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
    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现。则阴阳伏隐之脉也。六部皆然。
    

[卷之二\四诊正法] 又察脉六法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为脉之。神机也。不明六字则虚实阴阳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
    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毛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
    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
    

[卷之二\四诊正法] 又明脉表里虚实
    表里虚实四字。脉之纲也。表阳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于胃府及脏者皆表也。里阴也。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肺之间。不能越散饮食。五味之伤。留于脏腑之间。
    不能消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
    实者贼邪之气实。繇正气之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正气。实者泻邪气。内经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脉有阴阳乘伏
    难经云∶脉有伏匿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
    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
    

[卷之二\四诊正法] 天和脉
    (参后六十年运气延医)天和脉只论三阴。南天高兮北泉深。太阴专主右尺寸。厥阴尺寸左边沉。少阴尺寸两不应。
    相交相反死相临。天和乃平脉也。诸阳为浮。诸阴为沉。故不言三阳司天在泉。南政以天道言。甲己二岁。论脉则寸在南而尺在北。三阴司天。则两寸不应。太阴司天。右寸不应。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厥阴司天。左寸不应。三阴在泉。则两尺不应。太阴在泉。右尺不应。
    少阴在泉。两尺不应。厥阴在泉。左尺不应。北政以地道言乙丙丁戊寅辛壬癸之岁。论脉则寸。在北而尺在南三阴司天。则两尺不应。太阴司天。右尺不应。少阴司天两尺不应。厥阴司天。左尺不应。三阴在泉则两寸不应。太阴在泉。右寸不应。少阴在泉。两寸不应。厥阴在泉。左寸不应。不应者皆为沉脉也。绀珠经曰∶五行君火不用事。故南政少阴司天。君火在上。则两寸不应。司泉君火在下。则两尺不应。厥阴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寸不应。司泉则左尺不应。太阴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寸不应。司泉则右尺不应。北政少阴司天。君火在上。则两尺不应。司泉君火在下。则两寸不应。厥阴司天。君火在左。故左尺不应。司泉则左寸不应。太阴司天。君火在右。故右尺不应。司泉则右寸不应。凡不应者。谓脉沉而细不应于手也。反之。则沉为浮细为大也。岁当君火在寸。而沉反见于尺。岁当君火在尺。而沉响应于寸。经曰∶尺寸反者死。岁当君火在左。而沉反见于右。岁当君火在右。而沉反见于左。经曰阴阳交者死。又曰学诊之士。必先岁气。良有以哉。李南丰云∶此与仲景丹溪所说不同。然所论深得素问君火以退之旨。故从之。
    

[卷之二\四诊正法] 素问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
    (水)(土)壬辰壬戌岁上太阳(司天)中木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主病眩掉瞑。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司天)中火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
    药食宜也。主病热郁。
    甲辰甲戌岁上太阳(司天)中土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主病湿下重。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司天)中金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病燥闷满。
    丙辰丙戌岁上太阳(司天)中水运(太)下太阴(在泉)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病大寒。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此下总结辰戌年太阳司天。六气之化也。凡子寅辰午申戌六阳年。皆为太过。丑亥酉未巳卯六阴年。皆为不及。太过之气。常先天时而至。故其所生长收藏气化营运皆早不及之气。常后天时而至故。其气化营运皆迟。如交变大论曰∶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本篇后文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皆此义也。
    (金)(火)丁卯丁酉岁上阳明(司天)中木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主灾三宫。
    癸卯癸酉岁上阳明(司天)中火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药食宜也。主灾九宫。
    巳卯巳酉岁上阳明(司天)中土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主灾五宫。
    乙卯乙酉岁上阳明(司天)中金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主灾七宫。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司天)中水运(少)下少阴(在泉)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主灾一宫。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此总言卯酉年阳明司天六气之化也。凡此卯酉十年岁气不足。故气化营运后天。
    (相火)(木)壬寅壬申岁上少阳(司天)中木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掉眩支胁惊骇。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司天)中火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上热郁血溢泄心痛。
    甲寅甲申岁上少阳(司天)中土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体重肿痞饮。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司天)中金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
    药食宜也。病肩背胸中。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司天)中水运(太)下厥阴(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
    药食宜也。病寒浮肿。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
    (土)(水)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司天)中木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三宫。
    癸丑癸未岁上太阴(司天)中火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九宫。
    巳丑巳未岁上太阴(司天)中土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五宫。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司天)中金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
    药食宜也。主灾七宫。
    辛丑辛未岁上太阴(司天)中水运(少)下太阳(在泉)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
    药食宜也。主灾一宫。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
    (火)(金)壬子壬午岁上少阴(司天)中木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
    药食宜也。主病支满。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司天)中火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
    药食宜也。主病血溢上热。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司天)中土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
    药食宜也。病中满身重。
    庚子庚午岁上少阴(司天)中金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咸温。
    药食宜也。主病下清。
    丙子丙午岁上少阴(司天)中水运(太)下阳明(在泉)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
    药食宜也。主病寒下。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
    (水)(火)丁巳丁亥岁上厥阴(司天)中木运(少)下少阳(在泉)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三宫。
    癸巳癸亥岁上厥阴(司天)中火运(少)下少阳(在泉)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九宫。
    巳巳巳亥岁上厥阴(司天)中土运(少)下少阳(在泉)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五宫。
    乙己乙亥岁上厥阴(司天)中金运(少)下少阳(在泉)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七宫。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司天)中水运(少)下少阳(在泉)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
    药食宜也。主灾一宫。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
    愚按人秉天地之气以生天人一理也。五运六气阴阳之变胜复之。作而人身应之。经曰随其气所在期于左右。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寸尺反者死。
    阴阳交者死。又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气。而主病之。阴阳虚实逆从生死。母外此以为气诊矣。
    


前一页 ◇ 脉色逆顺
后一页 ◇ 奇经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