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蓄血其证燥火也。当益津液为上。而反汗以亡其津液。其毒扰阳之极。则侵阴也。故燥血而蓄于胸中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太阳病入膀胱小便利而赤。蓄血证也。血自下者愈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战而汗解者太阳也。不战有汗而解者。阳明也。
    不战无汗而解者少阳也。若先瘥经必不尔矣。
    太阳传阳明。其中或有下证。阳明证反退。而热兼不渴。却退显少阳证。是知可解也。
    太阳证知可解者。为头不痛项不强肢节不痛则知表易解也。
    阳明知可解者。为无发热恶寒。知里易解也。
    少阳证知可解者。寒热日不移时。而作邪未退也。若用柴胡而移其时。早移之于晏。晏移之于早气移之于血。血移之于气。是邪无可容之地知可解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服解药而去沉困。只头痛目闷。是知湿去而风不去。则欲解也。若风去而湿不去。则不解。何以然。风则高湿则下。而入里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可解之脉浮而虚。不可解之脉浮而实。浮而虚者只是在表。浮而实者。知已在里也。汗多不解者。转属阳明也。伤寒不头痛。知邪不在经。若头痛者。知邪在经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瘥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羌活(治太阳肢节痛君主之药也。然非无以为主也。乃拨乱反正之主。故大无不通。小无不入关节痛非此不治也)防风(治一身尽痛乃军卒中卑下之职。一听军令。而行所使引之而至)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传之于足太阴脾)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川芎(治厥阴头痛在脑)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生地黄(治少阴心热在内)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甘草(能缓里急调和诸药)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传心授)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
    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
    (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作丸尤妙。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当各随三阳本证。表药发之。发之表解。下利自愈。若不愈者。方可以利药治之。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不止。
    脉沉紧。必欲呕。脉沉滑者。胁热利。
    脉浮滑者。必下血。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至于大实痛者胃也。
    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巳传戊妇告夫也。所以为里传表即名误下传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或问曰。伤寒杂证一体。若误下之。甚者变大。答曰。非一体也。伤寒误下变无定体。杂病误下变有定体。何以然。伤寒自外而入阳也。阳主动。杂病自内而出阴也。阴主静。动者犯之。其变无穷。静者犯之。其变止痞与腹胁痛而已。故变无穷者为重。痞与腹胁痛者为轻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五苓散为下药。乃太阳里之下药也。太阳高则汗发之。下则引而竭之。
    渴者邪入太阳本也。当下之。使从膀胱出也。
    \r图\ps11a2.bmp\r肾燥膀胱热。小便不利。此药主之。小便利者不宜用。然太阳病热而渴。小便虽利。亦宜(五苓散)下之。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答曰。当服不服。则谷消水去形亡。必就阳明燥火。戊胃发黄。故有调胃汤证。此太阳入本失下也。由不曾服(五苓散)。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答曰。不当服而服之。是为犯本小便强利。津液重亡。侵阳之极则侵阴而成血证也。轻则桃仁承气汤。重则(抵当汤)故(五苓散)调和阴阳者也。乃太阳阳明之间。故为调和之剂。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若热在中焦。未入太阳之本。小便自利而清。是津液已行。若与五苓散利之。是重涸肾水也。不惟重涸肾水。酒毒之热亦不能去。故上下不通。而溺涩则为发黄也。若入血室。则为蓄血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火土入水假令太阳证。伤寒自外入。标本有二说。以主言之。膀胱为本。经络为标。以邪言之。
    先得者为本。后得者为标。此标先受之即是本也后入于膀胱。本却为标也。此乃客邪之标本也。
    治当从客之标本。
    小肠火为本。
    膀胱水为本。
    寒毒之气从标入本邪与手经相合。而下至膀胱(五苓散)主之。桂枝阳中之阳。茯苓阳中之阴。相引而下。入于本道出邪气。
    手经自上之下足经丙火壬水小肠自下之上膀胱火邪之气。从下之上。以内为本。水中有火。火为客气当再责其本。两肾相通。又在下责在下焦。下焦如渎。相火明也。生地黄黄柏主之。邪从本受。下焦火邪遗于小肠。是热在下焦。填塞不便自内而之外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桂术泽泻猪苓茯苓为阳中之阴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生地黄黄柏黄连为阴中之阳治酒病宜发汗。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辛温散之。是从其火体也。是之最为之近。是湿热俱去。治以辛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卷上\太阳六传] 太阳证
    易老法。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热。以其手足少阳之气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游行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高之剂。故能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热也。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阳明证。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不恶风寒。而自汗。或恶热脉尺寸俱长。(白虎汤)主之。石膏辛寒入肝。知母苦寒入肾。甘草粳米之甘(居中。挽二药上下)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不当发汗。不当利小便。若发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则生蓄血证也。唯当益津液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连须葱白汤是也。汗多亡阳。下多亡阴。小便重利之走气。三者虽异。为言少津液则一也。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汗者。本所以助阳也若阳受阴邪。寒结无形须当发去阴邪以复阳气。所谓益阳而除风寒客气也。阴邪已去。而复汗之。反伤阳也经曰。重阳必阴故阳气自亡。汗多亡阳。此之谓也。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下者。本所以助阴也。若阴受阳邪热结有形。须当除去已败坏者。以致新阴此所谓益阴而除火热邪气也。阳邪已去。而复下之。反亡阴也。经曰。重阴必阳。故阴气自亡。下多亡阴。
    此之谓也。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卷上\太阳六传] 阳明证
    非待久之晚。乃当日以后为阴之分也。下之谓当以前为阳之分也。故曰下无太晚。下不厌晚。是为善守。汗本亡阴。以其汗多阳亦随阴而走。下本泻阳以其下多阴亦随阳而走。故曰汗多亡阳。下多亡阴也。
    若犯发汗多蓄血上焦为衄若犯利小便多蓄血下焦为发狂(其人如狂也)


前一页 ◇ 太阳证
后一页 ◇ 阳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