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 二、蝮蛇螫候 |
凡蝮中人,不治,一日死。若不早治之,纵不死者,多残断人手足。 蝮蛇形不乃长,头褊口尖,颈斑,身亦艾斑,色青黑,人犯之,颈腹帖着地者是也。江东诸山甚多,其毒最烈,草行不可不慎。 又有一种,状如蝮而短,有四脚,能跳来啮人,名曰千岁蝮,中人必死。然其啮人竟,即跳上树,作声云斫木者,但营棺具,不可救;若云捣菽者,犹可治。吴音呼药为菽故也。 |
[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 三、虺螫候 |
虺形短而褊,身亦青黑色。山草自不甚多,每六、七月中,夕时出路上,喜入车轹中,令车轹腹破而子出。人侵晨及冒昏行者,每倾意看之。其螫人亦往往有死者。 |
[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 四、青蛇螫候 |
青蛇者,正绿色,喜缘树及竹上,自挂与竹树色一种,人看不觉,若入林中行,有落人项背上者,然自不伤啮,啮人必死。而蛇无正形,极大者不过四五尺,世人皆呼为青条蛇,言其与枝条同色。乍看难觉,其尾二三寸,色黑者,名尾,毒最猛烈,中人立 |
[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 五、毒候 |
此是诸毒蛇夏日毒盛不泄,皆啮草木,及吐毒着草木上,人误犯着此者,其毒如被蛇螫不殊。但疮肿上有物如虫蛇眼状,以此别之,名为毒。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一、蜂螫候 |
蜂类甚多,而方家不具显其名。唯地中大土蜂最有毒,一螫中人,便即倒闷,举体洪肿。诸药治之,皆不能卒止。旧方都无其法。虽然,不肯杀人。有禁术封唾,亦微效。又有瓠HT蜂,抑亦其次。余者犹瘥。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二、蝎螫候 |
此虫五月、六月毒最盛。云有八节、九节者弥甚。螫人,毒势流行,多至牵引四肢皆痛,过一周时始定。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三、虿螫候 |
陶隐居云∶虿虫,方家亦不能的辩正,云是蜒子,或云是小乌虫,尾有两歧者。然皆恐非也,疑即是蝎。蝎尾歧而曲上,故《周诗》云∶彼都人士,拳发如虿。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四、蜈蚣螫候 |
此则百足虫也。虽复有毒,而不甚螫人。人误触之者,故时有中其毒。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五、蜞蜍着人候 |
江东及岭南,无处不有蜞、蜍。蜞、蜍乃是两种物。蜞者,在草里,名为山蜞;在水里,名马蜞。皆长四五寸许,黑色,身滑。人行涉山水,即着人肉,不甚痛而痒,两头皆能嗍人血,血满腹,便自脱地。无甚毒害。 蜍者,无不背作文理,粗涩,多着龟、螺壳上。若着人肉,即于肉里生子,乃至十数枚,经日便肿痒,隐轸起,久久亦成疮。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六、石蛭螫人候 |
山中草木及路上、石上,石蛭着人,则穿啮肌皮,行人肉中,浸淫起疮。灸断其道则愈。凡行山草之中,常以膏和盐涂足胫,则蛭不得着人。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七、蚕啮候 |
蚕既是人养之物,性非毒害之虫,然时有啮人者,乃令人憎寒壮热,经时不瘥,亦有因此而致毙。斯乃一时之怪异,救解之方愈。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八、甘鼠啮候 |
此即鼷鼠也,形小而口尖,多食伤牛马,不甚痛。云其口甜,故名甘鼠。时有啮人者。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九、诸鱼伤人候 |
鱼类甚多,其、鲐之徒,骨、芒刺有毒,伤人则肿痛。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十、恶HT啮候 |
恶HT,一名满,大如毒蜱,似蝗无尾,前有两角。触后则傍后,触前则却行。生于树皮内及屋壁间,又喜在纸书内。圆似榆荚,其色赤黑,背横理。二月生,十月蛰。螫人唯以三时,五月、六月、七月尤毒。初如状,中央紫黑,大如粟粒,四傍微肿,色赤,或有青色者。痒,喜搔之。若饮酒、房室,近不过八九日,远不过十余日,烂溃为脓汁,亦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十一、狐尿刺候 |
