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咳嗽] 五脏传腑之咳
    
    补肺汤
    治肺虚咳嗽。
    人参(一钱)黄(二钱)五味(五分)紫菀(一钱)桑皮(二钱)熟地(三钱)入蜜少许和服。
    
    补肺阿胶散
    治肺虚有火,咳无津液而气哽者。
    阿胶(一两五钱)马兜铃(一两)甘草(一两)牛蒡子(一两)杏仁(七钱)糯米(一两)水煎分温服。
    
    百合固金汤
    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
    生地(一钱)熟地(三钱)元参(一钱)贝母(一钱五分)桔梗(一钱)甘草(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白芍(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百合(三钱)水煎服。
    
    紫菀汤
    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吐痰吐血。
    紫菀(二钱)知母(一钱)贝母(二钱)人参(一钱)茯苓(二钱)五味子(十二粒)阿胶(二钱蛤粉拌炒)甘草(五分)桔梗(一钱)莲子肉(十粒去心)
    秦艽扶羸汤
    治肺痿骨蒸,或寒或热,成劳,咳嗽,声嘎不出。
    秦艽(一钱)柴胡(一钱)地骨皮(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紫菀(一钱)半夏(一钱)人参(一钱)甘草(五分)鳖甲(一钱五分)水煎服。
    
    黄鳖甲散
    治男女虚劳客热,五心烦热,四肢倦怠,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日晡发热。
    黄(五钱)鳖甲(五钱)桑皮(三钱五分)秦艽(五钱)紫菀(三钱五分)人参(一钱五分)茯苓(三钱)柴胡(三钱)半夏(三钱五分)知母(三钱五分)地骨皮(三钱)白芍(三钱五分)天冬(五钱)肉桂(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三钱五分)生地(三钱五分)每用一两,水煎服。一方加姜三片。
    
    蓁艽鳖甲散
    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
    秦艽(一钱五分)鳖甲(三钱)地骨皮(二钱)柴胡(一钱)知母(一钱五分)青蒿(五叶)乌梅(一个)当归(一钱五分)水煎服。汗多加黄二钱。
    
    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呕血,或大便不利。
    半夏(一钱)苏子(一钱五分)前胡(一钱)浓朴(一钱)橘红(一钱)当归(二钱)甘草(五分)沉香(五分)水煎服。
    
    定喘汤
    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作哮喘。
    白果(二十一粒)麻黄(四分)半夏(一钱)款冬花(一钱)苏子(一钱五分)杏仁(二钱)桑皮(二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咳血方
    治咳嗽痰血。
    青黛蒌仁海石山栀诃子肉杏仁(各等分)蜜为丸,噙化。
    
    独胜散
    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
    白芨研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糯米汤下。
    
    清咽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间咯血,两颊常赤,咽喉作痛不清。
    薄荷(十两)川芎(二两)防风(二两)犀角(二两)柿霜(二两)甘草(二两)桔梗(三两)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犀角地黄汤
    治肝胃火盛,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及阳毒发斑。
    生地(一两五钱)犀角(一钱)赤芍(一两)丹皮(二钱)每服五钱。
    
    桑皮等汁十味煎
    治咳嗽经久,将成肺痿,乍寒乍热,唾涕稠粘,喘息气上,唇干吐血。
    桑皮汁(一升)地骨皮汁(三升)麦冬汁(二升)生地汁(五升)生葛汁(三升)淡竹沥(三升)生姜汁(一升)白蜜(一升)枣膏(一升)牛酥(三合)共熬成膏,每服五钱。
    
    二陈汤
    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半夏(二钱)陈皮(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服。
    
    清肺饮
    治痰湿久留,咳嗽气逆。
    杏仁(二钱)贝母(二钱)茯苓(二钱)桔梗(一钱)甘草(五分)橘红(一钱)五味子(五分)姜(三片)
    金沸草散
    治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痰多。
    金沸草(一钱绢包)前胡(一钱)细辛(三分)荆芥(一钱)茯苓(二钱)半夏(一钱)甘草(五分)枣(二枚)姜(三片)
    百花膏
    治喘咳不已,或痰中有血。
    川百合款冬花(等分)蜜丸如弹子大,噙化。
    

[卷三] 痰饮
    痰饮者,先生痰而后停饮,积水为病也。人非水谷不能生活,然水气太盛,不能流行,则病亦丛生。论者谓人身所贵者水也。天一生水,乃至充周流灌,无处不到。一有瘀蓄,即如江河回曲之处,秽积聚,水道日隘,横流旁溢,必顺其性,因其势而利导之,庶得免乎泛滥,此说是矣。然谓为天一之水,充周流灌,以至于瘀蓄,则窃以为不然。夫天一之水,精也、血也、津液也,此人身之圣水,惟患其少,不患其多,安有变为痰饮之理。且停饮之人,往往呕吐,所吐之水,或清或黄,或酸或腐,动辄盈盆,天一之水,顾若此之贱且多乎!盖水谷入胃,除散精之外,其势下趋,由小肠而膀胱,乃气化而出,无所为饮也。惟脾有积湿,胃有蕴热,湿与热交蒸,脾胃中先有顽痰,胶粘不解,然后入胃之水遇痰而停,不能疾趋于下,日积月累,饮乃由是而成。又况嗜茶太过者,湿伤脾;嗜酒太过者,热伤胃;过嗜生冷者,寒伤脾胃;各各不同。而于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遂由浅入深,而酿成痼疾矣。其见症与治法,均列于后。
    

[卷三\痰饮] 痰饮
    痰饮者,水从胃出,下走肠间,辘辘有声,胸中微痞,头目作眩,桂术二陈汤主之。
    
    桂术二陈汤
    (自制)桂枝(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三钱)枳实(一钱)泽泻(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五分)车前(二钱)姜(三片)此方以苓桂术甘、二陈去甘草,以桂枝开太阳,以白术健脾土,治痰饮之本也。去甘草者,欲其速,不欲其缓,欲其通、不欲其满也。姜所以佐桂,枳所以佐橘。车前、泽泻、牛膝所以导水气下行,不嫌其凉者,有姜、桂在焉。祖怡注。
    

[卷三\痰饮] 悬饮
    悬饮者,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胁乃肝胆之位,水气在胁,则肝气拂逆,而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椒目栝蒌汤主之。
    
    椒目栝蒌汤
    (自制)椒目(五十粒)栝蒌头(五钱切)桑皮(二钱)葶苈子(二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苏子(一钱五分)蒺藜(三钱)姜(三片)此方仍是二陈去甘草,以椒目通水道,栝蒌通谷道,葶苈、苏子、桑皮以泻肺,疾藜以疏肝。
    水饮下行,而肺肝和矣。祖怡注。
    

[卷三\痰饮] 溢饮
    溢饮者,水气旁流于四肢也。脾受水邪,溢入四末,故肢节作肿,身重无力,桂苓神术汤主之。
    
    桂苓神术汤
    (自制)桂枝(八分)茯苓(三钱)白术(一钱)茅术(一钱)苡仁(八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浓朴(一钱)砂仁(一钱)姜(三片)此方合苓桂术甘、二陈、平胃,去甘草加苡仁、砂仁,纯用温运胃脾,而水饮自化。祖怡注。
    


前一页 ◇ 五脏传腑之咳
后一页 ◇ 支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