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一、耳中风掣痛候 |
小儿耳鸣及风掣痛,其风染而。皆起于头脑有风,其风入经脉,与气相动而作,故令掣痛。其风染而渐至,与正气相击,轻者动作几微,故但鸣也。其风暴至,正气又盛,相击,则其动作疾急,故掣痛也。若不止,则风不散,津液壅聚,热气加之,则生黄汁,甚者亦有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二、耳候 |
耳,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即生脓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内,而不倾沥令尽,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为之耳,久不瘥,即变成聋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三、目赤痛候 |
肝气通于目。脏内客热,与胸膈痰饮相搏,熏渍于肝,肝热气冲发于目,故令目赤痛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四、眼障翳候 |
眼是腑脏之精华,肝之外候,而肝气通于眼也。小儿腑脏痰热,熏渍于肝,冲发于眼,初只热痛,热气蕴积,变生障翳。热气轻者,止生白翳结聚,小者如黍粟,大者如麻豆。随其轻重,轻者止生一翳,重者乃至两三翳也。 若不生翳,而生白障者,是疾重极,遍覆黑睛,满眼悉白,则失明也。其障亦有轻重,轻者黑睛边微有白膜,来侵黑睛,渐染散漫。若不急治,热势即重,满目并生白障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五、目青盲候 |
眼无障翳,而不见物,谓之青盲。此由小儿脏内有停饮而无热,但有饮水积渍于肝也。 目是五脏之精华,肝之外候也。肝气通于目,为停饮所渍,脏气不宣和,精华不明审,故不赤痛,亦无障翳,而不见物,故名青盲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六、雀目候 |
人有昼而睛明,至暝便不见物,谓之雀目。言其如鸟雀,瞑便无所见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七、缘目生疮候 |
风邪客于睑之间,与血气相搏,挟热即生疮,浸渍缘目,赤而有汁,时瘥时发。世云小儿初生之时,洗浴儿不净,使秽露浸渍眼睑睫,后遇风邪,发即目赤烂生疮,喜难瘥,瘥后还发成疹,世人谓之胎赤。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八、鼻衄候 |
小儿经脉血气有热,喜令鼻衄。夫血之随气,循行经脉,通游腑脏。若冷热调和,行根据其常度,无有壅滞,亦不流溢也。血性得寒即凝涩结聚,得热即流散妄行。小儿热盛者,热乘于血,血随气发,溢于鼻者,谓之鼻衄。凡人血虚受热,即血失其常度,发溢漫行,乃至发于七窍,谓之大衄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三十九、鼻候 |
鼻之状,鼻下两边赤,发时微有疮而痒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气所通,肺候皮毛,其气不和,风邪客于皮毛,次于血气。夫邪在血气,随虚处而入停之,其停于鼻两边,与血气相搏成疮者,谓之鼻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鼻候 |
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鼻不闻香臭,谓之鼻。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一、鼻塞候 |
肺气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其气不和,受风冷,风冷邪气入于脑,停滞鼻间,即气不宣和,结聚不通,故鼻塞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二、喉痹候 |
喉痹,是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之间,与血气相搏,而结肿塞,饮粥不下,乃成脓血。若毒入心,心即烦闷懊,不可堪忍,如此者死。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三、马痹候 |
马痹与喉痹相似,亦是风热毒瓦斯客于咽喉颔颊之间,与血气相搏,结聚肿痛。其状,从颔下肿连颊,下应喉内痛肿塞,水浆不下,甚者脓溃。毒若攻心,则心烦懊闷至死。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四、齿不生候 |
齿是骨之所终,而为髓之所养也。小儿有禀气不足者,髓即不能充于齿骨,故齿久不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五、齿痛风龋候 |
手阳明、足阳明之脉,并入于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气相搏,齿即肿痛,脓汁出,谓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六、齿根血出候 |
手阳明、足阳明之脉,并入于齿。小儿风气入其经脉,与血相搏,血气虚热,即齿根血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七、数岁不能行候 |
小儿生,自变蒸至于能语,随日数血脉骨节备成。其膑骨成,即能行。骨是髓之所养,若禀生血气不足者,即髓不充强,故其骨不即成,而数岁不能行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八、鹤节候 |
小儿禀生血气不足,即肌肉不充,肢体柴瘦,骨节皆露,如鹤之脚节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四十九、头发黄候 |
足少阴为肾之经,其血气华于发。若血气不足,则不能润悦于发,故发黄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五十、头发不生候 |
足少阴为肾之经,其华在发。小儿有禀性少阴之血气不足,即发疏薄不生。亦有因头疮而秃落不生者,皆由伤损其气血,血气损少,不能荣于发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五十一、塞候 |
