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温胃汤
    治胃气不平,时胀咳,不能食方。
    附子当归浓朴人参橘皮芍药甘草(各一两)干姜(五分)川椒(三合)上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大半夏汤
    治胃中虚冷,腹满塞下气方。
    半夏(一升)大枣(二十枚)甘草附子当归人参浓朴茯苓枳实(各二两)桂心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二服。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胀满,肠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方。
    附子(一枚)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上五味咀,以水八升煮米,熟去滓,每服一升,日三服(《集验方》加干姜二两)。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浓朴三物汤
    治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方。
    浓朴(半斤)大黄(四两)陈枳实(大者五枚)上三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纳大黄,煎取三升,去滓,服一升。腹中转动者勿服,不动者更服。一方加芒硝二两。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浓朴七物汤
    治腹满气胀方。
    浓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心(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呕逆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吴茱萸汤
    治久寒胸胁逆满,不得食方。
    吴茱萸半夏小麦(各一升)甘草人参桂心(各二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上八味咀,以酒五升,水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大桂汤
    治虚羸胸膈满方。
    桂心生姜(各一斤)半夏(一升)黄(四两)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治男子卒劳内伤,汗出中风,腹胀大,饥食不下,心痛,小便赤黄时白,大便不利方∶大黄葶苈寒水石苦参黄连栝蒌根(等分)上六味为末蜜丸,以豉汁和饮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加至十丸。
    

[卷十六胃腑方\胀满第七] 灸法
    胪胀胁腹满,灸膈俞百壮,三报。
    胸满心腹积聚痞痛,灸肝俞百壮,三报。
    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腹中气胀引脊痛,多饮食,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
    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饮食,灸三焦俞,随年壮。
    胀满雷鸣,灸大肠俞百壮,三报。
    胀满气聚寒冷,灸胃脘百壮,三报。穴在鸠尾下三寸。
    腹满胀绕脐结痛,坚不能食,灸中守百壮。穴在脐上一寸。一名水分。
    胀满瘕聚滞下痛冷,灸气海百壮。穴在脐下一寸。忌不可针。
    胀满气如水肿状,小腹坚如石,灸膀胱募百壮。穴在中极脐下四寸。
    胀满肾冷瘕积泄利,灸天枢百壮。穴在脐旁相对,横去脐两旁各二寸。
    

[卷十六胃腑方] 痼冷积热第八
    (论一首脉一条方二十首灸法一首附寒疝骨蒸)论曰∶凡人中寒者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凡瞻病者,未脉望之,口燥清涕出善嚏欠。此人中寒,其人下痢,以里虚故也。欲嚏不能,此人腹中痛。凡寒脉沉弦,脉双弦者寒也。弦脉状如张弓弦,按之不移。脉弦数者,当下其寒。脉双弦而迟者,心下坚。
    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右手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涩涩恶寒。师曰∶迟者为寒,涩为无血。寸口脉微,尺中紧而涩。紧即为寒,微即为虚,涩即为血不足,故知发汗而复下之。(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在第十七卷中)。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露宿丸
    主寒冷积聚方。
    石桂心附子干姜(各二两)上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后稍加之。
    又方治遇冷气,心下结紧呕逆,寒食不消,并主伤寒,晨夜触寒冷恶气方。
    石桂心附子乌头(各四两)上四味为末,蜜丸如胡豆大,以酒服三丸,日三,加至十丸。药耐寒,忌热食,近火。
    宜冷冻饮料食。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大露宿丸
    (方见第十七卷肺脏气极门)。
    治痼冷风,眩,寒中,手足冷,胃口寒,脐下冷,百病,五劳七伤。第一令人能食,二强盛,三益气,四有子神验方∶大豆(三升半)生地(十五斤取汁)乌头(一百五十枚)上三味,以除日咀乌头,以酒一斗半,和生地汁浸乌头至破日绞去滓,纳豆药汁中,至除日出曝之,有汁更浸曝之,至汁尽药成。初服从二豆起,可至二十豆,酒服之。有病空腹服,无病食后服,四时合,并得二月三月为上时,药令人能食,益气,强盛,有子,发白反黑,齿落重生,先病热人不可服。
    治心腹痼冷,百治不瘥方∶曲末(三升)白术(五两)干姜桂心(各三两)川椒吴茱萸上六味治,下筛,以米饮服方寸匕,日二。不过五剂,诸冷顿瘥,无忌,空腹服之。
    治积年冷病方∶川椒(二两)香豉(一升)上二味,捣椒为末,和豉更捣三千杵,丸如弹丸大,食前酒服七丸,日再。
    治诸冷极,医所不治方∶马蔺子九升,净治去土,空腹服一合,日三。饮及酒下之,服讫须臾以食压之,取瘥乃止。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赤丸
    治寒气厥逆方。
    茯苓桂心(各四两)细辛(一两)乌头附子(各二两)射罔(如枣大一枚)上六味为末,纳真珠为色,蜜丸如麻子,空腹酒服一丸,日再夜一。不知,加至二丸,以知为度。(一方用半夏四两而不用桂。)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半夏汤
    治胸满有气心腹中冷方。
    半夏(一升)桂心(四两)生姜(八两)上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一服七合,日三服。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生姜汤
    温中下气方。
    生姜(一斤)甘草(三两)桂心(四两)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一服五合,日三服。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甘草汤
    治虚羸气欲绝方。
    甘草五味子生姜(各二两)人参(一两)吴茱萸(一升)上五味咀,以水四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纳药,煮取一升六合,分二服,服数剂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茱萸硝石汤
    治久寒不欲饮食数十年饮方。
    吴茱萸(八合)硝石(一升)生姜(一斤)上三味,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药,取四升,服二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后如污泥。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养如乳妇法。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大建中汤
    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呕不能饮食,饮食下咽自知偏从一面,下流有声,决决然。若腹中寒气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而痛,其头不可触近方。
    川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胶饴(一升)上四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饴,微火煮令得一升半,分三服。服汤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许,更服,当一日食糜,更服之。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大黄附子汤
    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之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细辛(二两)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论曰∶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饮食,弦紧相搏即为寒疝。趺阳脉浮而迟,浮即为风虚,迟即为寒疝。凡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卷十六胃腑方\痼冷积热第八] 大乌头汤
    主寒疝绕脐苦痛发即自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方(仲景名二物乌头煎)。乌头大者五枚熬黑不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纳白蜜二斤,煎令水气尽得二升,强人服七合,羸人五合。一服未效,明日更服,每日只一服,不可再也。
    


前一页 ◇ 胀满第七
后一页 ◇ 乌头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