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太阳六传] 伤暑有二
    大黄(用酒浸治不大便。地道不通行。上引大黄至巅而下)浓朴(姜汁制。治肠胁胀满)芒硝(治肠转失气。内有燥屎。本草云。味辛以润肾燥。今人不用辛字只用咸字咸能坚与古人同意)枳壳(麸炒。治心下痞。按之良久气散病缓此并主心下满。乃肝之气盛也)六腑受有形主血阴也。
    大黄芒硝大实燥屎浮手足阳明大肠胃沉手足太阴肺脾痞大满枳实浓朴五脏主无形。是气阳也。
    

[卷上\太阳六传] 伤暑有二
    治实而微满。状若饥人食饱饭腹中无转失气。此大承气。只减芒硝。心下痞。大便或通。热甚须可下者。宜用此。
    大黄(生用)浓朴(姜制)枳壳(麸炒)张仲景曰。杂证用此。名曰(三物浓朴汤)。
    

[卷上\太阳六传] 伤暑有二
    治实而不满不满者。腹状如仰瓦腹中转而失气。有燥屎不大便而谵语者。
    大黄(酒浸。邪气居高。非酒不至。譬如物在高巅。人力之所不及。则射以取之。故以用大黄生者。苦泄峻必下。则遗高之分邪热也。是以愈后。或目赤或喉痹。或头肿或膈食上热疾生矣)甘草(灸经云。以甘缓之)芒硝(以辛润之。又曰以咸KT之)以上三法。不可差也。若有所差。则无形者有遗。假令调胃承气证用大承气下之。则愈气不复。以其气药犯之也。大承气证。用调胃承气下之。则愈后神痴不清以其气药无力也。
    小承气证。若用芒硝下之。则或下利不止。变而成虚矣。三承气岂可差乎。
    

[卷上\太阳六传] 伤暑有二
    治有表复有里。有表者。脉浮或恶风。或恶寒头痛。四证中或有十二尚在是。十三日过经不解是也。有里者。谵言妄语。掷手扬视。此皆里之急者也。欲汗之则里已急。欲下之则表证仍在。故以小柴胡中药调和三阳。是不犯诸阳之禁。以芍药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以大黄去地道不通。以枳实去心下痞闷。或湿热自利。若里证已急者。通宜大柴胡汤。小柴胡减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是也。欲缓下之。全用小柴胡加枳实大黄亦可。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少阳证。胸胁痛。往来寒热而呕。或咳而耳聋。脉尺寸俱弦。(小柴胡汤)主之。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柴胡少阳半夏太阳黄芩阳明人参太阴甘草太阴姜枣辛甘发散上各随仲景本条下加减用之则可矣药如本法。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忌发汗。忌利小便。忌利大便。故名三禁汤。乃和解之剂。若犯之。则各随上下前后本变。及中变与诸变不可胜数。医者宜详之。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答曰。身后为太阳。太阳为阳中之阳。阳分也。身前为阳明。阳明为阳中之阴。阴分也。阳为在表。阴为在里。即阴阳二分。邪在其中矣。治当不从标本。从乎中治。此乃治少阳之法也。太阳膀胱水寒也阳明大肠金燥也。邪在其中。近后膀胱水则恶寒。近前阳明燥则发热。
    故往来寒热也。此为三阳之表里。非内外之表里也。但不可认里作当下之里。故以此药作和解之剂非汗非下也。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邪在荣卫之间。谓之半表里也。太阳阳明之间少阳居身之半表里也。(五苓散)分阴阳。
    膀胱经之半表里也。(理中汤)治泻吐。上下之半表里也。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答曰。帝问病之中外者何。岐伯对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若盛于外者。先治内而后治外。从外之内者。治其外。若盛于内者。先治外而后治内。此言表里所出之异也。又云。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者。中外不相及者。半表半里也。自外入者有之。自内出者亦有之。外入内出虽异。邪在半表半里则一也。此中外不相及为少阳也。治主病者。治少阳也。帝问寒热之病。恶寒发热如疟。或发一日。或发间日。岐伯对。以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有少。阴多阳少。其发日远阳。多阴少其发日近。此胜复相搏。盛衰之节疟亦同法疟者少阳也。少阳者东方之气也。逆行则发寒。顺行则发热。故分之气异往来之不定也。妇人经水适断。病作少阳治之。伤寒杂病一体经云。身有病而有邪脉经闭也。又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经闭者尺中不至。胞闭者生化绝源。二者皆血病也。厥阴主之。厥阴病则少阳病矣。累及其夫也。小儿外感内伤。若有潮作寒热等证。并同少阳治之。男女同候以上男子妇人小儿闺女。或实作大热或变成劳。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药有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不失其宜。轻重各得其所逆从缓急举无不当。则可以万全矣。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答曰。五脏阴也。所主皆有形。骨肉筋血皮毛是也。此五脏皆阴足。是为实热。阴足而热不能起理也。阴足而热反胜之。是为实热。若骨痿肉烁筋缓血枯皮聚毛落。五阴不足。而为热病。是虚热。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妇人先病恶寒手足冷。全不发热。脉八至两胁微痛治者便作少阳治之。或曰是则然矣论犹未也。至如无寒热无胁痛当作何经治或者不敢对恶寒为太阳。脉八至且作阳治。当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治此者少阳也。若曰脉八至作相火。亦少阳也。兼又从内而之外也是又当先少阳也。此不必论两胁痛与不痛脉弦与不弦。盒饭作少阳治之。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答曰。为阳在内侵于骨髓。阴在外致使发寒。治当不从内外从乎中治也。宜(小柴胡汤)调之。倍加姜枣。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曰(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
    

