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妇人科] 产前胎动
    孕妇人因火动胎,逆上作喘者,急用条黄芩、香附之类。将条芩更于水中沉,取重者用之。
    固胎地黄(半钱)人参白芍(各一钱)白术(一钱半)川芎归身尾(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二钱)糯米(一十四粒)黄连(些小)黄柏(些小)桑上羊儿藤(七叶完者)上咀煎汤服之。
    血虚不安者用阿胶。痛者缩砂,行气故也。
    一切病不可表。
    

[卷之三\妇人科] 恶阻
    (从痰治。)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
    肥者有痰,瘦者有热,多用二陈汤。
    或白术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妇人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虚,其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物也。
    血块、死血、食积、痰饮、成块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晕、身热、时作时止。
    黄连(一两,一半用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益智炒,去益智)山栀(半两,炒)台芎(半两)香附(一两,用便浸)萝卜子(一两半炒)山楂(一两)三棱青皮神曲(各半两)莪术(半两,用米醋煮)桃仁(半两,留尖去皮)白芥子(一两半,炒)瓦龙子(消血块)为末,作丸子服之。
    妇人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削。
    香附(四两,醋煮)桃仁(一两,去皮尖)海石(一两,醋煮)白术(一两)为末,神曲为丸。
    

[卷之三\妇人科] 束胎
    束胎丸,第八个月服。
    黄芩(酒炒。夏用一两,秋用七钱半,冬用半两)茯苓(七钱半)陈皮(二两,忌火)白术(二两粥为丸。)束胎散即达生散人参(半钱)陈皮(半钱)白术白芍归身尾(各一钱)甘草(二钱,炙)大腹皮(三钱)紫苏(半钱)或加枳壳、砂仁作一帖;入青葱五叶,黄杨木叶梢十个,煎。待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甚得力。或夏加黄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别证,以意消息。
    第九个月服黄芩(一两,酒炒。宜热药,不宜凉药。怯弱人减半)白术(一两)枳壳(七钱半,炒)滑石(七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时,减此一味。)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不可多,恐损元气。
    

[卷之三\妇人科] 安胎
    白术黄芩炒面粥为丸。
    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
    缩砂安胎治痛,行气故也。
    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作膏∶地黄膏、牛膝膏。
    

[卷之三\妇人科] 胎漏
    (气虚、血虚、血热。)戴云∶胎漏者,谓妇人有胎,而血漏下也。
    

[卷之三\妇人科] 子肿
    (湿多。)戴云∶子肿者,谓孕妇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用山栀炒一合,米饮汤吞下。三因方中有鲤鱼汤。
    

[卷之三\妇人科] 难产
    难产之由,亦是八九个月内不谨者。
    气血虚故,亦有气血凝滞而不能转运者。
    

[卷之三\妇人科] 催生方
    白芷灰滑石百草霜上为末,芎归汤或姜汁调服之。
    治胎衣不下妇人大全方,别有治法。
    

[卷之三\妇人科] 产后血晕
    (虚火载血,渐渐晕来。)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为极细末,以好酒调,灌下即醒。行血极快也。
    又方∶用韭叶细切,盛于有嘴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嘴塞产妇鼻中,可愈眩晕。
    

[卷之三\妇人科] 产后补虚
    人参白术(各二钱)黄芩陈皮川芎(各半钱)归身尾(半钱)甘草(一钱,炙。)有热加生姜(三钱)茯苓(一钱)必用大补气血,虽有杂证,以末治之。
    当清热,补血气。
    

[卷之三\妇人科] 消血块
    滑石(二钱)没药(一钱)麒麟竭(一钱,无则用牡丹皮)为末,醋糊作丸。
    瓦龙子能消血块。
    

[卷之三\妇人科] 
    川芎黄芩白术茯苓干姜滑石白芍(炒)陈皮咀,煎汤服。
    

[卷之三\妇人科] 恶露不尽
    谓产后败血所去不尽,在小腹作痛。
    五灵脂香附末蛤粉醋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如恶血不下,以五灵脂为末,神曲糊丸,白术陈皮汤下。
    