人有禀性阴阳不和,而心神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暗钝,皆由阴阳之气不足,致神识不分明。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五十二、落床损瘀候 |
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堕落损伤,即血行失度,随伤损之处即停积。若流入腹内,亦积聚不散,皆成瘀血。凡瘀血在内,颜色萎黄,气息微喘,涩涩小寒,吸吸微热,或时损痛也。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五十三、唇青候 |
小儿脏气不和,血虚为冷所乘,即口唇青。亦有脏气热,唇生疮,而风冷之气入,疮虽瘥,之后血色不复,故令唇青。 |
[卷之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凡四十六论)] 一百五十四、无辜病候 |
小儿面黄发直,时壮热,饮食不生肌肤,积经日月,遂致死者,谓之无辜。言天上有鸟,名无辜,昼伏夜游。洗浣小儿衣席,露之经宿,此鸟即飞从上过。而取此衣与小儿着,并席与小儿卧,便令儿着此病。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五十五、丹候 |
风热毒瓦斯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若久不瘥,即肌肉烂伤。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五十六、五色丹候 |
五色丹,发而变改无常,或青、黄、白、黑、赤。此由风毒之热,有盛有衰,或冷或热,故发为五色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五十七、赤黑丹候 |
丹病,本是毒热折于血气,蕴蒸色赤,而复有冷气乘之,冷热互交,更相积瘀,令色赤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五十八、白丹候 |
丹,初是热毒挟风,热搏于血,积蒸发赤也。热轻而挟风多者,则其色微白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五十九、丹火候 |
丹火之状,发赤,如火之烧,须臾浆起是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天火丹候 |
丹发竟身体,斑赤如火之烧,故谓之天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一、伊芳火丹候 |
丹发于骨,青黑色,谓之伊芳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二、火丹候 |
丹发于臂、背、谷道者,谓之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三、骨火丹候 |
丹发初在臂起,正赤若黑,谓之骨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四、厉火丹候 |
丹发初从髂下起,皆赤,能移走,谓之厉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五、火丹候 |
火丹之状,往往如伤赤着身,而日渐大者,谓之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六、飞火丹候 |
丹着两臂及背膝,谓之飞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七、游火丹候 |
丹发两臂及背,如火灸者,谓之游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八、殃火丹候 |
丹发两胁及腋下、上,谓之殃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六十九、尿灶火丹候 |
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风火丹候 |
丹初发肉黑,忽肿起,谓之风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一、暴火丹候 |
暴火丹之状,带黑色,谓之暴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二、留火丹候 |
留火丹之状,发一日一夜,便成疮,如枣大,正赤色,谓之留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三、朱田火丹候 |
丹先发背起,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疮,谓之朱田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四、郁火丹候 |
丹发从背起,谓之郁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五、神火丹候 |
丹发两,不过一日便赤黑,谓之神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六、天灶火丹候 |
丹发两里,尻间正赤,流阴头,赤肿血出,谓之天灶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七、鬼火丹候 |
丹发两臂,赤起如李子,谓之鬼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八、石火丹候 |
丹发通身,似缬目,突起如细粟大,色青黑,谓之石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七十九、野火丹候 |
丹发赤,斑斑如梅子,竟背腹,谓之野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茱萸火丹候 |
丹发初从背起,遍身如细缬,谓之茱萸火丹也。 |
[卷之四十九\小儿杂病诸候五(凡五十论)] 一百八十一、家火丹候 |
丹初发,着两腋下,两上,名之曰家火丹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