[卷上\太阳六传] 少阳证
    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故用地骨皮饮。以泻血中之火。
    (白虎汤)其脉洪。故抑之。使秋气得以下降也。(地骨皮)饮其脉弦。故举之。使春气得以上升也。
    肺气石膏辛肾气知母肺血黄芩苦肾血黄柏地骨皮泻肾火。总治热在外。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
    牡丹皮治胞中火。无汗而骨蒸。牝牡乃天地之称也。牡为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也。
    花为阴成实也。丹者赤也。火也。能泻阴中之火。(四物汤)加上二味。治妇人骨蒸知母泻肾火有汗而骨蒸。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腹满咽干。手足自温。自利不渴。时腹痛。脉尺寸俱沉细。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太阴病。脉浮者可汗。宜(桂枝汤。)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此条虽不言脉。当知沉迟而弱。
    仲景(理中汤丸)。暨易老(人参黄汤)。量其轻重。或温或热。人之强弱虚实。所可宜者。
    选而用之。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答曰有经云。本太阳证。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太阴也。(桂枝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易老云。此非本有是证。以其错下脾传于胃。故误下传。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欲愈。表少里和脉长者。为阳渐生也。此一证。
    太阴便从外感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则胸下结硬。太阴为病脉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小便自利者。则不发黄。日久利益甚必自止者。便硬。乃入府传阳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阴证
    中脘痛。太阴也。(理中)(建中)(黄汤)类。主之。
    脐腹痛。少阴也。(四逆)(真武)(附子汤)类。主之。
    少腹痛。小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回阳丹)之类。轻则(当归四逆汤)。
    太阴传少阴痛甚者。当变下利不止。
    杂证而痛。(四物苦楝汤)(酒煮当归丸)。增损(当归丸)之类。
    夏肌热恶热。脉洪疾。手太阴足阳明主之。(黄芩芍药汤)。
    秋肌热恶寒。脉沉疾足少阴足太阴主之(桂枝芍药汤)。
    腹痛腹痛者。(芍药甘草汤)主之。
    \r图\ps11a3.bmp\r腹不满者加枣。若满者不加。脾虚满者。黄汤。芍药停湿。
    中满者。分食甘二药。用甘引至满所脾实。
    平胃散。苍术泄湿。小便不利者利之。
    大便秘实痞浓朴枳实大便利虚痞芍药陈皮伤食满者。伤厥阴。是以腹胀满者。皆属木。
    


前一页 ◇ 伤暑有二
后一页 ◇ 少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