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上]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
    
    可汗
    脉浮大可汗(问病者设利为虚,不可汗。)浮而紧可汗。
    太阳病,脉浮弱数者,可汗。
    阳明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发热如疟,此属阳明,脉浮虚,可汗。
    下利后,身痛清便自调,可汗。
    
    不可汗
    脉沉细(为在里)不可汗。
    濡弱(为血气虚)不可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痛,当以汗解,假令尺脉迟者,不可汗。尺迟则血少故也。
    伤寒有风温、湿温二症,忌汗见后伤寒类。
    伤寒头疼,形象中风,常微汗出,又自呕者,心懊,发汗则痊。
    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热,此属少阳,不可汗。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心下痞坚,不可汗。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此强汗之故也。
    气动一切左右上下,不可汗。
    咽中闭寒,不可汗,汗之则吐血。
    亡血家不可汗,汗则虚栗。
    厥不可汗,汗则声乱咽嘶。
    衄不可汗,汗则耳聋目直。
    口疮不可汗,汗则。
    淋不可汗,汗则便血。
    冬时发汗,则吐利。汗家不可重汗,汗必恍惚,脉短者死。下利清谷,不可汗,汗必腹胀满。
    咳而小便利,不可汗,汗之则厥逆。
    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睛眩者死。
    
    可吐
    寸口脉微细,胸中痞坚,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可吐。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浊唾,下利日十余行,脉反迟,寸口微滑,可吐。
    病者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下满烦,饥不能食,可吐。
    伤寒脉浮滑,可吐。
    杂病脉沉可吐。
    
    不可吐
    诸四逆厥者,不可吐。
    虚家不可吐。
    胸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法当温之。
    
    可下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可下。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
    伤寒后,脉沉,为内实,可下。
    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
    伤寒有热,而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血蓄,可下。
    伤寒六七日结胸实热,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可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可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可下。
    阳明证喜忘,必有瘀血,大便虽坚必黑,可下。
    阳明证发热汗出则解,复如疟,日晡发热,脉实,可下。
    阳明证谵语潮热,而反不能食,必有燥屎可下,脉滑实,可下。
    阳明证,发热汗多者,急下之。
    不吐而心烦者,可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谵语,可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又六七日腹满不大便,可下。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
    
    不可下
    脉濡而弱,气血虚,不可下。
    脉浮而大,气血虚,不可下。
    尺脉弱涩者,不可下。
    趺阳脉浮而数(浮伤胃,数动脾,此非本病,医下之使然也。)诸外实,不可下,下之微发热,亡脉则厥。
    诸虚不可下,下之则渴引水者易愈,恶水者剧。动气不可下。
    咽中闭塞不可下,下之上轻下重,水浆不下,体痛腹下利。结胸证,其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则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喘而胸满,不可下。
    太阳与少阳合病,心下痞坚,项强而眩,不可下。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或阳多者热,不可下。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则甚。
    厥阴病,消渴、气上冲,心中疼热,饥不食,甚下之不肯止。
    少阴病,饮食入则吐,脉弦迟,胸中寒也,不可下。
    阳明证,潮热,有燥屎,可下;不坚,不可下。
    阳明病,身合赤色者,不可下,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攻,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阳明病,自渴,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宜导之。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症,不可攻。
    藏结无阳证,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不可下。
    诸四逆厥,不可下。
    病欲吐者,不可下。
    下利,脉浮大,为虚,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肠鸣,属当归四逆汤。
    
    可温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更疼,宜温之。
    下利,身痛腹满,宜湿之。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宜温之。
    少阴病,脉沉者,宜温之。
    少阴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小,宜温之。
    自利不渴属太阴,其藏有寒,宜温之下利欲食者,宜温之。
    
    不可温
    
    可水
    太阳病,发汗后,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饮水者,少与之愈。
    厥阴病,渴欲饮水,少与之,宜服五苓散。
    霍乱,头痛、发热、体疼、热多、欲饮水,属五苓散。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必思水,急与之,五苓散。
    
    不可水
    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然。
    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与水即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可火
    
    不可火
    太阳中风,或在表,或脉浮,皆不可火。若以火劫汗,而两热相搏,则津液枯竭。
    
    可灸
    少阴,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可灸。
    少阴吐利,手足不逆反热,脉不至,可灸。
    少阴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烦躁,可灸。其厥阴不还者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少阴厥阴主逆。
    诸下利,手足厥,无脉,可灸,灸之不温,反微喘者死。可灸足大敦、阴凌泉、商丘。
    
    不可灸
    微数之脉不可灸,因火为邪。
    浮脉当汗不可灸,因火而盛。
    
    可刺
    
    不可刺
    

[卷之上] 五脏虚实(五)
    
    肝
    虚胁下坚胀,寒热,腹满不食,如人将捕,目暗黑花,筋挛节痛,爪枯青色。善恐。脉沉细而滑。
    实胁下痛,寒热,心下坚满,气逆,头晕,颈直背强筋急,目赤,颊肿,耳聋。善怒。脉浮大而数。
    中风左部浮弦;中寒,左关紧弦。胀水,恶血。胆主呕汁。肝主胀。
    
    心
    虚心腹暴痛,心膈胀满,时唾清涎,多惊悲恍惚,少颜色。舌本强。脉浮虚。
    实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痛,手心热,衄血。喜笑。脉洪实。
    中风中风本位浮洪。中寒本位洪紧。小肠胀水主宿食胀。忧思。
    
    脾
    虚四肢不举,饮食不化,吞酸或不下食,食则呕吐,腹痛肠鸣,溏泄。脉沉细软弱。
    实心胸烦闷,口干身热,颊肿,体重腹胀寒饥,舌根肿,四肢怠堕,泄下利。脉紧急实。
    中风中风本位浮迟。中寒本位沉紧细。胀水。醉饱。胃主癖胀。
    
    肺
    虚语嘶,用力棹颤,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咳喘鼻流清涕,恐怖耳聋。脉沉缓。
    实胸膈满,上气喘逆,咽中不利,鼻赤口张,饮食无度,痰粘,肩背痛。脉不上不下。
    中风中风本位浮涩短。中寒本位紧涩。胀水。大肠主宿食胀溏泄。
    
    肾
    虚腰背切痛,不得俯仰,足腿酸,手足冷,呼吸少气,骨节痛,腹结痛,面黑,耳鸣,小便数。脉浮细而数。
    实舌燥咽干肿,心烦,胸膈时痛,喘嗽,小腹满,腰强痛,体重,骨节下热,小便黄,腹腰肿,盗汗,胀泄。
    中风中风本位浮滑。中寒本位沉紧而滑。冷湿,房劳,胀水。
    
    膀胱
    虚面赤色无液,尿多寐中不觉,小腹气痛,攻冲腹胁。
    实小便不通,或涩,尿血,淋闭,茎中痛。脉沉濡滑。
    
    六腑
    虚水谷不化,肠鸣泄利,吐逆,手足冷。
    实粪结,皮肤瘙痒,致厕艰难。
    


前一页 ◇ 五脏(三)
后一页 ◇ 五脏绝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