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视其口。当察其唇。唇也者。齿之垣也。脾之官也。肌肉之本也。经曰。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其充在肌。 其华在唇。故视唇之好恶。可知脾之吉凶。何则。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此形容之常也。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上应乎上。下应乎下。而凡形容之变。气色之殊。皆可以是推之。此部位之分也。按部位而视形容。则唇肿者。病气实。唇痿者。形气虚。唇短缩者。脾伤。唇不收者。脾病。唇烂者。阳明之证。唇反者。太阴之终。唇焦干者。病在肉。唇枯槁者。病在脾。唇疮者。邪从外解。唇裂者。毒从内发。唇内生疮者。腹中有虫。 唇上碎裂者。胃经有热。唇口僻者。风中阳明之筋。唇口撮者。风入阳明之脉。诸太过者。病在外。诸不及者。 病在内。此皆形容之变也。视形容而观气色。则唇赤者。常色也。深赤者。为太过。淡红者。为不及。淡白而黑者。寒甚。深赤而黯者。热深。青而深者。主痛。青而淡者。为寒。唇白者。脾亏。唇黄者。脾病。诸色浅者。正气虚。 诸色深者。邪气实。明润而有血色者生。枯暗而无血色者死。此皆气色之殊也。夫分形容气色而言之。所以识其常。合形容气色而观之。所以通其变。然究其常变。而原其始终。体用虽殊。莫不以神为本。夫神也者。 明润精爽。而有血色者也。得则生。失则死。易传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其死生之谓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