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邪祟] 论祟脉
    凡面色黯惨。或邪视如淫。凡脉乍大乍小。乍浮乍沉。乍长乍短。乍有乍无。或错杂不伦。
    或刮快暴至。或沉伏。或双弦。或钩啄。或滚运。或横隔。或促散。或尺部大于寸关。或关部大于尺寸。皆是染祟得之。刮快钩啄。多见于脾。洪运滚滚。多见于肝。横隔促散。多见于心脉。大抵祟脉。心脉虚散。肝脉洪盛。尤可验焉。盖心藏神。肝藏魂。心虚则惊惕昏迷神不守舍。而神气得以入其魂耳。
    

[卷十\邪祟] 补遗
    一治客忤卒死。
    
    还魂汤
    麻黄(三两去节)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上锉。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灌之。通治诸卒死。
    

[卷十] 五绝
    五绝。一曰自缢。二曰墙壁压。三曰溺水。四曰魇魅。五曰冻死。
    凡五绝。皆以半夏为末。冷水为丸。如豆大。纳鼻中愈。心温者一日可治。
    又治卒死。半夏末如豆大许。吹鼻中。
    扁鹊治产后晕绝。半夏为末。冷水丸如豆大。纳鼻孔中即已。
    一救自缢死者。凡自缢高悬者。徐徐抱住解绳。不得截断上下。安被放倒。微微捻正喉咙。
    一人以脚踏其两肩。以手挽其顶发。常令弦急。勿使缓纵。一人以手摩捋其胸臆。屈伸其手足。若已僵直。渐渐强移动之。勿令泄气。又以竹管吹其两耳。候气从口出。呼吸眼闭。仍引按不住。须臾以小姜汤。或清粥。灌令喉润。渐渐能动乃止。此法自旦至夕。虽已冷可活。自夕至旦。阴气盛为难救。心下微温者。虽一日以上。亦可活。百发百中。一法以半夏吹鼻中。
    一治自缢气已脱。极重者。只灸涌泉穴。男左女右。灸脚三壮即活。
    一法。男用雄鸡。女用雌鸡。刺鸡冠血。滴入口中。即活。
    一救水溺死者。先以刀斡开溺者口。横放箸一只。令其牙衔之。使可出水。又令一健夫屈溺人两足。着肩上。以背相贴。倒驼之而行。令出其水。仍先取燥土或壁土。置地上。以溺者仰卧其上。更以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吸入土中。其人即苏。仍急用竹管。各于口耳鼻脐粪门内。更迭吹之。令上下气相通。又用半夏末搐其鼻。又用皂角末棉裹塞粪门。须臾出水即活。一方。艾灸脐中。即活。
    一冻死。及冬月落水。微有气者。脱去湿衣。随解活人热衣包暖。用米炒热囊盛。熨心上。
    冷即换之。或炒灶灰。亦可。候身温暖。目开气回。后以温酒。或姜汤粥饮灌之。若先将火灸。必死。一用雄黄、焰硝各等分为末。点两眼角。
    一压死及坠跌死。心头温者。急扶坐起。将手提其发。用半夏末吹入鼻内少苏。以生姜汁同香油打匀灌之。次取药服。如无药。以小便灌之。一取东边桃柳枝各七寸。煎汤灌之。
    一中恶魇死者。不得近前呼叫。但唾其面。不醒。即咬脚跟及拇指。略移动卧处。徐徐唤之。待少苏。用皂角末吹鼻取嚏。或用韭汁灌鼻内亦可。
    

[卷十] 井冢
    一凡夏月不可淘井。井中及深冢中。皆有伏暑气。入则令人郁闷杀人。如欲入。必须先以鸡鹅鸭鸟毛投之。置下至底。则无伏气。毛若徘徊不下。则有毒瓦斯也。亦有纳生六畜等置其中若有毒。其物即死。若或不死。而尤当先以酒数升。遍洒井冢中四边畔。停少时。然后可入。若觉有此气冲欲死者。还取其井中水洒人面。令饮之。又以灌其头及全体即活。若无水取他水用之。
    又方。如已中毒。以水其面。并冷水调雄黄末一二钱。入水之。若转筋入腹。痛欲死者使四人捉手足。灸脐左边二寸十四壮。又生姜一片劈破。酒五盏煮浓顿服。又醋煮衣絮令彻温。裹转筋处。又浓煮盐汤。通手洗患者手足。摩胸肋间。即苏。
    

[卷十] 蛊毒
    夫蛊毒者。有数种。皆邪厉变感之气而毒人也。令人心腹搅动痛。如有物在咬。血肉皆烂。
    如不即治。食人五脏则死。此病有缓有急。急者十数日即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气力羸瘦。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痛烦躁。而所中之物。变为虫。渐食脏腑而死矣。欲验之法。
    令病患唾于水内。沉者是蛊。浮者即非。大抵脉数而细者死。浮而缓者生。一治蛊毒方。
    
    晋福散
    晋矾福建茶(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即吐出也。未吐。再服必吐。
    一论解一切虫毒。并蛊毒。如被狐蛊毒。鼠毒。恶菌毒。河豚毒。疫死牛马驴肉毒。或蛇虫恶犬所伤。又治一切恶疮。并一切痈疽发背。诸风瘾疹。及无名肿毒。随手取效。万无一失。
    凡人家居旅行不可无此药。
    
