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哕治法] 丁香散 |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钱)甘草(炙)良姜(各半钱)上为末。用热汤点二钱,乘热服,不以时。 又一方产后咳逆。(方见妇人门) |
[卷之十一] 醋咽证治 |
夫中脘有饮则嘈,有宿食则酸,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 |
[卷之十一\醋咽证治] 曲术丸 |
治中脘有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嗳宿腐气者。 神曲(炒,三两)苍术(泔浸三宿,洗净,晒干炒,一两半)陈皮(一两)上为末,生姜汁别煮神曲末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不以时服。 |
[卷之十一\醋咽证治] 五百丸 |
治宿食留饮,聚积中脘,噫臭吞酸,心腹疼痛。并疗中虚积聚,及脏腑飧泄,赤白痢下。 丁香巴豆(去皮别研)缩砂仁胡椒乌梅(去核)上件各一百个,为细末,炊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熟水下,食后临卧服。 |
[卷之十一] KT气叙论 |
夫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盖五味入口,所以滋养五脏,得之则生,不得则死,伤之则反为生害,所以宿食为杂病之先。若五脏不平,食不输化,血凝气滞,群证蜂起,皆宿食所为也。治之,当量其脏腑虚实浅深为治;《养生方》戒不得用巴豆,令服青木香丸;如有食癖,非巴豆不克,所谓扰乎可扰,扰亦无扰。木香丸用牵牛,牵牛最泻人肾,不徒不能消食积,而又害于元精,识者知之。其病头痛,恶风憎寒,心腹胀满,下利,不欲食,吞酸,噫宿腐气。若胃实热,食反留滞,其脉数而滑,宜下之愈;若脾虚,其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涩,宜温药消导。 |
[卷之十一\谷气治法] 如神木香丸 |
治谷气聚结瘕,胸胁闷痛,或吐酸水,食后噫作生熟气,腹胀泄泻,及四肢浮肿。 木香砂(滴淋控干)蓬术(炮)胡椒半夏(浆水煮)干漆(炒大烟尽,各半两)缩砂仁桂心青皮(各三两)附子(炮去皮脐)三棱(醋煮一宿,各一两)白姜(炮,一两)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橘皮汤下,空心服。 |
[卷之十一\谷气治法] 感应丸(太乙神明再造) |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不能传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霍乱吐泻,或复迟涩,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久病形羸,面黄口淡,不能饮食。 肉豆蔻川姜(炮)百草霜(各二两)木香(一两半)荜澄茄京三棱(炮,各一两)巴豆(一百粒,去皮心,别研)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别研)酒蜡(四两)油(一两)丁香(一两)上除巴豆、杏仁外,并为细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匀,先将油煎蜡令熔化,倾在药末内,和成剂,入臼内杵千余下,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熟水吞下,食后临卧服;小儿,如黍米大二三丸。 |
[卷之十一] 泄泻叙论 |
方书所载泻利,与《经》中所谓洞泄、飧泄、溏泄、溢泄、濡泄、水谷注下等其实一也,仍所因有内外不内外差殊耳。《经》云∶寒甚为泄;春伤风,夏飧泄。论云∶热湿之气,久客肠胃,滑而利下,皆外所因。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必致溏泄,皆内所因。其如饮食生冷,劳逸所伤,此不内外因。以此类推,随证主治,则不失其病源也。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桂香丸 |
治脏腑虚,为风湿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炮)白茯苓(各一两)桂心白姜(炮)木香(炮,各半两)丁香(一分)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米汤下五十丸,空腹服。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香朴丸 |
治肠胃虚冷,泄泻注下无度,脾虚气闭,不进饮食。 浓朴(五两,姜汁制炒)白术(三两)茴香(炒)陈皮(各三两)诃子(炮去核)赤石脂(,各一两半)上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空服米汤下五十丸。常服暖肠胃。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建脾丸 |
