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脉者血之府。精气之源神之。用水谷为宗。盖脉不自行随五脏元真变化于经隧之间。 显见于气口。阴阳之蕴也。自轩岐以下。难经仲景。始约言其要。迨晋王叔和以脉鸣时。撰有脉经。可谓周备详切。惜乎以大小肠诊之两寸。部位错乱。瑕瑜莫掩而后之妄男子高阳生。复创七表八里九道之名。集为脉诀。妄立图形。夫脉从心解。其可以形得耶。庸俚纰缪。大乖经旨。俗医习诵。以为权舆。迨臻颁白。脉理竟昧。讹承惑HT。至今罔觉。于是脉诀行而脉经隐。至内经胗候。越人难经。仲景脉法。则益沦没不彰矣。宋庞安常始得经旨。而有人迎气口之分。西山戴同父复着刊误。亦辟其非。崔紫虚之四言脉法。滑伯仁之诊家枢要。李言闻之四诊发明。立论玄奥。李濒湖之脉学奇经。解释精详。皆有功于后学。允为当世之指南者也。医而知此。何病不瘳。故脉不明则无以别症。症不别则无以施治。脉其可以不辨乎。 夫曰浮。曰沉。曰迟。曰数。曰滑。曰涩。曰虚。曰实。曰长。曰短。曰洪。曰细。曰弦。 曰紧。曰芤。曰濡。曰微。曰弱。曰伏。曰动。曰促。 曰结。曰牢。曰革。曰缓。曰散。曰代。此二十七脉者乃脉之大纲也。逐节解悟。固无难悉。而滑伯仁谓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似乎太简。而实未足以尽脉。尤须察其阴阳乘伏。五行生克者。上下去来至止者。有部位不容颠倒者。有至数不容混淆者。有彼此相类者。 有疑似难别者。有真假相混者。有有胃气无胃气胃气少之殊者。有从四时。反四时者。有与证相反相合者。有一病而兼见数脉者。有一脉而兼病数症者。有杂投舛剂。致藏气不定。脉随变幻者。有确守良药。症无进退。脉不转移者。有人病而脉不病。脉病而人不病者。有脉不转移。而良剂稍辍。便见虚陷者。有老少衰旺之不同者。有新病久病之宜忌者。有寿夭吉凶之预定者。有纯阴纯阳之偏禀者。有形体之相反相应者。有合闻问望而兼诊者。有僧尼寡妇室女童男之异常人者。有贫富贵贱正人奸人六气七情之各殊者又有真藏脉。有奇经脉。有太素脉。有天和脉。有人迎脉。有关格脉。有妊娠脉。有五逆脉。有六绝脉。有七独脉。皆应详辨精确。服膺弗失。一遇诊按。生死吉凶。子了指下矣。庶神而明乎。愚按先哲有云∶余念古良医治疾。未有不先诊脉。自轩岐已然。辨人鬼。别男女。特其粗尔。微茫呼吸之间。 而生死系焉。如济北才人。颜色不变。而在死法中。其脉病也。吁、是固神于脉矣。然脉特四诊之一也。独恨近代传授匪真。偏遵脉诀。致令治疾乖讹。而倡明斯道。实乏其人。即有明良辈出。不免调高寡和。行高谤多。故刖璞怀光。鲜有识之者。嗟此生人。虽幸生偏安之宇。不死于盗贼水火。乃阴阳为患。甘枉没于时师之手。是时师本代天以降殃。固劫运所应尔。亦生人之。自取是真可为。痛哭流涕者矣。切以为医不明脉固无以别病而不明真假疑似之脉又无以别脉不明真假疑似脉之脉又无以别元气之虚实。而洞明生死吉凶之大要也脉其仅治疾云乎哉。夫浮沉迟数二十七种。 此为大纲。固无难识即其中有兼见者不过诵记之繁。有相类者而只比拟之殊。亦易易晓也。 然独此真假疑似之脉。如坡公所云∶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脉之难辨。为医之难。职此故耳。若夫二十七脉。与前论所云∶或阴阳乘伏。或息数部位。或胃气有无。或时症相应相反。一切诊法。悉宜遵根据内经难经。仲景叔和脉经。伯仁机要。濒湖脉学。是皆宗传正印。 炳如日星。无庸赘矣。至于真假疑似关头。此处差池。生死反掌虽先圣前哲。屡亦有言。但未悉阐其义。致使后学不察。往往混治杀人。余故不揣庸鄙。逐种详辨。虽未诸精奥室。但虚实犁然。一诊而明生死。未病而图预防。存神指下。识气兆先。庶几轩岐微蕴之彰而非时师拘挛之见矣。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今特举其脉之疑。似者列后。此而不力。为救正则。终无复明之日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