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粥 生地不拘多少,捣自然汁浸粳米渗透,晒极干,再浸再晒三次,每用瓷器煎汤一升令沸,入前米一合熬成稀粥,食远食之,日久心火自降,肝血清凉,专治睡觉目赤肿,良久则无。盖人卧则血归于肝,因血热到肝,故睡起而目赤。良久无事者,血复散于四肢也。宜食此粥以凉肝血。 薄荷茶 治火动咳嗽、便闭及妇人经水不调。细茶、薄荷各四两,用水七碗煎至二碗,去渣,入蜂蜜四两,候冷入童便二茶盅,露一宿,每空心温服一盅,童子痨加姜汁少许。 黄连酒 有火证及发热,绝不宜饮酒。盖酒性大热,因而发热,多致不治。或因喜庆欲饮,用黄连、枸杞各五钱,绿豆一钱,浸酒饮之,或以酿酒尤妙。 黄柏酒 有相火而好饮者宜。如生疮,用黄柏、猪胰各四两,生浸饮之,润脏滑肌。 绿豆酒 治阴虚痰火诸疾。用绿豆、山药各二两,黄柏、牛膝、玄参、沙参、白芍、山栀、天门冬、黄芩、天花粉、蜂蜜各一两,当归一两二钱,麦门冬一两半,甘草三钱,以好酒浸服之。 内伤脾胃 人参粥 治翻胃吐酸。用人参末、姜汁各五钱,粟米一合,煮粥空心食之。 麦门冬粥 治翻胃。用麦门冬浸汁,和米煮粥食之,妊娠亦宜。 粟米粥 治脾胃虚弱,呕吐不食,渐加羸瘦。用粟米、白曲等分,煮粥空心食之,极和养胃气。 理脾糕 百合、莲肉、山药、薏苡仁、芡实、白蒺藜,各末一升,粳米粉一斗二升,糯米粉三升,用砂糖一斤调匀蒸糕,晒干常食。 参苓造化糕 人参、白茯苓各四两,白术,莲肉、山药、芡实各三两,为末,粳米粉一斗,用砂糖调匀,如法蒸糕食之。 苏蜜煎 治噎病吐逆,饮食不通。用紫苏二两,白蜜、姜汁各五合,和匀微火煎沸,每半匙空心细细服之。 姜橘汤 治胸满塞闷,饮食不下。生姜二两,陈皮一两,空心水煎服。 脾泻饭匙丸 饭锅焦三两,莲肉、山药各炒香二两,为末,用前锅焦末煮糊,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湿热甚,青皮汤下。脾虚,白术汤下。空心食远服。 太和羹 最补脾胃,久服益精神,悦颜色。山药、芡实、莲肉、茯苓各二两,早米、糯米各半升,俱炒为末,茶、汤、酒任调服,或入砂糖蒸糕食尤妙。 莲肉膏 治病后胃弱不能饮食,用莲肉、粳米各炒四两,茯苓二两,为末,砂糖调膏,每五六匙,白滚汤下。 豆麦粉 治饮食不住口,仍易饥饿。用绿豆、糯米、小麦各一升炒熟为末,每一杯滚汤调服。 糯米糊 治泄泻。少进饮食,大有滋补。精冷者服之有孕。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慢火炒干,入山药一两为末,每半盅加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浸,晨极滚汤调服。 雌鸡馄饨 治脾胃虚弱,少食痿黄,益脏腑,悦颜色。用黄鸡肉五两,白面七两,葱白二合,如法切作馄饨,入酱、盐、椒、豉,调和煮熟,空心食之。 赤石 治脾胃冷气,痢下不止。用赤石脂五两、白面七两煮作羹,临熟加葱、酱、盐、豉调匀,空心食之。 白米饮 治咽食入口,即气壅塞涩不下。用白米研杵头糠尘一两,煮热饮调匀,空心食之。 醉乡宝屑 健脾进食,饮酒不醉。用干葛、白豆蔻、砂仁、丁香各五钱,甘草、百药煎各一分,木瓜四两,炒盐一两,为末,不能饮酒者,温酒调服一钱即能饮。 助元散 白术三两,白茯苓、陈皮各一两,莲肉一两半,麦芽五钱,为末,入白糖二钱,瓷器收贮,常安火边。空心或食远滚白汤调服三钱,上补元气脾胃,令人能食,年老之人,最宜常服。 助胃膏 治小儿吐泻,大和脾胃,进饮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二钱半,白豆七个,肉豆蔻二个,木香一钱,山药五钱,砂仁二十个,为末,蜜丸皂子大,每一丸空心米汤下。 米汤 治泄泻。用粱米、糯米、黍米各二合,黄蜡一钱,空心服。一方只用早米半升,以东壁土一两,吴萸三钱,同炒香熟,去土、萸,取米煎汤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