    万病解毒丸
    (又名神仙太乙紫金丹方见通治)一凡中蛊毒。不论远年近月。但煮一鸡卵去壳。以小银钗插入其中。并含入口。一饭之顷。取钗视卵俱黑。即为中毒。
    一嚼生大豆。不觉腥者蛊。豆皮胀烂者蛊。噙白矾味甘不涩者蛊。唾津液水碗中。沉是蛊。浮非蛊。
    一辟蛊用荸荠。果名地栗。须用江南所产之大者。切晒为末。常随身。每以白汤调下二钱。
    一治百蛊不愈。用白鸡鸭血灌入口中良。
    一解药毒蛊虫蛇诸毒。大甘草节。以真麻油浸。年岁愈多愈妙。取甘草嚼。或水煎服神效。
    又方垢腻散。取白矾一块。令病患咀之。如觉矾甜。即是蛊毒。乃用梳齿内垢腻。不拘多少食之。即吐恶物。
    

[卷十] 救荒辟谷
    
    辟谷仙方
    黑豆五升洗净后。蒸三遍。晒干去皮。火麻仁三升。汤浸一宿。滤出晒干。胶水拌晒。
    去皮淘净三遍。碓捣。拌黑豆。
    上为末。用糯米粥合成团。如拳大。入甑蒸。从夜至子住火。至寅取出。于瓷器内盛贮不令风干。每服一二团。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食物。第一顿七日不食。第二顿七七日不食。
    第三顿三百日不食。渴即研火麻子浆饮。更滋润脏腑。
    容貌胜常。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杵碎煎汤饮。开通胃脘。以待冲和气也。
    
    救荒代粮丸
    黑豆(去皮一升)贯银(一个)赤茯苓(一钱)白茯苓(去皮五钱)白术(五钱)砂仁(五钱)上切碎。用水五升。同豆熬煮。文武火烧。直至水尽。拣去各药。取豆捣烂。丸如鸡头子大将瓦瓶密封。每嚼一丸。则任食苗叶。可以终日饱。虽异草殊木。素所不识。亦无毒不饥与进饭粮亦同。
    
    防俭饼
    栗子、红枣、胡桃、柿饼四果。去核皮。于碓内一处捣烂揉匀。捻作浓饼。晒干收之。
    以防荒俭之用。
    
    辟谷散
    山药莲肉(去心皮)芡实(去壳)白扁豆(去壳炒)绿豆(去壳炒末各八两)薏苡仁(去壳十二两)小茴(炒四两)白粳米(炒黄二升)上共磨为末。每服五钱。滚白汤调服。或白汤调。蒸糕食之亦妙。
    凡远行水火不便。或修行人欲省缘休粮。用黄、赤石脂、龙骨各三钱。防风五分。乌头一钱。共泡。于石臼内。捣一千杵。炼蜜丸如弹子大。要行远路。饱吃饭一顿服一丸。可行五百里。服二丸。可行一千里。
    
    长生不老辟谷丹
    云南雪白大茯苓。去黑皮令净。定粉、黄丹、白松脂、白沙蜜、黄蜡各二两。朱砂五钱金箔二钱。水银三钱。先将蜜、蜡、松脂于净瓷碗内溶为汁。倾药在内。以木匙搅匀。候温就大丸如指头大。用水银为衣。有死水银法。先洗手净。用水银三钱。点在手心内。以指头研如泥。见手心青色。将药三五丸搓揉。后以金箔约量摊碗内。以药丸在内摇动。使金箔都在药上。密器收贮。服时用乳香半钱。水三小盏。煎汤温送下。不嚼破。服后第三日觉饥。以干面和白茯苓末烙成煎饼。食半饱。以后药在丹田。可不饥渴。久则交过五脏。阴滓俱尽。诸人得服。并无所忌。使人添气力。悦容颜。身体康健。百病皆除。救贫拔苦。实济世之良方长生之妙法。其间若欲饮食。俱不妨事。但七日之内吃食。药必随下。至半月药在丹田。
    永不出矣。
    
    养元辟谷丹
    安五脏。消百病。和脾胃。补虚损。固元气。填精补髓。能令瘦者肥。老者健。常服之为佳。
    用黄健牛肉。不拘多少。去筋膜。切作棋子大片。用河水洗数遍令血味尽。仍用河水浸一宿次日再洗一二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入瓦坛内。黄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夜。取出焙干为末。如黄沙色者佳。焦黑无用。每牛末一斤加入后药二斤为则。
    人参(四两)白术(去芦陈土炒)白茯苓(去皮为末水浮去筋晒干)薏苡仁(炒)怀山药(水润切片同葱盐炒黄去葱盐不用)芡实仁(去壳各半斤)莲子肉(葱盐炒去心并葱盐不用)小茴香(炒四两)干姜(炒四两)白扁豆(姜汁炒半斤)砂仁(炒二两)青盐(四两)甘草(四两)乌梅肉(二两熬浓汁半瓶)粳米(炒黄取净粉五斤末)川椒(去目二两)上药为末。与米粉末和匀。外用小红枣五升。陈年醇酒五斤。煮枣极烂去核。加炼蜜二斤。
    共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不拘冷热。汤水任下嚼吃。一日服三五次。可不饥。如渴只饮冷水。
    


前一页 ◇ 承祖灸鬼法
后一页 ◇ 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