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伤损内证
    [1]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
       [2]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
       [3]其痛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经之道路也。
       [4]若壅肿痛甚,或发热自汗,皆宜斟酌虚实,然后用调血行经之药。
       [5]王好古云:登高坠下、撞打等伤,心腹胸中,停积瘀血不散者,则以   上、中、下三焦分别部位,以施药饵。
       <1>瘀在上部者,宜犀角地黄汤。
       <2>瘀在中部者,宜桃仁承气汤。
       <3>瘀在下部者,宜抵当汤之类。须于所用汤中加童便好酒,同煎服之   <4>虚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
       <3>若瘀血已去,则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调之。
       [6]内经云:「形伤作痛,气伤作肿」。又云:「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   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7]凡打扑闪错,或恼怒气滞血凝作痛,及元气素弱,或因叫号血气损伤   ,或过服克伐之剂,或外敷寒凉之药,致气血凝结者:   俱宜用活血顺气之剂。后列诸方,以备选用。
    按、方剂:[1]犀角地黄汤     犀角 生地黄(酒浸,另捣) 丹皮 白芍各等分水煎服。
         [2]桃仁承气汤     大黄 芒硝 桃仁 桂枝 甘草水煎服,以利为度。
         [3]抵当汤     水蛭 □虫(去翅、足)各三十枚 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去皮、尖)     三十枚水煎,去渣,取三升,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4]复元活血汤     柴胡五钱 当归 穿山甲(炮) 栝蒌根各三钱 甘草 红花各二钱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酒浸)一两     以上将桃仁研烂,余药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钟,酒半盏,煎     至七分,去渣,大温,食前服,以利为度。
         [5]巴戟汤     巴戟(去心) 大黄各半两 当归 地黄 芍药 川芎各一两     以上为末,水煎服,以利为度。
         [6]破血消痛汤     羌活 防风 官桂各一钱 苏木一钱半 柴胡 连翘 当归梢各二钱     麝香(另研)少许 水蛭(炒去烟尽,另研)二钱     以上为粗末,共一服,酒二大盏,水一盏。水蛭、麝香另研如泥,余     药煎至一大盏,去火,稍热,调二味服之,两服立愈。
         [7]清心药     牡丹皮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桃仁 甘草各等分     以上引用灯心草、薄荷煎,入童便和服。
         [8]止痛药     当归 牛膝 川芎 怀庆生地 赤芍药 白芷 羌活 独活 杜仲      续断各一两 肉桂 八角 茴香 乳香 没药各五钱 南木香 丁皮     沉香 血竭各二钱半     以上为末,老酒调用。
         [9]活血顺气何首乌散     何首乌三钱 当归 赤芍药 白芷 乌药 枳壳 防风 甘草 川芎     陈皮 香附 紫苏 羌活 独活 肉桂各一钱     以上薄荷、生地黄煎,入酒和服。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
         [10]调经散     川芎 当归 芍药 黄耆各一钱半 青皮 乌药 陈皮 熟地黄      乳香(另研) 茴香各一钱     以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11]牡丹皮散     牡丹皮 当归 骨碎补 红花(酒浸) 续断 乳香 没药 桃仁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各等分     以上水酒煎服,却用秫米饭热罨缚,冷又蒸热,换缚。
         [12]橘术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怀庆生地各二钱 陈皮 白术 红花各一钱     桃仁十枚     以上生地黄煎服。骨节疼,加羌活、独活。痛不止,加乳香、没药。
         [13]当归补血汤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防风 连翘 羌活 独活 乳香      没药 白芷 续断 杜仲各等分     以上生地黄煎,入童便和服,不可用酒。气虚加人参、白术、黄耆。
         [14]复元通气散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皮) 穿山甲(稣炙) 陈皮 白芷 甘草      漏芦 贝母各等分     以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伤损出血
    [1]伤损之证,或患处或诸窍出血者,此肝火炽盛,血热错经而妄行也,   用加味逍遥散清热养血。
       [2]若中气虚弱,血无所附而妄行,用加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3]或元气内脱,不能摄血,用独参汤加炮姜以回阳;如不应,急加附子   [4]如血蕴于内而呕血者,用四物汤加柴胡、黄芩。
       [5]凡伤损而犯劳碌,或怒气肚腹胀闷,或过服寒凉等药:   <1>致伤阳络者,则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2>伤于阴络者,则为血积、血块、肌肉青黑。
       <3>此皆脏腑亏损,经隧失职,急补脾、肺二脏自愈矣。
    按、方剂:[1]加味逍遥散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各二钱 柴胡一钱 薄荷五分 黑栀 丹皮     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2]补中益气汤     人参二钱 黄耆(炙)二钱 白术(炒)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升麻     五分 柴胡五分 陈皮八分 甘草(炙)三分引用姜、枣,水煎服。
         [3]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引用姜、枣,水煎服。
         [4]四物汤     当归三钱 川芎 白芍药二钱 熟地黄三钱水煎服。
         [5]独参汤     人参一两水煎服。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烦躁
    伤损之证:   [1]烦躁而面赤,口干作渴,脉洪大按之如无者,宜用当归补血汤。
       [2]如烦躁自汗头晕,宜用独参汤。
       [3]如烦躁不寐,宜用加味归脾汤。
       [4]如烦躁胁痛,宜用柴胡四物汤。
       [5]如亡血过多烦躁者,宜用圣愈汤。
    按、方剂:[1]加味归脾汤方见胸腹痛闷     [2]当归补血汤 圣愈汤俱见发热     [3]柴胡四物汤即四物汤加柴胡、黄芩。方见伤损出血     [4]独参汤方见伤损出血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瘀血作痛
    [1]伤损之证,肿痛者,乃瘀血凝结作痛也。
       [2]若胀而重地,色或青黑,甚则发热作渴汗出者,乃经络壅滞,阴血受   伤也。
       [3]宜先刺去恶血以通壅塞,后用四物汤以调之。
    按、方剂:[1]四物汤:方见伤损出血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瘀血泛注
    [1]伤损瘀血泛注之证,乃跌仆血滞所致。
       [2]盖气流而注,血注而凝,或注于四肢关节,或留于胸腹腰臀,或漫肿   ,或结块:   <1>初起皆属肝、脾郁火。急用葱熨法,内服小柴胡汤以清肝火,次用   八珍汤以壮脾胃,或益气养荣汤,久服自然收功。
       <2>若日久溃破而气血虚者,宜十全大补汤。
       <3>若溃而寒邪凝滞不敛者,宜豆豉饼袪散之。
       [3]此证若不补气血,不慎起居,不戒七情,或用寒凉克伐,俱属不治。
    按、方剂:[1]小柴胡汤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半夏(制) 人参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引用姜二片,水煎服。
         [2]八珍汤     即四君子汤、四物汤,相和为剂也。
         [3]益气养荣汤     人参 黄耆(炒)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芍(炒) 香附 贝母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白术二钱 柴胡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五分     引用姜,水煎服。口干,加五味子、麦冬。往来寒热,加青皮。
         [4]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汤加黄耆、肉桂各一钱。
         [5]豆豉饼     江西豆豉     以上一味为末,唾津和作饼子,如钱大,厚二分,置患处,以艾壮于     饼上灸之,干则再易。
         [6]葱熨法:方见囟骨伤注:%


前一页 ◇ 作呕
后一页 ◇ 头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