云是野狐尿棘刺头,有人犯之者,则多中于人手指、足指,肿痛热。有端居不出而着此毒者,则不必是狐尿刺也,盖恶毒瓦斯耳。故方亦云恶刺毒者也。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十二、蚝虫螫候 |
此则树上蚝虫耳。以其毛刺能螫人,故名蚝虫。此毒盖轻,不至深毙,然亦甚痛,螫处作轸起者是也。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十三、蠼尿候 |
蠼虫,云能尿人影,即令所尿之处,惨痛如芒刺,亦如蚝虫所螫,然后起细瘰,作聚如茱萸子状。其瘰遍赤,中央有白脓如粟粒,亦令人皮肉拘急,恶寒壮热。极者连起,多着腰胁及胸,若绕腰匝遍者,重也。 |
[卷之三十六\杂毒病诸候(凡十四论)] 十四、入井冢墓毒瓦斯候 |
凡古井、冢及深坑阱中,多有毒瓦斯,不可辄入,五月、六月间最甚,以其郁气盛故也。 若事辄必须入者,先下鸡、鸭毛试之,若毛旋转不下,即是有毒,便不可入。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一、金疮初伤候 |
夫被金刃所伤,其疮多有变动。若按疮边干急,肌肉不生,青黄汁出,疮边寒清,肉消臭败,前出赤血,后出黑血,如熟烂者,及血出不止,白汁随出,如是者多凶。若中络脉、髀内、阴股、天聪、眉角,横断腓肠,乳上及与鸠尾、攒毛、小腹,尿从疮出,气如贲豚,及脑出,诸疮如是者,多凶少愈。 诊金疮,血出太多,其脉虚细者生,数实大者死;小者生,浮大者死。所伤在阳处者,去血四五斗,脉微缓而迟者生,急疾者死。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二、金疮血不止候 |
金疮血出不断,其脉大而止者,三七日死。金疮血出不可止,前赤后黑,或黄或白,肌肉腐臭,寒冷硬急者,其疮难愈,亦死。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三、金疮内漏候 |
凡金疮通内,血多内漏,若腹胀满,两胁胀,不能食者死。瘀血在内,腹胀,脉牢大者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四、毒箭所伤候 |
夫被弓弩所伤,若箭镞有药,入人皮脉,令人短气,须臾命绝。口噤唇干,血为断绝,腹满不言,其人如醉,未死之间,为不可治。若荣卫青瘀,血应时出,疮边温热,口毒箭有三种∶岭南夷俚,用焦铜作箭镞;次,岭北诸处,以诸蛇虫毒螫物汁着管中,渍箭镞。此二种才伤皮,便洪肿沸烂而死。唯射猪犬,虽困得活。以其啖粪故也。人若中之,便即食粪,或饮粪汁,并涂疮即愈。不尔,须臾不可复救。箭着宽处者,虽困渐治,不必死。若近胸腹,便宜速治,小缓,毒入内,则不可救。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五、金疮肠出候 |
此谓为矛箭所伤,若中于腹,则气激,气激则肠随疮孔出也。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六、金疮肠断候 |
夫金疮肠断者,视病深浅,各有死生。肠一头见者,不可连也。若腹痛短气,不得饮食者,大肠一日半死,小肠三日死。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肠但出不断者,当作大麦粥,取其汁,持洗肠,以水渍内之。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常服钱屑散。 若肠腹HT从疮出,有死者,有生者,但视病取之,各有吉凶。HT出如手,其下牢核,烦满短气,发作有时,不过三日必死。HT下不留,安定不烦,喘息如故,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当令一宿,乃可截之。勿闭其口,膏稍导之。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七、金疮筋急相引痛不得屈伸候 |
夫金疮愈以后,肌肉充满,不得屈伸者,此由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也。其疮虽愈,筋急不得屈伸也。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八、金疮伤筋断骨候 |
夫金疮始伤之时,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若被疮截断诸解、身躯、肘中,及腕、膝、髀若踝际,亦可连续,须急及热,其血气未寒,即去碎骨便更缝连,其愈后直不屈伸。若碎骨不去,令人痛烦,脓血不绝。不绝者,不得安。诸中伤人神 |
[卷之三十六\金疮病诸候(凡二十三论)] 九、箭镞金刃入肉及骨不出候 |
箭镞、金刃中骨,骨破碎者,须令箭镞出,仍应除碎骨尽,乃敷药。不尔,疮永不合。 纵合,常疼痛。若更犯触损伤,便惊血沸溃,有死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