治虚劳羸瘦,身重胃冷,饮食不消,泄泻不止,或作滞下,久变五色秽臭。 钟乳粉赤石脂(,各一两半)枯矾干姜(炮)苁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桂心泽泻桑生寄生远志(去心炒)人参柏子仁当归酸石榴皮龙骨()天雄(炮去皮脐)牡蛎粉白头翁(去苗)甘草(炙,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汤下三十丸,空腹服。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豆蔻分气饮 |
治脏腑虚寒,泄泻瘦极;及妇人产后洞泄危笃者。 藿香叶草豆蔻仁青皮(各四两)甘草(炙)丁香(各半两)肉豆蔻(炮,十两)乌梅(五十个,去仁)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糯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空腹服。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羊肉扶羸丸 |
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脏腑虚滑。老人虚人,尤宜服之。 精羊肉(一斤半,微断血脉,焙干取末四两)白姜(炮,一两)川椒(去目,炒出汗)肉豆蔻(煨,各一两)木香(一分)附子(炮去皮脐)神曲(炒,各半两)上为末,煮粟米饮为丸,如梧子大。食前米汤下五十丸。 |
[卷之十一\虚寒泄泻治法] 川椒丸 |
治脏虚,泄泻无度。 黄连(炒)乌梅肉当归川椒(炒出汗)桂心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空腹服。 |
[卷之十一] 实热泄泻治法 |
小承气汤 治下利谵语者,有燥屎故也(方见伤寒门)。夫泄泻却用大黄者,乃通因通用也。非大实热,勿轻用之。 |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博济》香姜散 |
治久患脾泄泻。 生姜(四两)黄连(一两)上皆锉如豆大,一处慢火炒令姜焦赤,去姜,碾黄连为细末。每服二钱,空腹腊茶清调下;或将姜为末,米饮调,治白痢亦效。 |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建脾散 |
治五泄,或青白五色杂下,休作无时。 乌头(炮去皮尖,三分)浓朴(去皮锉,姜制炒)甘草(炙)干姜(炮,各一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热服。 |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止泻如神丸 |
川乌头(四两,米泔浸软,去皮切片,用盐四两炒黄,去盐不用)半夏(汤洗七次去滑)苍术(各半斤,米泔浸净洗)上为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空腹米汤下五六十丸。 |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戊己丸 |
治脾胃受湿,泄利不止;及米谷不化,小儿疳痢,并宜服之。 黄连吴茱萸(汤洗)白芍药(各等分)上三味,同炒为细末,米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汤空腹下;小儿量与之。 |
[卷之十一\冷热泄泻治法] 补脾散 |
治脾泄不止,食积不消,瘕块结,大肠滑泄,脏毒下利,腹痛肠鸣。 麦(炒,三两)神曲(炒,二两)茴香(炒)草果(逐个用面裹煨熟)浓朴(制)干姜(炮)陈皮(各一两)木香(生,半两)甘草(炙,半两)上为末。脾泄泻,诃子汤入盐调下二钱;脾虚肠鸣,气不和,泻不止,炒姜酒调下。常服盐汤点,空心食前服。 |
[卷之十一] 料简 |
凡治泻须理中焦,如理中汤丸等是也;次即分利水谷,如五苓散等是也。治中不效,然后断下,即用禹余粮赤石脂等是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虚死。谓脉细,皮寒,少气,前后泄利,饮食不入,得此必死。其有生者,浆粥入胃泄注止,则活也。又《金匮》云∶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下利不禁,甚者手足不仁。脉沉弦者为下重,脉大者为未止。泄利手足厥冷,无脉,灸之不温,脉不还,微喘者死。有微热而渴,自汗,脉或微弦数弱,法并当自愈。或脉沉迟而面少赤,身微热,郁冒汗出而解,必微厥,所以然者,以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泄利后,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宜四逆汤;后攻其表,宜桂枝汤。上件《金匮》节文,虽于三因不甚分明,其脉不可不究。即用四逆治伤寒,不妨用桂枝加附子治伤风,术附加桂治伤湿,五苓散治伤暑,皆可类推。又古方泄利与滞下,共为一门,《千金》又以宿食不消,在热利类,门类混滥,后学难明,不可甄别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