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锁子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胸背部[1]锁子骨,经名拄骨,横卧于两肩前缺盆之外,其两端外接肩解。
       [2]击打损处,或骑马乘车,因取物偏坠于地,断伤此骨:   <1>用手法先按胸骨,再将肩端向内合之,揉摩断骨,令其复位,然后   用带挂臂于项,勿令摇动。
       <2>内服人参紫金丹,外熨定痛散,再敷万灵膏,其证可愈。
    按、方剂:[1]人参紫金丹、定痛散、万灵膏:俱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臑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1]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2]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胳膊,乃上身两大肢之通称也。
       [3]或坠车马跌碎,或打断,或斜裂,或截断,或碎断。打断者有碎骨,   跌断者则无碎骨,壅肿疼痛,心神忙乱,遍体麻冷。
       <1>皆用手法,循其上下前后之筋,令得调顺,摩按其受伤骨缝,令得   平正。
       <2>再将小杉板周围逼定,外用白布缠之。
       <3>内服正骨紫金丹,外贴万灵膏。
       <4>如壅肿不消,外以散瘀和伤汤洗之。
    按、方剂:[1]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     [2]万灵膏:见囟骨伤     [3]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竹节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1]竹节骨,即各指次节之名也。
       [2]跌打损伤,骨碎筋弯,指不能伸,以手捻其屈节,则指必舒直。
       [3]洗以散瘀和伤汤,贴以万灵膏。如指甲缝蓄积毒血,其甲必脱落,若   再生指甲,其形多不如旧。
       [4]若第三节有伤,治同次节,其指甲名爪甲。
    按、方剂:[1]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     [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大楗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四肢部[1]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锤,接于□骨,统名曰   股,乃下身两大肢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
       [2]坠马拧伤,骨碎筋肿,黑紫清凉,外起白泡,乃因骨碎气泄,此证治   之鲜效。
       [3]如人年少气血充足者,虽形证肿痛而不昏沉,无白泡者可治。
       <1>法以两手按摩碎骨,推拿复位,再以指顶按其伤处,无错落之骨,   用竹廉裹之。
       <2>每日早服正骨紫金丹,俟三日后,开廉视之,若有不平处,再捻筋   结,令其舒平,贴万灵膏,仍以竹廉裹之。
    按、方剂:[1]正骨紫金丹:见颠顶骨伤     [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五指骨
    [1]五指之骨,名锤骨,即各指本节之名也。
       [2]若被打伤折,五指皆同,株连肿痛,因其筋皆相连也。
       [3]手掌与背,其外体虽混一不分,而其骨在内,乃各指之本节相连而成   者也。
       [4]若手背与手心,皆坚硬壅肿热痛,必正其骨节,则无后患。
       [5]若不实时调治,其所壅之血,后必化而为脓。
       [6]气盛者,服疮毒之剂,调治可愈;气虚者,将来成漏矣。
       洗以散瘀和伤汤,贴万灵膏。
    按、方剂:[1]散瘀和伤汤:见颠顶骨伤     [2]万灵膏:见囟骨伤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玉堂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头面部[1]玉堂在口内上颚,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
       [2]若被触刺伤于左右者,惟肿痛而已。
       [3]若触伤正中之孔,则上通于頞,必伤鼻孔之卷肉(俗名鼻须),或再犯   空窍(俗名玉堂),则血流不止,以致鼻目皆肿,满面青紫,神倦头晕   ,四肢无力,痛连脑髓。
       [4]若伤及会厌与上横骨,轻者易愈,重者即不能言。
       [5]若痛连心膈,则昏迷沉重。
       [6]急用腻粉冰片敷于纸上,贴肉破处,以止其血。
       [7]内服正骨紫金丹,以散瘀定痛,理气健脾,宁神定志。
       [8]复用蟹黄血竭煎汤,日漱口二三十次。
       [9]如气不舒和,饮食少进,日以柿霜、玉露霜、牛奶皮、奶饼、奶酥油   、并炒□子面诸物,以凉润将息之,则愈。
    按、方剂: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玉梁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头面部[1]玉梁骨,即耳门骨。
       <1>其处上即曲颊,下即颊车,两骨之合钳也。
       <2>耳门内上通脑髓,亦关灵明。
       [2]若垫伤击伤,而有碍于骨肉者,肿痛流血   <1>服正骨紫金丹   <2>八仙逍遥汤洗之   <3>洗毕贴混元膏   <4>坐卧避冷处。
       [3]若伤重内连脑髓,及伤灵明,必昏沉不省人事,不进饮食,若再平素   气血皆虚,必为不治之证。
    按、方剂:[1]八仙逍遥汤     专洗跌仆损伤,肿硬疼痛,及一切冷振风湿,筋骨血肉肢体酸痛诸证     防风 荆芥 川芎 甘草各一钱 当归(酒洗) 黄柏各二钱      茅山苍术 牡丹皮 川椒各三钱 苦参五钱     共合一处,装白布袋内,扎口,水熬滚,熏洗患处。
    注:%

[外科卷下\正骨心法] 地阁骨
    篇名:上编外治法分类:头面部[1]地阁骨,即两牙车相交之骨,又名颏,俗名下巴骨,上载齿牙。
       [2]打扑损伤者,□唇肿痛,牙车振动虚浮,饮食不进,目闭神昏,心热   神乱,气弱体软。
       [3]用布兜裹系缚顶上   <1>内服大神效活络丹消瘀散,止痛和血,理气健脾。
       <2>再噙化人参紫金丹。
       <3>搽固齿散,口漱荜拨散,以去牙根肿痛。
       <4>外贴万灵膏   <5>忌风寒冷物,戒气恼。
    按、方剂:[1]大神效活络丹     此丹宣畅气血,通利经络,并风湿诸痹,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行步     艰难,筋骨拘挛,手足疼痛等证。
         白花蛇(酒浸,焙) 乌梢蛇(酒浸,涪) 麻黄(去节) 防风      灸草 官桂 草豆蔻 羌活 元参 天麻 藿香 何首乌 白芷      川连黄 老耆 熟地黄 川大黄各二两 辽细辛 赤芍药 砂(水飞)     没药(去油) 乳香(去油) 直僵蚕(去黑嘴,炒) 天竺黄      败龟板(酥炙) 丁香 虎胫骨(稣炙) 乌药 青皮 黑附子      白蔻仁(炒) 骨碎补 白茯苓 于白术(土炒) 当归(酒洗)      沉香各一两 金蝎(去毒) 葛根 威灵仙(酒浸)各二两五钱      瓜儿血竭 犀角各七钱五钱 麝香五钱 地龙(去土)五钱      净松香五钱 两头尖 川芎各二两 京牛黄二钱五分 片脑二钱五分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金铂为衣,每丸重一钱,以蜡皮封裹,温酒送     ,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2]人参紫金丹:见山角骨伤     [3]固齿散:见齿伤     [4]荜拨散:见两颧伤     [5]万灵膏:见颠顶伤注:%


前一页 ◇ 臂骨
后一页 ◇ 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