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 二、牡痔候 |
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时时出脓血者是也。 |
[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 三、牝痔候 |
肛边肿,生疮而出血者,脉痔也。 |
[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 四、脉痔候 |
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 |
[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 五、肠痔候 |
肛边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 |
[卷之三十四\痔病诸候(凡六论)] 六、血痔候 |
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一、头面身体诸疮候 |
夫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生疮。所以然者,肺主气,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其疮初如,须臾生汁。热盛者,则变为脓。随瘥随发。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头面身体诸久疮候 |
诸久疮者,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头面身体生疮。其脏内热实气盛,热结肌肉,其热留滞不歇,故疮经久不瘥。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三、诸恶疮候 |
诸疮生身体,皆是体虚受风热,风热与血气相搏,故发疮。若热风热挟湿毒之气者,则疮痒痛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养生方》云∶铜器盖食,汗入食,发恶疮、内疽也。 又云∶醉而交接,或致恶疮。 又云∶饮酒热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恶疮;轻者。 又云∶五月五日,取枣叶三升,井华水捣取汁,浴,永不生恶疮。 又云∶井华水和粉洗足,不病恶疮。 又云∶五月一日、八月二日、九月九日、十月七日、十一月四日、十二月十三日,沐浴,除恶疮。 《养生方·导引法》云∶龙行气,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四、久恶疮候 |
夫体虚受风热湿毒之气,则生疮。痒痛肿多汁,壮热,谓之恶疮。而湿毒瓦斯盛,体外虚内热,其疮渐增,经久不瘥,为久恶疮。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五、疮候 |
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多着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拆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故名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六、燥疮候 |
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则生疮。若湿气少,风气多者,其则干燥,但痒,搔之白屑出,干枯拆痛。此虫毒瓦斯浅在皮肤,故名燥疮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七、湿疮候 |
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生疮。若风气少,湿气多,其疮痛痒,搔之汁出,常濡湿者,此虫毒瓦斯深,在于肌肉内故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八、久疮候 |
疮积久不瘥者,由肤腠虚,则风湿之气停滞,虫在肌肉之间,则生长,常痒痛,故经久不瘥。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九、癣候 |
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里生虫,搔之有汁。此由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痞涩,发此疾。 按九虫论云∶蛲虫在人肠内,变化多端,发动亦能为癣,而癣内实有虫也。 《养生方》云∶夏勿露面卧,露下堕面上,令面皮浓,及喜成癣。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干癣候 |
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瓦斯多,湿气少,故风沉入深,故无汁,为干癣也。其中亦生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一、湿癣候 |
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瓦斯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二、风癣候 |
风癣,是恶风冷气客于皮,折于血气所生。亦作圆文匡郭,但抓搔顽痹,不知痛痒。其里亦有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三、白癣候 |
白癣之状,白色,然而痒。此亦是腠理虚受风,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四、牛癣候 |
俗云∶以盆器盛水饮牛,用其余水洗手、面,即生癣,名牛癣。其状皮浓,抓之硬强而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五、圆癣候 |
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六、狗癣候 |
俗云∶狗舐之水,用洗手、面,即生癣。其状微白,点缀相连,亦微痒是也。其里亦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七、雀眼癣候 |
雀眼癣,亦是风湿所生,其文细似雀眼,故谓之雀眼癣。搔之亦痒,中亦生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八、刀癣候 |
俗云∶以磨刀水,用洗手、面,而生癣,名为刀癣。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中亦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十九、久癣候 |
久癣,是诸癣有虫,而经久不瘥者也。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搔之有汁。又有干癣,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又有湿癣,如虫行,浸淫,赤,湿痒,搔之多汁。又有风癣,搔抓顽痹,不知痛痒。又有牛癣,因饮牛余水洗手面得之,其状皮浓,抓之硬强。又有圆癣,作圆文隐起,四面赤。又有狗癣,因以狗舐余水洗手面得之,其状微白,点缀相连,亦微痒。又有雀眼癣,作细文似雀眼,搔之亦痒痛。又有刀癣,因以磨刀水洗手面得之,其状无匡郭,纵邪无定。如此之癣,初得或因风湿客于肌肤,折于血气所生,或因用牛、狗所饮余水洗手面得之;至其病成,皆有虫侵食,转深,连滞不瘥,故成久癣。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疥候 |
疥者,有数种∶有大疥,有马疥,有水疥,有干疥,有湿疥。多生手足,乃至遍体。大疥者,作疮,有脓汁,赤痒痛是也。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 此二者则重。水疥者,瘰如小瘭浆,摘破有水出。此一种小轻。干疥者,但痒,搔之皮起,作干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虫。此悉由皮肤受风邪热气所致也。 按九虫论云∶蛲虫多所,变化多端,或作、疥、痔、,无所不为。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龙行气,低头下视,不息十二通。愈风疥、恶疮、热不能入咽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一、干疥候 |
干疥但痒,搔之皮起,作干痂。此风热气深,在肌肉间故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二、湿疥候 |
湿疥起小疮,皮薄,常有水汁出,此风热气浅,在皮肤间故也。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三、热疮候 |
诸阳气在表,阳气盛则表热,因运动劳役,腠理则虚而开,为风邪所客,风热相搏,留于皮肤则生疮。初作瘭浆,黄汁出;风多则痒,热多则痛;血气乘之,则多脓血,故名热疮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四、冷疮候 |
凡身体发疮,皆是风热所为。然血虚者,亦伤于邪,若重触风寒,则冷气入于疮,令血涩不行,其疮则顽,令不知痛痒,亦经久难瘥,名为冷疮。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五、疽疮候 |
此疽疮,是之类也,非痈疽之疽。世云疽,即是此也。多发于指节脚胫间,相对生,币币作细孔,如针头,其里有虫,痒痛,搔之黄汁出,随瘥随发。皆是风邪客于皮肤,血气之所变生。亦有因诸浅疮经久不瘥,痒痛抓搔之,或衣揩拂之,其疮则经久不瘥,而变作疽疮者。里皆有细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六、甲疽候 |
甲疽之状,疮皮浓,甲错剥起是也。其疮亦痒痛,常欲抓搔之,汁出。其初皆是风邪折于血气所生,而疮里亦有虫。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七、查疽候 |
查疽之状,隐胗赤起,如今查树子形是也。亦是风邪客于皮肤,血气之所变生也。其疮内有虫,亦痒痛,时肿汁出。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八、顽疽候 |
此由风湿客于皮肤,血气所变,隐胗生疮,痒而不痛,故名顽疽。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二十九、枨疽候 |
枨疽,是诸杂疮带风湿,苦痒,数以手抓搔枨触,便侵食,阔,久不瘥,乃变生虫,故 |
[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 三十、月食疮候 |
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死,因名之为月食疮也。 又,小儿耳下生疮,亦名月食。世云∶小儿见月,以手指指之,则令病此疮也。其生诸孔窍,有虫,久不瘥,则变成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