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循行经文
    条文:『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于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图七十八)。
    『灵枢·卫气篇』曰: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胫气有街。
    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在脐之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循行歌
    条文:冲脉起于腹气街,后天宗气气冲来,并于先天之真气,相并侠脐上胸街,大气至胸中而散,会合督任充身怀,分布脏腑诸经络,名之曰海不为乖。
    注:[1]冲脉者,起于气街,是起于腹气之街也。
      [2]名曰气街者,是谓气所行之街也。
      [3]一身之大气,积于胸中者,有先天之真气,是所受者,  即人之肾间动气也;有后天之宗气,是水谷所化者,即人之胃气也。
      [4]此所谓起于腹气之街者,是起胃中榖起也;并于少阴者,  是并于肾间动气也,其真气与谷气相并,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是谓大气至胸中,分布五脏六腑诸经,而充身者也。
      [5]『灵枢·顺逆肥瘦篇』曰: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五脏六腑皆禀气焉。
      [6]『灵枢·动俞篇』又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与少阴之大络,  起于肾下,出于气街也。
      [7]『灵枢·五音五味篇』又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者,  即此之起于肾下之谓也,而谓起于肾下者,即并于少阴之经,肾间动气上行也。
      [8]『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起于气冲者,即此出气街之谓也。
      [9]不曰起而曰出者,谓谷气由阳明胃经出,而会于气街也。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穴歌
    条文:冲脉侠脐起横骨,大气四注肓俞同,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冲脉分寸歌
    条文:冲脉分寸同少阴,起于横骨至幽门,上行每穴皆一寸,穴开中行各五分。
    按:任、督、冲三脉,『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毛际以上。
    是外指少腹之分也。循腹里,是内指胞中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廷孔,男子阴器,合篡贯脊属肾,亦是外指少腹,内指胞中也。
    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亦是指于胞中也;虽未明言胞中,而实未尝不起于胞中也。是以知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
    然三脉皆后天水谷所化,胃气出于气街,会于胞中,与先天肾间动之真气,并行而充身者也。由此观之,三脉同出一源无疑矣。
    故王冰『内经』注、『甲乙经』、『针灸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上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则是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
    然冲脉亦起于胞中,并足少阴而上行。是任脉、督脉、冲脉乃一源而三岐者。
    故人身之有腹背,犹天地之有子午;任督之有前后,犹二陆之分阴阳也。
    胞中者,谓男女丹田之通称也,在女子谓之女子胞,在男子即精室也。
    注:[1]冲脉起于足阳明,并于足少阴腹气之街,侠脐中行左右五分,  而上行自少腹下尖阴上横骨穴,从横骨穴上行大赫、气穴、四满、中注、  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等共十一穴,  每穴上行相去各一寸,中行左右各五分(图七十九)。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带脉循行经文
    条文:『灵枢·经脉别篇』曰:足少阴上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见图八十)。
    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带脉循行歌
    条文:带脉足少阴经脉,上腘别走太阳经,合肾十四椎属带,起于季胁绕身行。
    注:[1]带脉本由足少阴经之脉,上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肾,当十四椎,  出属带脉,故起于季胁,绕身一周行也。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带脉穴歌
    条文: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注:[1]足少阴之正脉,出于然谷,循内踝后;其别者入跟中,上□内,  至腘中,别走而合太阳,上至肾气穴穴,当十四椎内,与足少阴冲脉会,  外与足少阳带脉合会,而不与冲脉偕行,出于季胁,  属少阳带脉穴也。
      [2]故『难经』曰:带脉者,起于季胁也,回身一周者,  谓起于足少阳带脉穴,循行五枢穴维道穴,不行居□穴,回行如带,  故曰带脉也。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带脉分寸歌
    条文:带脉部分足少阳,季胁寸八是其乡,由带三寸五枢穴,过章五三维道当。
    注:[1]带脉部分,在足少阳经季胁之下一寸八分,即带脉穴也。
      [2]从带脉穴下三寸,即五枢穴也。
      [3]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穴下五寸三分,即维道穴也(图八十一)。%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阳跷阴跷脉循行经文
    条文:『灵枢·脉度篇』曰:跷脉者,少阳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目气不荣,则目不合(图八十二)。
    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阳跷脉循行歌
    条文: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合三阳外踝行,从胁循肩入颈頄,属目内眦太阳经。
    注:[1]阳跷之脉,起于足跟之中,上合三阳外踝上行,从胁少阳居□之穴,  上循肩,入颈頄阳明之肩□、承泣等穴,属目内眦而会太阳也。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阳跷脉穴歌
    条文:阳跷脉近申仆阳,居□肩□巨骨乡,臑俞地仓巨□泣,终于睛明一穴强。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阳跷脉分寸歌
    条文:阳跷脉起足太阳,申脉外踝五分藏,仆参后绕跟骨下,附阳外踝三寸乡,居□监骨上陷取,肩胛一穴肩尖当,肩上上行名巨骨,肩胛之上臑俞坊,口吻旁四地仓位,鼻旁八分巨□疆,目下七分是承泣,目内眦出睛明昂。
    注:[1]跷者足也,奇经涉于足者之名也。
      [2]曰阳者,以其所行阳经也。
      [3]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  起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脉穴也。
      [4]从申脉绕后跟骨下,仆参穴也。
      [5]从仆参又斜足外踝三寸,附阳穴也。
      [6]又与足少阳会于季胁软骨端下八寸三分,居□穴也。
      [7]又与手阳明会于膊骨头肩端上,肩□穴也。
      [8]从肩□穴上行肩尖上两叉骨,巨骨穴也。
      [9]又与手足太阳阳维,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
      [10]又与手足阳明会于夹口吻旁四分,地仓穴也。
      [11]从地仓穴行于鼻孔旁八分,巨□穴也。
      [12]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目下七分,承泣穴也。
      [13]又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会于目内眦外一分,睛明穴也  (见图八十三)。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阴跷脉循行歌
    条文:阴跷亦起跟中,少阴之别内踝行,上循阴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注:[1]阴跷之脉,亦起于跟中,由少阴别脉然谷之穴,上内联踝,循阴股,  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会于太阳也(见图八十四)。
    %

[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阴跷脉穴歌
    条文:阴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
    %


前一页 ◇ 督脉分寸歌,附:督脉解
后一页 ◇ 阴跷脉分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