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喘咳
    伤损之证而喘咳者:   [1]若因出血过多,面黑胸胀,胸膈痛而发喘者,乃气虚血乘于肺也,急   用二味参苏饮,缓则难救。
       [2]若咳血衄血而喘者,乃气逆血蕴于肺也,只宜活血行气,不可用下法   ,宜十味参苏饮治之。
    按、方剂:[1]二味参苏饮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水煎服。
         [2]十味参苏饮     人参 紫苏 半夏 茯苓 陈皮 桔梗 前胡 葛根 枳壳各一钱      甘草五分引用姜二片,水煎服。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昏愦
    [1]伤损昏愦乃伤之至重,以致昏愦不知人事,宜急灌以独参汤。
       [2]虽内有瘀血,断不可下,急用花蕊石散内化之,盖恐下之,因泻而   亡阴也。
       [3]若元气虚甚者,尤不可下,亦用前散以化之。
       [4]凡瘀血在内,大便不通,用大黄、朴硝,血凝而不下者,须用木香、   肉桂二、三钱,以热酒调灌服之,血下乃生。
       [5]怯弱之人,用硝、黄而必加木香、肉桂同煎者,乃假其热以行其寒也按、方剂:[1]花蕊石散     石硫黄四两 花蕊石二两     以上二味合匀,用瓦罐一个,入药在内,封口,外用纸筋盐泥周围固     济,候泥干,安四方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十斤笼叠周匝,自午     时,从下着火渐渐上彻,直至经宿炭尽火冷,又放经宿,罐冷取出研     细,用绢罗罗过,磁盒收贮。每服三钱,以童便调服。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挟表
    伤损之证,外挟表邪者,其脉必浮紧,证则发热体痛:   [1]形气实者,宜疏风败毒散。
       [2]形气虚者,宜加味交加散,或羌活乳香汤以散之。
    按、方剂:[1]疏风败毒散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柴胡     白茯苓 白芷 甘草 紫苏 陈皮 香附     以上生姜、生地黄煎,入酒和服。
         [2]加味交加散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苍术 厚朴 陈皮 白茯苓 半夏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前胡 干姜 肉桂 甘草 柴胡     以上生姜煎服。有热者,去干姜、肉桂。
         [3]羌活乳香汤     羌活 独活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荆芥 丹皮 续断 红花     桃仁 乳香     以上生地黄煎服。有热者,加柴胡、黄芩。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眩晕
    伤损之证,头目眩晕:   [1]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
       [2]有因亡血过多,以致眩晕者。
       [3]如兼腹胀呕吐,宜用六君子汤。
       [4]兼发热作渴,不思饮食者,宜十全大补汤。
    按、方剂:[1]六君子汤方见胸腹痛闷     [2]十全大补汤方见瘀血泛注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秘结
    伤损之证,大便秘结:   [1]若因大肠血虚火炽者,用四物汤送润肠丸,或以猪胆汁导之。
       [2]若肾虚火燥者,用六味地黄丸。
       [3]若肠胃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4]若大便秘结,里实气壮,腹痛坚硬者,用玉烛散。
    按、方剂:[1]润肠丸     大黄 当归尾 羌活各五钱 桃仁 麻仁各一两     以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空心,白汤送下。
         [2]猪胆汁导法     大猪胆一枚,泻汁和法醋少许,以灌谷道内,如一时顷,当大便,出     宿食恶物甚效。
         [3]玉烛散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大黄(酒浸) 芒硝     引用生姜,水煎服。
         [4]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5]六味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呕吐黑血
    [1]伤损呕吐黑血者,始因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色黑如豆汁,从   呕吐而出也。
       [2]形气实者,用百合散;形气虚者,加味芎藭汤。
    按、方剂:[1]百合散     川芎 赤芍药 当归 百合 生地黄 侧柏叶 荆芥犀角 丹皮     黄芩 黄连 栀子 郁金 大黄各一钱     水煎,加童便和服。
         [2]加味芎藭汤     芎藭 当归 白术 百合(水浸一日) 荆芥各一钱     水一钟半,酒半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胁肋胀痛
    伤损胁肋胀痛之证:   [1]如大便通利,喘咳吐痰者,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   之。
       [2]若胸腹胀痛,大便不通,喘咳吐血者,乃瘀血停滞也,当归导滞散通   之。
       [3]内经云:「肝藏血,脾统血。」盖肝属木,木胜侮土,其脾气必虚:   <1>宜先清肝养血,则瘀血不致凝滞,   <2>次壮脾胃,则气血充盛。
       <3>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按、方剂:[1]当归导滞散     川大黄一两 当归二钱五分 麝香少许     以上三味,除麝香另研外,为极细末,后入麝香令匀,每服三钱,     热酒一杯调下。
         [2]又方     川大黄 当归各二两     上共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3]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胸腹痛闷
    [1]伤损之证,胸腹痛闷者,多因跳跃、捶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所   致。
       [2]其胸腹喜手摸者,肝火伤脾也,用四君子汤加柴胡、山栀。
       [3]如畏手摸者,肝经血滞也,用四物汤加柴胡、山栀、桃仁、红花。
       [4]若胸胁闷痛,发热晡热,肝经血伤也,用加味逍遥散。
       [5]若胸胁闷痛,饮食少思,肝脾气伤也,用四君子汤加芎、归、柴、栀   、丹皮。
       [6]若胸腹胀满,饮食少思,肝脾气滞也,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芎、归。
       [7]若胸腹不利,食少无寐,脾气郁结也,用加味归脾汤。
       [8]若痰气不利,脾肺气滞也,用二陈汤加白术、芎、归、山栀、天麻、   钩藤钩。
       [9]如因过用风热之药,致肝血受伤,肝火益甚。
       [10]或饮糖酒,则肾水益虚,脾火益炽。
       [11]若用大黄、芍药内伤阴络,反致下血,少壮者,必成痼疾;老弱者,   多致不起。
    按、方剂:[1]加味归脾汤     黑栀一钱 牡丹皮一钱 人参一钱 黄耆(炙)一钱五分 白术(炒)     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枣仁(炒)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八分 圆肉二钱 甘草(炙)五分     并用姜、枣,水煎服。
         [2]二陈汤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引用姜,水煎服。
         [3]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五分。
         引用姜、枣,水煎服。
         [4]四君子汤 四物汤 加味消遥汤俱见伤损出血注:%


前一页 ◇ 方法总论
后一页 ◇ 少腹引阴茎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