[卷之三\妇人科] 中风
    不可作风治,切不可以小续命汤服之。必大补气血,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
    口眼斜,不可服小续命汤。
    

[卷之三\妇人科] 发热恶寒
    大发热必用干姜,轻用茯苓,淡渗其热。一应苦寒热发表药,皆不可用也。
    才见身热,便不可表。发热恶寒,皆是气血。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右手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恶寒、发热、腹满者,当去恶血。脉满者不是,腹痛者是。
    产后不可下白芍,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
    产后一切病皆不可发散。
    

[卷之三] 小儿科
    小儿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
    小儿肝病多,及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卷之三\小儿科] 吐泻黄胆
    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神曲麦芽甘草白术茯苓黄连上为末,水调服。
    伤乳吐泻者加山楂。时气吐泻者加滑石。发热者加薄荷。
    吐泻用益元散。钱氏五补五泻之药俱可用。
    

[卷之三\小儿科] 急慢惊风
    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喘、痰嗽。
    并用通法;重则用瓜蒂散,轻则用苦参赤小豆末。须酸齑汁调服。吐之后,用通圣散蜜丸服之。
    惊有二证∶一者热痰,主急惊,当直泻之;一者脾虚,乃为慢惊,所主多死,当养脾。
    东垣云∶慢惊者,先实脾土,后散风邪。
    急者,只用降火、下痰、养血。
    慢者,只用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药中求之。
    黑龙丸牛胆南星礞石(各一两,焰硝等分)天竺黄青黛(各半两)芦荟(二两半)朱砂(三钱)僵蚕(五分)蜈蚣(二钱半,烧存性)上为细末,煎甘草汤膏,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急惊薄荷汤下,慢惊桔梗、白术汤下。
    神圣牛黄夺命散槟榔(半两)木香(三钱)大黄(二两,面裹煨熟为末。)白牵牛(一两,一半炒,一半生用)黑牵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用)上为一处,研作细末,入轻粉少许。每服二钱,用蜜浆水调下。不拘时候,微利为度。
    

[卷之三\小儿科] 疳病
    胡黄连丸胡黄连(半钱,去果积)阿魏(一钱半,醋煮,去肉积)麝香(四粒)神曲(二钱半,去食积)黄连(二钱半,炒,去热积)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白术汤下。
    小儿疳病腹大∶胡黄连丸二十丸,白术汤下。
    

[卷之三\小儿科] 痘疮
    (分气虚、血虚补之。)气虚用人参、白术,加解毒药。
    但见红点,便忌升麻葛根汤,发得表虚也。
    吐泻、少食、为里虚。不吐泻、能食、为实。
    里实而补,则结痈肿。
    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或用烧人屎。黑陷甚者,烧人屎,红、活、绽、凸为表实,而复用表药,则要溃烂不结痂。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
    痘疮,或初出,或未出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合少,重者合轻。方用丝瓜近蒂三寸连瓜子皮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吃。入朱砂末亦可。
    解痘疮毒药丝瓜升麻酒芍药甘草(生用)糖球黑豆犀角赤小豆解痘疮法,已出未出皆可用。朱砂为末,以蜜水调服。多者可减,少者可无。
    

[卷之三\小儿科] 腹胀
    萝卜子(蒸)紫苏梗陈皮干姜(各等分)甘草(减半)食减者加白术,煎服。
    

[卷之三\小儿科] 夜啼
    人参(一钱半)黄连(一钱半,姜汁炒)甘草(半钱)竹叶(二十片)作二服。加姜一片,煎服之。
    

[卷之三\小儿科] 口糜
    戴云∶满口生疮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
    又方∶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前一页 ◇ 子嗣
后一页 ◇ 脱囊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