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灸赘疣穴歌 |
条文:赘疣诸痣灸奇穴,更灸紫白二癜风,手之左右中指节,屈节尖上宛宛中。 注:[1]灸癜风及赘疣诸痣奇穴,其穴在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俗名拳尖是也 (图一一一)。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灸瘰□穴歌 |
条文:瘰□隔蒜灸法宜,先从后发核灸起,灸至初发母核止,多着艾火效无匹。 注:[1]瘰□隔蒜灸法,用独蒜片先从后发核上灸起,至初发母核而止, 多灸自效(图一一二)。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灸腋气歌 |
条文:腋气除根剃腋毛,再将定粉水调膏,涂搽患处七日后,视有黑孔用艾烧。 注:[1]凡腋气先用快刀剃去腋毛净,乃用好定粉水调搽患处,六七日后, 看腋下有一点黑者,必有孔如针大,或如簪尖,即气窍也。 [2]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之,三四壮愈,永不再发(图一二三)。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灸疯犬咬伤歌 |
条文:疯犬咬伤先须吮,吮尽恶血不生风,次于咬处灸百壮,常食灸韭不须惊。 注:[1]疯犬咬伤之处,急急用大嘴砂酒壶一个,内盛干烧酒,烫极热, 去酒以酒壶嘴向咬处,如拔火罐样,吸尽恶血为度,击破自落, 上用艾炷灸之,永不再发。 [2]灸韭,炒韭菜也。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灸蛇蝎蜈蚣蜘蛛咬伤歌 |
条文:蛇、蝎、蜈蚣、蜘蛛伤,印时疼痛最难当,急以伤处隔蒜灸,五六十壮效非常。 注:[1]凡蛇、蝎、蜈蚣、蜘蛛咬伤,痛急势危者,急用艾火于伤处灸之, 拔散毒气即安;或用独蒜片隔蒜灸之,二三壮换一片,毒甚者, 灸五六十壮。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足三里穴歌 |
条文: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除胸胁痛,腹胀胃中寒,肠鸣并泄泻,眼睡膝胫酸,伤寒羸瘦损,气蛊证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光全。 注:[1]三里,足三里穴也。 [2]其穴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针五分,留七呼, 灸三壮。 [3]主治胸胁疼痛,腹胀,胃寒肠中雷鸣,脾寒泄泻,眼目红肿, 膝胫酸痛,伤寒热不已,瘦弱虚损,小肠气痛,与水气,蛊毒, 鬼击诸证,悉宜针灸。 [4]但小儿忌灸,恐眼目不明,惟三十以外方可灸之,令眼目光明也 (图一一四)。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内庭穴歌 |
条文: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思食,耳鸣针便清。 注:[1]内庭穴,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间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穴也。 [2]主治四肢厥逆,喜静恶闻人声,瘾疹不快,咽喉肿痛,数欠, 牙龈疼,疟疾,不思饮食,耳内蝉鸣等证。 [3]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图一一五)。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曲池穴歌 |
条文: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臂痪怯梳头,喉痹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 注:[1]曲池穴,其穴在肘辅骨屈肘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2]主治肘中疼痛,偏风半身不遂,臂痛拉弓不开,两臂瘫痪不能举手向发, 喉痹喘促欲死,伤寒振热,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痂疥等证。 [3]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壮(图一一六无)。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合谷穴歌 |
条文:合谷在虎口,两指岐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体热身汗出,目暗视茫然,齿龋鼻衄血,口噤不能言,针入深三分,能令人病安。 注:[1]合谷穴,其穴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 [2]主治偏正头疼,面目浮肿,疟疾寒热,身体发热,汗不收, 目翳视物不明,齿蠹朽痛,鼻中流血不止。 [3]口噤不开等证。 [4]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图一一七无)。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委中穴歌 |
条文:委中曲□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酸沉引脊梁,风□及转筋,疼痛难移向,风痹痛无比,热病久在床,足膝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注:[1]委中穴,其穴在腘中央,约纹动脉陷中。 [2]主治腰侠脊沉坠疼痛,瘛瘲,癫疾,及两腿肚转筋,疼痛难动, 风痹疼痛,流注不定,热病难愈,两足膝疼痛难伸屈等证。 [3]针五分,留七呼,禁灸(图一一八)%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承山穴歌 |
条文:承山名鱼腹,□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两足尽寒酸,展转成时疫,战栗疟热寒,霍乱及转筋,刺之立便安。 注:[1]承山穴,其穴在腿肚下尖分肉间。 [2]主治腰背疼痛,痔肿,大便难,脚气膝肿,胫酸跟痛,伤寒时疫, 寒热疟疾,战栗不能行立,霍乱转筋等证。 [3]针元分。灸五壮(图一一九)%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太冲穴歌 |
条文: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动脉知生死,能医惊□风,咽喉并心腋,两足不能动,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注:[1]太冲穴,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动脉应手,病者有此脉生, 无此脉者死。 [2]主治急慢悚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 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证。 [3]针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图一二○)。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昆仑穴歌 |
条文: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膊重更连阴,头痛脊背急,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动足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将此穴针。 注:[1]昆仑穴,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 [2]主治腰尻疼痛,膊重不能举,及前阴肿痛,偏正头痛,脊背拘急, 暴咳喘促,足□肿不得履地等证。 [3]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图一二一)%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环跳穴歌 |
条文: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能针偏废躯,折腰返顾难,冷风并湿痹,身体似绳牵,腿胯连□痛,屈转重吁叹,若人能针灸,顷刻病消痊。 注:[1]环跳穴,其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2]主治半身不遂,闪挫腰痛不能回顾,冷风湿痹,周身拘急, 腿胯腿肚疼痛不能动转等证。 [3]针一寸,留十呼,灸三壮(图一二二)。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阳陵泉穴歌 |
条文: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起坐腰背重,面肿满胸中,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注:[1]阳陵泉穴,其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间。 [2]主治两膝肿痛,及冷痹不仁,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艰难, 面目浮肿,胸中胀满,两足疼痛难移,起坐不能支持等证。 [3]针六分,留十呼,灸七壮(图一二三)。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通里穴歌 |
条文: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及怔仲,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声平仍数欠,喉痹气难通,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注:[1]通里穴,其穴在腕侧后一寸陷中。 [2]主治声□,心烦极甚,怔仲不宁,四肢重痛,头□面颊红肿,倦言, 数欠,喉咽疼痛,气息不通,虚损不思食,暴瘖面无润泽。 [3]针三分,灸三壮(图一二四)。 %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列缺穴歌 |
条文: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能瘥。 注:[1]列缺穴,其穴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当食指末筋骨罅中。 [2]主治偏风头痛,偏身风痹麻木,痰壅气堵,口噤不开等证。 [3]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图一二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