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气色声音合参
    尝谓形容气色脉病声音。有时相应。有时不相应。非相应者可凭。而不相应者不可凭也。盖有常焉。有变焉。因常可识其同。因变可知其异。故四诊分观。则各有所当。四诊合论。亦皆有可凭。自其同者言之。诊不变。治亦不变。自其异者言之。诊无常。治亦无常。然而常变不离五行。异同难逾四诊。参而伍之。错而综之。
    虽虚实不齐。脏腑相胜。而生克可推。吉凶可断焉。试先以气色声音。合而参之。如肝色青。其声呼。其音角。
    心色赤。其声笑。其音征。脾色黄。其声歌。其音宫。肺色白。其声哭。其音商。肾色黑。其声呻。其音羽。有是气色。
    有是声音。此为相应。若见其气色。而不闻其声音。或闻其声音。而不见其气色。则五脏有盛衰。五行有生克矣。假令望见青之气色。而不闻角之声音。反得心之声音者。木生火也。得肾之声音者。水生木也。此相生之谓也。得脾之声音者。木克土也。得肺之声音者。金克木也。此相克之谓也。五色五音。皆可比例以相参也。然气色有微甚。声音有盛衰。病症有虚实。又当因诊以通其变矣。要之相生者顺。相克者逆。气色克声音者。其死速。声音克气色者。其死迟。气色生声音者。其愈速。声音生气色者。其愈迟。声色相应。而无过不及者。平人也。声色相应。而有过不及者。病患也。腑病多相生。脏病多相克。太过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气色声音合参之旨也。至若病之定名。症之定候。其中又各有形容。各有宜忌。惟精于病症诸书。熟于疗治诸法。识其常。通其变。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庶可迎刃而解矣。
    

[卷上] 气色脉象合参
    既讲声音合参之旨。当明脉象合参之诊。灵枢曰。色脉形肉。不得相失。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黄者其脉代。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夫所谓相胜相生者。何也。脉胜色。色胜脉。谓之相胜。脉生色。色生脉。谓之相生。五色五脉。合之五行生克。可类推也。假令色青。其脉当弦。今见青色而不得弦脉。反得毛脉者。脉胜色也。得代脉者。色胜脉也。此相胜之谓也。得石脉者。脉生色也。得钩脉者。色生脉也。此相生之谓也。脉鉴云。色克脉者其死速。脉克色者其死迟。色生脉者其愈速。脉生色者其愈迟。然以余观之。五脉有微甚。五色有浅深。五病有虚实。承制之理。由是而窥。剥复之机。由是而测。约而言之。相胜者死。相生者生。相应而无过不及者平。相应而有过不及者病。脏病多相胜。腑病多相生。太过属乎腑。不及属乎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此皆色脉合参之旨也。
    

[卷上] 气色病症合参
    既讲脉象合参之旨。当明病症合参之诊。十六难曰。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善欠。
    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此皆相参之法也。由是而参之五官。五官其应也。参之五体。五体其应也。参之情志形容。声音臭味。与夫毛发皮肉。经络筋骨。皆其应也。盖应者常也。不应者变也。知其常变。则知其病症矣。知其病症。则知其生克矣。假如色青而得肾证。水生木也。色青而得心证。木生火也。此相生之谓也。又如色青而得肺证。金克木也。色青而得脾证。木克土也。此相克之谓也。凡相生者顺。相克者逆。色生病者为虚邪。病生色者为实邪。色克病者为贼邪。病克色者为微邪。色病相应者为正邪。太过者病在腑。不及者病在脏。脏腑相乘。可由是而推也。然病症有三因。气色有十法。又当因诊以通其变焉。时日支干。孤虚旺相。亦可按法而合参矣。由是而参之四时气候有异也。参之五方风土有殊也。参之气质强弱不齐也。参之老少盛衰不等也。
    参之形志苦乐不均也。而况居移气。养移体。合乎七情六淫以为病。故见于形色。发于声音。显于症候。应于脉息者。遂千变万化。种种不同。夫千变万化。种种不同。而究不能出乎四诊之范围者何哉。盖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有诸内。必形诸外。隐于此。必显于彼。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一本而万殊。万殊而一本也。
    

[卷上] 推展望色大意
    窃谓脉之理微。色之理愈微。盖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者。然病症不同。气色当异。苟推而广之。扩而充之。
    触类而长之。则虽难以形容者。亦可以拟议焉。如风色当青。寒色当黑。暑色当赤。湿色当黄。风令脉缓。寒令脉急。暑令脉虚。湿令脉涩。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合色脉皮肤而参观。则风令脉缓者。当色青而皮肤缓。寒令脉急者。当色黑而皮肤急。暑令脉虚者。当色赤而皮肤减而少气。湿令脉涩者。当色黄而皮肤涩。夫如是而风寒暑湿之色。难以形容者。不亦心解矣乎。不宁唯是。又如喜则气散。怒则气逆。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悲则气消者。亦可因其气之变。而拟议之也。何也。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也。色者气之华。有诸内必形诸外也。更进而推展之。如经言风寒中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夫皮肤既闭。则其面色亦闭矣。此可因经言皮肤闭。而知其面色闭。又可因病患面色闭。而知其皮肤闭。即可因面色闭。皮肤闭。而知其伤于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主表。其证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夫恶寒无汗。则其皮肤闭也可知。皮肤闭则其面色闭也又可知。此可因恶寒无汗。而知其面色闭。即可因面色闭而知其恶寒无汗。又可因恶寒无汗而知其头项痛。腰脊强。即可因头项痛。腰脊强。恶寒无汗。而知其太阳病。伤于寒矣。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斯时也。未发热者。色或惨然而黑。此外寒之色也。已发热者。色或怫郁而赤。此表热之色也。若未得汗。其色当闭。若已得汗。其色当开。若将汗未汗。则色当有闭而欲开之象矣。匪直此也。更可因其赤色之微甚。而知其热之轻重。因其赤色之浮沉。而知其热之进退。因其赤色之散抟。而知其病之聚散。因其赤色之泽夭。而知其症之成败。而凡六部十法。与夫四时五色。莫不可推。伤寒如此。诸病亦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难以笔楮形容矣。
    


前一页 ◇ 色病宜忌合参
后一页 ◇ 主病条目大意